•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關聯(lián)理論視角下的隱喻認知

      2009-04-05 15:58:15戴麗瓊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09年2期
      關鍵詞:隱喻關聯(lián)話語

      戴麗瓊

      (常州工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蘇常州213002)

      隱喻研究的歷史可追溯到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時代,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隱喻的研究經(jīng)歷了由修辭學向語義學、語用學和認知科學的發(fā)展過程。傳統(tǒng)的隱喻理論將隱喻看作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將其作為一種修辭方法來研究。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認知科學和語言哲學的興起和發(fā)展,對隱喻的研究也從單一的修辭層面發(fā)展到語義學、語用學、認知科學、心理學等多層次的研究,出現(xiàn)了一些如概念隱喻理論等認知角度的理論。許多語用學家在研究隱喻時,都強調語境在隱喻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一、語用學隱喻研究背景

      隱喻(metaphor)一詞源于希臘語,meta含有across(穿越,通過)的意思,-phor或-pherein表示carry(運載),所以metaphor原義是“由此及彼”的運動,是一種轉換[1]。這就隱含著隱喻必須涉及兩種事物,其一稱為“喻體”,其二稱為“本體”。也就是說,隱喻是用甲類事物來說明乙類事物,通過詞義的歸類或延伸來構成新的涵義,以常用的文字或現(xiàn)象來表達與字面意義完全不同的一種概念。

      然而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它更是人類認知思維的一種方式。對隱喻進行明確、系統(tǒng)闡釋的要首推I.A.Richards。Richards指出,隱喻是人類語言無所不在的原理,人類的生活中充滿了隱喻,“當人們使用隱喻時,就把表示兩個不同事物的思想放在一起,這兩個思想活躍地相互作用,其結果就是隱喻的意義”[2]。

      在Richards觀點的基礎上,Max Black發(fā)展形成了隱喻的語義觀。他將隱喻從詞語層次提升到了句子層次,將其作為一種語義現(xiàn)象來考察,這比傳統(tǒng)修辭學用一個詞替代另一個詞的說法前進了一大步。但將隱喻僅限于句子層次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因為它忽略了語境的作用。

      20世紀80年代,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概念隱喻理論(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揭示了隱喻在人類認知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隱喻的現(xiàn)代認知觀。Lakoff和Johnson認為:“隱喻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不但在語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為中。我們思維和行動所依據(jù)的日常概念系統(tǒng),其本質基本上是隱喻性的?!盵3]因此,隱喻就其本質而言不屬于純語言范疇,而屬于認知范疇。但是Lakoff等人提出的“經(jīng)驗主義語義觀”,否認有比喻性語言和非比喻性語言的劃分,認為一切所謂的“意義”都來源于人的認知,從而也忽略了語境對隱喻理解的制約作用,因而無法對隱喻影射的多層含義作出選擇[4]。

      另外,Grice在1967年提出了會話含意理論。他認為:“話語有自然意義和非自然意義。自然意義指人們能按常規(guī)通過字面意義而獲得的話語意義;非自然意義則指人們在特定的場合下,表達交際者意圖的語用隱含意義?!盵5]Grice認為隱喻是會話含義的一種特例,從違反會話合作原則去看隱喻是從語用角度去解釋隱喻的一種嘗試。但從遵循或違反合作原則來解釋隱喻顯然是過于簡單,只能提供部分辨認隱喻的標準,還沒有揭示隱喻的本質,對有些既可做字面理解又能做隱喻理解的句子,其理論就無能為力了。

      Searle進一步詳述了隱喻理論。在Searle看來,“隱喻表達的字面可以陳述為命題S是P,但命題S是P的實際含意卻是S是R。對隱喻話語的理解過程就是計算R的值的過程。在聽到‘S是P’時,要找出R的可能值,就必須尋找S可能與P相似的方式”[6]。Searle提出了八條原則來解釋尋找策略。Searle的隱喻觀是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礎之上的,因此他提出的八個原則就有八種不同的相似性,從最明顯的相似性到最不明顯的相似性,這樣一來,一句隱喻性的句子得從八種不同的相似性中選擇,這樣對隱喻的動態(tài)研究沒有起到多大作用。

