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俊國 李朝軍
縱觀教育資源的發(fā)展歷程,資源建設經歷了從靜態(tài)資源到動態(tài)資源的轉變,從本地集中式平臺的管理到分布式資源平臺的應用嘗試,從素材資源到智慧資源的形成,從單純基于教師備課的資源到探究性學習和教科研培訓的各類專題資源,從簡單的圖文和音視頻片段到完整體系的網絡課程、基于知識管理的結構化主題資源,從教師“教”的參考資料到學生“學”的學習資源。這其中的變化都離不開圍繞教育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三步棋”。
一、轉變資源庫內容開發(fā)的角色
在資源庫的內容建設層面,經歷了一次從無序到有序,從零散資源到結構化系統(tǒng)資源的過程。
內容建設方面有三個重要的發(fā)展時期表現出資源開發(fā)思想層面的變化。
第一個時期為素材資源庫建設階段,主要表現為以教師備課為主體所用的各類文檔素材,多以文字、圖形圖像、音視頻素材、動畫片段等為主。
第二個時期為教學資源庫建設階段,主要表現為以課堂教學為主體,結合設計思想與多種表現形式相關的資源內容,既包括了素材資源庫的相關內容,也容納了網絡課程、數字圖書、教學案例、電子期刊、研究性主題資源、專題學習資源、各類培訓資源等涉及教與學兩方面的多種資源。除此之外,備課工具、教學工具等也成為第二階段資源庫建設的內容。
第三個時期為廣義上的網絡教育資源庫建設階段。這一階段的內容包括信息資源、素材資源、教學資源和人力資源等多種綜合性的內容。準確地說,此階段的資源建設不僅關注資源內容本身,更多地轉變?yōu)殛P注開發(fā)資源和使用資源的人的層面,更多地強調資源應用的人文氛圍,強調“以人為本”的個性化資源開發(fā)與應用模式。當然,這一階段基于前兩階段的基礎積累,達到創(chuàng)造和諧人文氛圍的資源開發(fā)與應用環(huán)境。這一階段也包含基于網絡課程資源為主體的資源創(chuàng)作工具、資源運營環(huán)境、資源建設評價與獎勵機制等相關的內容。
隨著Web2.0等新技術在教育行業(yè)應用的逐步普及,頭腦風暴開始升溫。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給教育資源建設帶來了新的風景。無論是單純的議事博客,還是基于學科網站的Blog群,各種基于Web2.0的應用都在不經意間形成了一個個分散于全國各地的動態(tài)資源庫。各種Blog群的建立、論壇精華的梳理、學科網站群的躍起、專題資源網站的建設、校本資源的形成、區(qū)域自建專題資源庫的開放等,均呈現出動態(tài)資源建設的新局面。
有專家提出,資源內容建設要重點從支持“教”向支持“學”的方向努力。我們目前的現狀是支持“教”的資源都還存在較大的欠缺與弊端,因此,支持“學”的資源可以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嘗試,其建設需要長時間的探索與完善。
今后,教育資源建設的最新發(fā)展形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單一教材版本的資源不再是焦點,基于新課改下的多教材版本配套資源成為一線關心的內容。
◇內容大一統(tǒng)的基礎性素材資源已基本滿足應用需求,具備深度思想挖掘的精品資源、專題資源成為新一輪的需求點。
◇從教學資源延伸到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培訓資源成為學校關注的重點內容,包括專題講座網絡課程、示范課視頻課堂、校本培訓資源、校本教研資源等。
◇與教學和新課程理念相結合的各類視頻資源需求逐步擴大。
◇家庭教育與學習資源成為新一輪資源開發(fā)的重點。
◇面向農村遠教工程的政府投資項目成為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重視的任務。
◇高門檻、高技術含量的創(chuàng)新資源產品和服務(如三維虛擬互動場景實驗室、資源垂直門戶網站服務等)是企業(yè)未來競爭力的新資本。
◇面向多民族語言的本地個性化教育資源開發(fā)項目再度提升到教育部關注的高度,成為地方政府規(guī)劃的重點項目之一。
二、理清應用層面的發(fā)展脈絡
資源應用層面的表現形式有三個層次,即資源內容層、資源管理層和資源應用層。但三個層次的體系結構又和系統(tǒng)數據庫及資源標準接口融合起來,形成統(tǒng)一完整的資源建設層面的新體系。
