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祿
1泡田整地與施肥
1.1泡田整地與施底肥一般秋翻地,要在早春化凍以后,能進行機械耙地時,及早搶耙,做到重耙、輕耙相結(jié)合。然后干打埂,用手扶拖拉機與人工進一步找平。最后,放花達(dá)水再進一步找平。沒有秋翻地地塊的早春稻田地化凍10厘米左右,及時組織機、畜力進行掄翻、搶耙、搶耢、結(jié)合人工找平,再灌上水。
1.2深施化肥的新方法
①翻整地前施入。秋翻地塊可在翻地前施入,已秋翻秋耙的地塊可在春節(jié)水耙地前施入,春翻地在翻地前將化肥均勻撒施田面。但這種施法要求地面平整。
②灌水泡田后水耙前施用。先堵好水口,將化肥均勻撒入田決,然后用手扶拖拉機咸其他耙地工具,將化肥耙入耕層6-8厘米或更深些,使化肥與土壤充分混合在表層土里。
③旋耕施入。有旋耕條件的地方,可先把化肥撒在唯地表,隨后用旋耕混拌在12-14厘米的耕層里。比起前兩種作法,應(yīng)該說是比較真正地做到了全耕層施肥。
總之,不論哪種施肥法,都要注意做到隨施肥隨翻耙,不可隔離時間過長,特別是第二種水耙前要施肥,要注意耙后盡量少排水,必須排水的地塊也要注意經(jīng)過5~6天后再排水。以防肥料損失。
目前一般施肥水平是:深層施肥量畝用尿素6~8公斤,最多不超過10公斤,全層施肥的畝施尿素7.5~10公斤。對低洼冷涼地塊應(yīng)少施些,砂土地和瘠薄地應(yīng)適當(dāng)多施些。為了提高肥效要做到氮、磷、鉀配合施用。一般比例在黑土地氮1,磷0.78,鉀1.28,同時磷鉀肥全部做底肥。
2適期早插
2.1確定插秧期的原則水稻秧栽培的基本經(jīng)驗是“不育五月苗,不插六月秧”。
2.2各地的插秧期可根據(jù)列出各積溫帶地區(qū)的插秧時間表,來確定插秧時期(見表1)。
3適當(dāng)稀插
插秧規(guī)格的選擇:插秧規(guī)格是指稻秧的行、穴距在田間配置方式而言。但稻秧在田間的分布密度是由行距、穴距和每穴株數(shù)決定的。因此,即使同一密度,行、穴距不一定是相同的。如9×4(就是行距30厘米,穴距13厘米)、8×4.5、7×5.2、6×6,這些插秧規(guī)格每平方米者陡25穴。就是說水稻單位面積上的密度相同,然而,由于行距、穴距不一樣,表現(xiàn)在稻株生育上是有一定的差異。即隨著穴距增大,行距縮小,使水稻田間通風(fēng)、透光狀況惡化,后期下部葉片早枯,上部葉片也因相互遮陰影響光合作用而減產(chǎn)。
水稻旱育稀植穴距:一般來講以3~4株為宜,超過4株時穴中間必須有一株夾在中間成為夾心苗。
4插秧方法
4.1土移栽
帶土移栽就是將秧苗根部2厘米厚的土壤同秧苗一起鏟下,用手掰秧,秧苗帶著土塊栽到本田。浮苗少,補苗量也少。不僅省工,還能保證秧苗生長整齊一致。
4.2拔苗手插
拔苗手插是在起苗前1~2天就把水灌入秧田,使水慢慢滲透到根部土壤。拔秧時用手捏住秧苗基部,沿床面向后用力,把秧苗拔下來。然后,握緊苗莖,上下擺動,把泥洗凈;在距根3.3厘米處捆成小捆,運到本田。人站在田埂上,把成捆的秧苗向遠(yuǎn)處投擲。
插秧結(jié)束后,因需要補苗,所以要把剩余的秧苗分成小把寄存在水田的一角。待補苗結(jié)束后,一定要將余下的苗扔掉,否則這些苗將成為病蟲害發(fā)生的根源。
手插秧的方法是;用三個指頭輕輕地拿桂秧,淺插到泥水中,一般只1~2厘米深,即不漂苗的程度。不熟練的人容易插深,插深了水稻初期生育不好,還會影響以后的產(chǎn)量。
4.3插秧的注意事項
當(dāng)天起的秧苗要當(dāng)天插完,不要在本田中寄秧:移栽前,本田地不能落水曬蓋,要保持泥漿松軟;力爭每穴插的苗數(shù)一致,插的深淺一致,行向直、穴距勻。為了保證插秧的質(zhì)量,要拉緊插秧繩,繩上固定的穴距的標(biāo)記要等距。按標(biāo)記插秧,每兩人組,使用兩條插秧繩;為了便于中耕管理,池埂兩邊的苗行要準(zhǔn),均勻一致。
另外,插秧后要立即灌水,深度達(dá)秧苗高度的2/3程度,目的是以水護苗。從返青到幼穗分化到始終保持3厘米穩(wěn)定水層,不可深灌。如果這時的稻苗早晨看苗彎而不披,中午看苗挺拔有勁,葉包有所褪綠,可采用灌10厘米深水,控制分蘗,防止有效分蘗;而對稻苗葉包過頭,葉鞘細(xì)長,葉片下彎帶披,晚間看苗,苗吐水過多,可采用曬田措施,曬田時間長短,主要根據(jù)當(dāng)時水稻徒長過程,土壤保水能力強而定。一般需5~7天,曬的程度是地面出現(xiàn)龜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