      1986年,Sperber和WiIson在認知語用的框架下提出了關聯(lián)理論(Relevance Theory),為隱喻認知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也使隱喻的研究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二、關聯(lián)理論對隱喻認知的闡釋

      (一)關聯(lián)理論

      關聯(lián)理論是Sperber和Wilson在Grice合作原則的基礎上于1986年在其合著的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書中正式提出的。關聯(lián)理論是關于認知語用學的理論,它從認知的角度出發(fā),研究語言交際中的信息推理過程,描述了人們對每個話語的認知過程和話語本身與語境的關聯(lián)性。關聯(lián)理論認為:“推理的過程就是尋找話語與語境關聯(lián)的過程。人們通過不同程度的努力,根據(jù)話語提供的詞語信息、邏輯信息和人們本身具備的百科信息,在推理中選擇最合適的語境,并尋求話語與語境之間的最佳關聯(lián),從而正確認識和理解自然語言?!盵7]關聯(lián)理論以關聯(lián)為原則,以明示—推理為理解模式,以獲取話語與語境效果之間的最佳關聯(lián)為言語交際活動的目的,即在話語理解時以一定的認知努力獲得最佳的語境效果。認知語境、明示—推理模式和最佳關聯(lián)是關聯(lián)理論的重要組成要素,在對隱喻話語進行認知闡述時,三個要素是一個連貫的步驟,它們之間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缺少任何一個步驟都無法完成對隱喻的完整闡釋。為了更清晰地分析關聯(lián)理論下的隱喻觀,文章將以這三個組成要素分別作為側重點,闡述關聯(lián)理論對隱喻的認知過程。盡管如此,在闡述每一句隱喻的過程中,依然清晰可見語境、推理和最佳關聯(lián)的緊密配合。

      (二)認知語境與隱喻認知

      在關聯(lián)理論中,“語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根據(jù)關聯(lián)理論,語境是一個心理結構體(psychological construct)[8],是一系列存在于人們大腦中的假設,所以語境也稱為認知語境,其假設稱為認知語境假設。在語言交際中,對話語理解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構成聽話人認知語境的一系列假設,而不是具體的情景因素。因此,從這種意義上講,語境不僅僅限于客觀環(huán)境等非語言語境,話語本身等語言語境。

      認知語境對話語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在話語理解過程中,聽話人需要利用百科信息、邏輯信息與詞匯信息生成一系列的語境假設去處理說話人的話語所提供的新信息或新假設,獲取該新信息或新假設所產生的語境效果,從而推導出話語的含意,理解說話人的交際意圖。所以,對話語理解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聽話人的認知語境假設。隱喻的理解和接受,就是一個聽話人通過認知語境將接收話語建立在新假設進行關聯(lián)、激活、選擇、推理上,最終獲得隱喻會話含義的過程。如:

      例1Ideas are food.

      把這一句隱喻放在語境中去理解,這時有關ideas的語境信息被激活,就會形成有關ideas的若干語境假設:

      (1)Ideas can be digested.

      (2)Ideas can be swallowed or devoured.

      (3)Ideas can be nourishing.

      通過一系列認知語境假設,很快找到了ideas與food的關聯(lián)性,從而獲得了語境效果,并推導出了這句隱喻的含義,理解了說話人的交際意圖。

      例2Marriage is work of art.

      要理解這個隱喻句子,聽話人需要利用自身已有的百科信息,結合邏輯信息等形成一系列有關marriage的語境假設,找到與work of art的關聯(lián)性:

      (1)Marriage is an aesthetic experience.

      (2)Marriage involves creativity.

      (3)Marriage reveals your personality.