資源應用表現形式的三個層次分析給我們描述了資源建設的宏觀理論結構,而在實踐應用中,資源建設隨著一線的應用需求而不斷細化。
隨著自建資源的需求激增,資源建設平臺作為應用的必備功能成為企業(yè)開發(fā)的重點。根據教師備課的需求,除資源素材和建設平臺外,相配套的資源應用工具及備課系統(tǒng)也成為一線教師對資源產品完整體系評估的標準。
在面對多家企業(yè)資源庫產品的同時,異構資源整合應用的需求應運而生,異構資源庫統(tǒng)一檢索應用成為又一新的難題,至今仍未找到完全解決的方案。
在面向學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方面,學科專題資源系統(tǒng)化的需求,使得學科網站群的應用勢不可擋,各地校園網和教育城域網紛紛推出具備區(qū)域資源特色的學科資源網站群。面對素材資源與靜態(tài)資源的一度沉寂狀況,對智慧資源需求又使得Blog群的應用一時火爆。在資源更新與新課改教材配套需求的前提下,同步資源應用成為最新的亮點。與此同時,備課與教學的資源應用便捷需求使得各種形式的資源模板在網上大受歡迎。在面向精細化研究的知識延伸中,專題資源的拓展需求使得各類主題資源紛紛誕生,如研究性學習資源庫、數字圖書館、網絡期刊庫(圖文掃描期刊和虛擬全景多媒體互動期刊等)、數字光盤資源、各類視頻資源庫、三維實驗課件庫等。
三、轉變商業(yè)服務模式的思維
從企業(yè)資源產品的表現形式來看,資源庫經歷了資源庫產品開發(fā)、資源庫項目定制、分布式資源庫應用、資源庫Web服務、垂直搜索門戶網站應用等多種模式的商業(yè)運作。
隨著開源軟件應用的逐步深入和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的研究推動,一個全球化的共享開源軟件——課程管理系統(tǒng)(學習管理系統(tǒng))Moodle的研究應用正被中小學教師密切關注。預計近幾年內中小學教師將進入基于免費軟件Moodle的學習、應用普及的新階段。免費軟件的普及將來也會對商業(yè)軟件的新格局產生一定的影響。
商業(yè)服務模式最明顯的變化是原來一次性采購資源的產品模式不再是唯一的商業(yè)服務模式,資源網站鏡像年服務、資源下載年服務、資源光盤年訂閱等多種以服務為主體的收費模式,已成為新興的具備發(fā)展?jié)摿Φ纳虡I(yè)模式。
目前,資源建設已經呈現全方位、多角色的應用格局,教與學資源并重,動態(tài)資源與靜態(tài)資源并存,注重質量精品,注重課堂資源的拓展與延伸,注重技術標準,注重網絡遠程服務等是當前資源應用發(fā)展的新思維。
無論資源建設的思想定位如何變化,用戶在選擇其應用模式時應更側重于本地的實際應用環(huán)境和已有的資源內容,更好地考慮現有資源應用中合理的取舍。
應該說,在前期資源建設的發(fā)展歷程中,雖然投資和收效無法量化衡定,但對于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來說,在資源建設的理論探索與實踐嘗試中,其發(fā)展的腳步已逐步趨于理性,逐漸變得更為科學、規(guī)范。在未來,資源建設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將是一條漫長探索的發(fā)展之路。
參考文獻
[1]李謹.整合天下資源,資源庫建設綜合報告[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2(6).
[2]何克抗.面向應用的區(qū)域資源建設支撐環(huán)境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5(8).
[3]祝智庭.與中國網絡教育技術標準零距離[J].中國遠程教育,2004(2).
[4]清華大學教育技術研究中心.校園網教學資源研究的項目報告[DB/OL].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http://www.edu.cn.
[5]黎加厚.讓開源軟件走進學校教育[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7(6).
[6]李朝軍.教育資源開發(fā)的理性反思及其發(fā)展視角[J].信息技術教育,2008(1).
(作者單位: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圖書館 K12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