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春林
摘 要:簡易程序是獨立的一審程序,在提高案件審理效率、節(jié)約司法資源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存在程序不完善、不簡易等問題。本文通過結合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為完善我國的簡易程序提出若干有效建議。
關鍵詞:簡易程序 小額訴訟程序
中圖分類號:D925.118文獻標識碼:A
一、簡易程序內涵
簡易程序是我國民事訴訟程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獨立的第一審程序。目前理論界關于簡易程序的概念有多種定義,這些觀點有些側重于揭示簡易程序的法院范圍,有些側重于說明簡易程序與普通程序的關系和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的范圍,有些在界定簡易程序概念時認為還應當揭示其在第一審中的地位。 本文所探討的簡易程序,是我國民事訴訟法上規(guī)定的簡易程序,不是廣義上的所有簡化程序的簡稱,但同時包涵筆者認為有必要在簡易程序中作特別規(guī)定的小額訴訟簡易程序。本文并不突破我國現有立法的規(guī)定,僅通過結合目前我國的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從如何改進和完善現行簡易程序上作粗淺的討論。
二、我國簡易程序存在問題
(一)簡易程序適用條件難以準確界定。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guī)定: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的民事案件,適用簡易訴訟程序。雖然《民事訴訟法》適用意見的168條進一步規(guī)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guī)定的簡單民事案件中的“事實清楚”,是指當事人雙方對爭議的事實陳述基本一致,并能提供可靠的證據,無須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即可判明事實、分清是非;“權利義務關系明確”,是指誰是責任的承擔者,誰是權利的享有者,關系明確;“爭議不大”是指當事人對案件的是非、責任以及訴訟標的爭執(zhí)無原則分歧。并且《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第一條作了排除性規(guī)定。但是這些規(guī)定,特別是《民事訴訟法》的立法規(guī)定過于抽象原則,很難準確界定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在司法實務中容易給法官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同時,這些規(guī)定具有某種超越現實的理想主義色彩,進而在界定簡易程序適用案件范圍上招引出了一種使得應然狀態(tài)與實然狀態(tài)之間出現悖論的窘境。如果將這種理想化的標準作為適用簡易程序的前提條件,將會使這種幾乎不存在爭議的爭端局限于近似微乎其微的狹小范圍之內。從這種認定標準的程序上來看,在由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對案件事實進行查明之間,如何事先得出這種認定結果呢? 所以這個條件的界定標準存在明顯的主管主義傾向,導致簡易程序同普通程序界限模糊不清。
(二)簡易程序不簡易。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簡易程序最長審理期限為三個月,雖然相對于普通程序的六個月審期短一半。但按照立法原意,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才適用簡易程序。加上立案前法院的審查、送達和執(zhí)行等,一個很簡單的糾紛也有可能要經歷數月才能解決。僅從時間上來考慮簡易程序就并不簡易。
當然簡易程序并不意味著程序的完全簡化和省略,對查明案件事實重要的答辯、舉證質證程序,對當事人權利保障有重要影響的法官釋明義務不能簡化,反而應當加強和完善。
(三)簡易程序轉普通程序限制不嚴格。
根據《民事訴訟法》意見第170條: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在審理過程中發(fā)現案情復雜,需要轉為普通程序審理的,可以轉為普通程序,由合議庭進行審理。這條規(guī)定本身就有一定的邏輯矛盾,適用簡易程序就是人民法院根據案情決定適用的,然而人民法院卻又有權決定把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并且轉化原因規(guī)定得較為原則,可操作性不強。對人民法院的轉化沒有任何的制約,這勢必導致法院在適用簡易程序時根據自身的主觀意志和需要而隨意轉化,導致案件久拖不決,同時當事人所具有的程序選擇權利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影響法院的權威和公信力。