      (4)Marriage calls for time and energy.

      (5)Marriage needs investment.

      (6)Marriage requires sacrifice.

      在語言意義和激活的語境的相互作用下,婚姻和藝術品的關聯(lián)性漸漸清晰,婚姻被想象成一件藝術品,從而使聽話人理解了話語隱喻的含義。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隱喻的理解涉及聽話人對語境假設的不斷選擇、調整與順應。聽話人利用已掌握的語境信息幫助生成與當前隱喻話語相關的語境假設,從而理解了隱喻的內涵。

      (三)明示—推理模式與隱喻認知

      Sperber和Wilson在關聯(lián)理論中提出了言語交際的明示—推理模式(ostensive-inferential mo-del),即聽話人從說話人用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推斷出說話人的交際意圖。他們認為明示與推理是交際過程的兩個方面,從說話人的角度而言,交際是一個明白無誤的示意過程,即交際時說話人明確表達出自己的意圖;但從聽話人的角度而言,交際又是一種推理過程,即從說話人通過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推斷出說話人的交際意圖。關聯(lián)理論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提出語言交際是按一定推理思維規(guī)律進行的認知活動,它認為隱喻是正常言語交際的一部分,而言語交際是一種有目的、有意圖的活動,人們是根據(jù)人類認知假設去理解話語的,人們對于話語的理解不是被動地接受語言信息,而是在共有認知語境的基礎上去尋找關聯(lián),從而推斷出語言在特定語境中的意義。下面就以此推理模式,從關聯(lián)理論的角度對隱喻含義的理解進行闡述。

      例3A:What kind of mood was the boss in?

      B:The lion roared.[9]

      在這個對話中,B的明示話語引起A的注意,A認為B的回答應該與她的問話是相關聯(lián)的,從而根據(jù)B所明示的信息,結合自己的百科信息、邏輯信息與詞匯信息進行推理,獲得B的話語中隱喻的含義:

      (1)The lion is ferocious and brutal animals.

      (2)The lion roars when it gets angry.

      (3)People shout out(or roar)when they get angry.

      (4)The boss roared.

      (5)The boss got angry.

      通過從假設集(1)~(5)的推理過程,B最終推導出了結論“The boss got angry”,同時也理解了B的話語中的隱喻含義。

      例4A:Do you like rugby?

      B:I am a New Zealander.

      A是如何理解B的話語呢?B的明示話語給A提供了一個推理認知環(huán)境,使A了解到B是新西蘭人這個語境信息;A再從自己的認知語境中獲得新西蘭人愛打橄欖球這個語境假設。因此,A就能以這兩個假設為前提進行邏輯推理,得出B喜歡橄欖球。

      根據(jù)關聯(lián)原則,每一個明示的交際行為都應想讓本身具有最佳關聯(lián)性,即認為在正常交際中,聽話者總是力圖付出最小的努力來獲得最大的認知效果。因此,為了獲得最佳關聯(lián),人們必須依賴語境把注意力集中在最為“相關”的信息上,“選擇處理話語最佳語境的過程就是尋求話語最佳關聯(lián)的過程”[10]。

      (四)最佳關聯(lián)與隱喻認知

      Sperber和Wilson認為,成功交際的關鍵在于說話人和聽話人能否找到最佳關聯(lián)。交際雙方之所以配合默契,是因為有一個最佳的認知模型,即“關聯(lián)”。關聯(lián)由兩個因素決定:語境效果和認知努力。人類認知活動的目的就是在認知過程中力圖以最小的認知努力獲得最佳的語境效果,達到最大關聯(lián)。在言語交際活動中,人們期待的是獲取話語與語境效果之間的最佳關聯(lián),即在話語理解時以最小的認知努力獲得最佳的語境效果[11]。在同等條件下,語境的效果越大,關聯(lián)性就越強;為進行加工處理而付出的努力越小,關聯(lián)性就越強。而一個話語要建立起最佳關聯(lián),必須具備兩個條件:1)該話語足以使聽話人能夠找到說話人想要表達的意思。2)說話人想要表達的意思值得聽話人去付出努力,也就是說要給聽話人提供足夠的語境效果。

      關聯(lián)理論提出隱喻不是語言中的一種特殊現(xiàn)象,是一種隨意交談,跟其他話語一樣,需要聽話人結合認知語境付出一定的認知努力獲得最佳關聯(lián)。如:

      例5Sally is a block of ice.

