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保延
網絡可以稱得上是當今最大的一個會議廳,也可以視作最方便的一塊民意測試地,每有熱門話題,它一定會在最短的時間里以最快的速度和比較真實的態(tài)度予以反應。從網絡的熱詞,熱事件中,足可以獲得關于社會關于時政關于人心的信息,甚至能夠窺視其發(fā)展走向。去年末迅速躥紅于網絡的“不折騰”一詞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
“不折騰”是在中央召開的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在提出未來兩大目標之后說提及的,他說:“只要我們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就一定能夠勝利實現(xiàn)這一宏偉藍圖和奮斗目標?!笨墒?,當翻譯向在座者譯“不折騰”一詞時,卻出人意料地使用了漢語拼音直譯“bu zheteng”,頓時引來會場全體記者的笑聲。這笑聲不僅僅是新奇。因為“不折騰”本身就是一句北方方言,直接音譯應該是最中國化,最具中國特色的一種表達。當然,也以此充分表現(xiàn)了漢語言的智慧?,F(xiàn)場情況表明,盡管是直譯,人們卻能夠體味“不折騰”三個字的含義與份量。現(xiàn)場的笑聲無疑也是一種聽懂之后的衷心贊同。
事過境遷,沒想到“不折騰”卻在網絡火了起來。人們不滿足漢語拼音的“bu zheteng”,各方網民議論風生,眾說紛紜,大有不準確譯出“不折騰”就不罷休的氣勢。關于它的內涵蘊意它的來龍去脈它的多種翻譯紛至沓來,五花八門的議論中頗有點八仙過海盡顯神通的感覺。比如dont flip flop(翻來倒去)、dont get sidetracked(別走岔路)、dont sway back and forth(別反復)、no dithering(不躊躇)、no major changes(沒有重大變化)等等等等,面對一個詞匯,網絡表現(xiàn)出極其高漲的熱情,網民再次發(fā)揮了聰明才智。
仔細一想,網民如此鐘情于“不折騰”,不僅僅只是想給一個詞找個準確說法,分明反映了一種政治愿望和文化訴求。我們往往將曲折、錯誤一律以“折騰”稱之,曾經不停歇的去做那些與經濟發(fā)展無關的事情,曾經不斷地搞那些內耗嚴重的路線辯論或政治斗爭,這樣的折騰使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fā)展一度到了崩潰的邊緣。人們不會忘記多次的“運動”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損傷;不會忘記發(fā)展進程中因此走的冤枉路。“折騰”之患,記憶猶新,它浪費了精力,錯失了機會,空耗了資源,受傷了感情,破壞了和諧……折騰之苦不堪回首,折騰之害罄竹難書,折騰之路不能再走。經歷了許多太多太多折騰之后的中國人,誰不盼望少一點“折騰”,誰不希望最好“不折騰”?切膚之痛,予以言表,骨哽在喉,吐之為快?!安徽垓v”被賦予的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不折騰”所表達出的黨心民心,微妙貼切,深刻明了,當然很難用簡單的英文翻譯出來。難怪許多人絞盡腦汁,還是沒能表現(xiàn)出其中所帶有的如“混亂”、“自我消耗”等等涵義。
最欣賞國務院新聞辦主任王晨的激情解釋:“‘不折騰表達了全黨、全國人民總結30年的改革開放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沿著這條道路、這樣一個方向繼續(xù)奮勇前進,這說出了全國人民的心聲、全黨的共同意志”。由是觀之,在“不折騰”的英語翻譯上繼續(xù)“折騰”似乎也沒有多少必要。以其找不到一種很精準、很貼切的翻譯,倒不如就根據(jù)漢語拼音念出其音吧?;蛟S,是中國漢語言文字實在太博大精深?或許,是中華民族的智慧顯示的才華橫溢?或許,中國的發(fā)展與變化,中國的不斷強大已經到了可以向外語詞庫貢獻新詞匯的時候了。
當然,我們依然盼望,什么時候會出現(xiàn)一個關于“不折騰”的準確英文翻譯,因為,語言文化藝術也在發(fā)展,因為,網絡上的智慧是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