(四)簡易程序相關規(guī)定不完善。
由于我國立法對簡易程序規(guī)定的簡陋和原則性,導致簡易程序并沒有形成完整的法律體系,許多程序規(guī)則只能準用普通程序的相關規(guī)定,這勢必造成簡易程序同普通程序的混同,影響簡易程序的獨立性和案件審理質量。
目前司法實務中不少法院的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除審判組織是獨任制,審限是3個月外,其余部分主要適用的然仍是普通程序的規(guī)定。連我國《訴訟費繳納辦法》第十六條明確規(guī)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減半交納案件受理費。簡易程序的這一特別規(guī)定在實踐中都沒有執(zhí)行到位。如果當事人或其代理律師沒有提出,筆者所在地法院基本上是全額收取。這對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的積極性具有相當大的影響,所以制定獨立完整的簡易程序法律制度勢在必行。
三、完善我國簡易程序的若干思考
(一)制定完整的簡易程序法律制度。
簡易程序作為一種獨立的第一審程序,應當是結構完整的審判程序,雖然簡易程序沒有規(guī)定的制度,可以使用普通程序的規(guī)定,但是這樣的規(guī)定容易導致兩種程序的混同和模糊。所以應當在立法上明確規(guī)定簡易程序,不僅包括適用簡易程序的起訴、受理、開庭審理、法庭調查、辯訟、評議和宣判等審判環(huán)節(jié),而且還應當包括諸如撤訴、缺席審判、延期審理、訴訟中止、訴訟終結等審判制度,這些審判環(huán)節(jié)和審判制度均是完整的程序結構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構件,通過這一系列的規(guī)定使之成為完整的整體。
改革簡易程序案件的收費制度、執(zhí)行制度、上訴制度。收費制度直接關系到當事人的訴訟付出,對簡易程序應當制定與普通程序不同的收費標準,這樣才能使當事人不會只因為訴訟費問題而放棄自己的權利。執(zhí)行制度關系到判決是否實現的問題,如果一個標的本來就不大的案件卻遭遇判決不能執(zhí)行、執(zhí)行遲延或執(zhí)行費用過高的問題,簡易程序在成本上也就不簡易了。所以應當設立簡易程序特別是小額程序的獨立的執(zhí)行制度,如不再收執(zhí)行費用、不單獨設立執(zhí)行庭、以判決后即時執(zhí)行為原則、縮短執(zhí)行申請期限等。對小額的簡易判決可以限制上訴。
(二)組織適用簡易程序的專職法官。
司法實踐中簡易程序與普通程序界限不清與混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專門適用簡易程序的機構和人員。在基層人民法院同一法官兼具審理普通和簡易程序案件的雙重任務,加之一些法院和法官執(zhí)法不嚴,極易導致簡易程序與普通程序的界限不清。因此,法院可以組織一部分法官專職進行簡易程序訴訟,這樣法院既可以集中主要力量審理復雜、疑難的案件,保證這部分案件的審理質量,同時,對于專職審理簡易程序的法官可以在案件審理效率上下功夫。保證簡易程序糾紛及時、快捷地審理。
由于有上訴程序的救濟,可以嚴格限制簡易程序向普通程序轉化,簡易程序向普通程序轉化的案件應當嚴格限制在當事人對案情有重大隱瞞或者規(guī)避訴訟的行為。事實上,當前司法實踐中的合議庭制度,特別在一審法院中,都是由承辦法官負責案件,一個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具體操作也由承辦法官一人完成,所有對于適用簡易程序法官一人獨任制并不會影響案件的質量。反而隨意轉化程序會影響案件的審理和當事人對法院判斷的信賴。
(三)建立小額訴訟程序。
筆者所指的小額訴訟程序是從狹義上理解,是簡易程序的進一步簡化。當代小額訴訟程序(即狹義小額訴訟程序)此時作為一種新型程序應運而生,其建立不僅是基于對民事案件進行分流處理,減輕法院負擔的一種構想,也在于實現司法的大眾化,“通過簡易化的努力使一般國民普遍能夠得到具體的有程序保障的司法服務”。
當前,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的權利意識的覺醒,我國的訴訟的數量日益增多,并且糾紛的標的較小和案件的較簡單的案件占有很大的比例,訴訟的增加給法院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不論是依據我國目前的普通程序還是簡易程序審理,都并不能有效地快捷審理。如司法實務中,當事人之間為幾千元的借貸糾紛、鄰里之間的相鄰糾等等,由于沒有合理調解而進入訴訟程序的比比皆是。這類糾紛如果適用現有訴訟程序,即使是簡易程序都不是最方便、最經濟快捷的解決方式。因此,有必要在簡易程序中建立更為簡便的小額訴訟程序。
(作者: 湖南宇能律師事務所律師)
參考文獻:
[1]江偉主編.民事訴訟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畢玉謙等著.民事訴訟研究及立法論證.人民法院出版社. .
[3]黃良軍.民事簡易程序改革的若干問題探析.山東社會科學.2004年第10期.
[4]范愉.小額訴訟程序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