      Sally是有生命的人,而冰是無生命的,如何闡述這句隱喻?大腦需要激活有關“冰”的語境信息,進而尋找到最佳關聯(lián):“冰是冷的→Sally是冷漠的?!蓖ㄟ^推理努力獲得語境效果,推導出話語的含義,即Sally is cold and unresponsive,從而建立了這句話與語境效果的最佳關聯(lián)。其推理過程如下:

      (1)Ice is cold.

      (2)Sally is a block of ice.

      (3)Sally is cold and unresponsive.

      例6The surgeon is a butcher.

      Surgeon是如何被想象為butcher的呢?激活有關surgeon和butcher的語境信息:

      (1)A surgeon is a doctor who performs operations on people.

      (2)A butcher is a person who kills animals for sale.

      (3)The surgeon is a butcher.

      (4)The surgeon has a poor operation skill.

      通過推理找到最佳關聯(lián):屠夫沒有高超的解剖技術→技術拙劣的外科醫(yī)生也沒有高超的解剖技術,從而理解了這句隱喻的內涵。

      最佳關聯(lián)原則能夠有力地解釋隱喻現(xiàn)象,而隱喻之所以構成是在于它本身具有相似性。隱喻的理解就是尋找相似性的過程,從本質來說就是尋找其最佳關聯(lián)的過程。

      三、結語

      認知語境、明示—推理模式和最佳關聯(lián)是關聯(lián)理論的三個組成要素,在闡釋隱喻現(xiàn)象時,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文章分別以這三個要素作為側重點,詳細闡述了關聯(lián)理論下的隱喻認知過程,清晰展示了認知語用學對隱喻的理解。關聯(lián)理論結合人的認知在動態(tài)的語境中考察隱喻含義,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語義學和語用學的不足,對隱喻有較強的闡釋力。關聯(lián)理論開拓創(chuàng)新了隱喻研究的傳統(tǒng)思路和方法,為我們學習言語交際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考,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深入研究。

      [1]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13.

      [2]Richards I 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6:93.

      [3]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3.

      [4]王寅.語義理論與語言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315.

      [5]Grice H P.Logic and Conversation[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47.

      [6]Searle J R.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76.

      [7]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19.

      [8]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15.

      [9]劉琴.隱喻的認知與工作機制[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3):53-54.

      [10]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207.

      [11]Gutt E A.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32.

      猜你喜歡
      隱喻關聯(lián)話語
      現(xiàn)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活的隱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一帶一路”遞進,關聯(lián)民生更緊
      當代陜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2:00
      奇趣搭配
      智趣
      讀者(2017年5期)2017-02-15 18:04:18
      對《象的失蹤》中隱喻的解讀
      劍南文學(2015年1期)2015-02-28 01:15:08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
      “那什么”的話語功能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20
      广西| 和平区| 南阳市| 大余县| 大丰市| 湘西| 庄浪县| 云龙县| 荃湾区| 盐亭县| 抚松县| 新和县| 鄂州市| 松原市| 阜平县| 麻城市| 海淀区| 呼伦贝尔市| 道真| 武夷山市| 东丽区| 淮滨县| 连城县| 安顺市| 印江| 扎赉特旗| 宜昌市| 岑巩县| 景宁| 舒兰市| 屏南县| 台北县| 微山县| 巴中市| 洛川县| 伊通| 吉安县| 墨竹工卡县| 涿鹿县| 清原| 宁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