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壯美的邊關

      2009-04-19 02:54歐之德
      含笑花 2009年6期

      歐之德

      到馬關去

      從清晨登上昆明飛往文山的飛機開始,心就一直在激動。雖然,馬關那地方我只去過兩次,而且至今已相隔20多年,但提起那片土地、那個地名,總會情不自禁地牽扯出不少令人難以忘懷的往事,那些充滿青春活力和戰(zhàn)地激情的往事。我相信,當年在滇東南那片土地戰(zhàn)斗過的軍人,都不會忘記這些刻骨銘心的地名:馬關、麻栗坡、西疇、富寧……滾滾硝煙熏染過的地方。

      到馬關先要經過文山。飛機在一場夏雨過后的天空朝著文山飛行,天宇顯得格外寧靜安詳。清晨的霞光拋出幾抹金色而柔和的弧線,堆堆云絮,綿延光暈,在無垠的碧空抹染出一片流動的天景。不過,心中所想的還是馬關,與同機鄰座的同事談的話題也是馬關。

      半小時,僅僅半個小時,一番破霧穿云后,飛機掠過具有文山特色的座座青峰,平平穩(wěn)穩(wěn)降落在被稱為“普者黑”的文山機場,文山州文聯(lián)主席周祖平和馬關縣文聯(lián)主席歐陽厚堯已在機場迎接,下飛機后來不及進城吃早點,即刻轉乘汽車,向著還有73公里的馬關縣城飛馳。

      撩撥人心的馬關,離我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對,就是這條路,通往邊城馬關,通往馬關前線。只不過20多年前根本沒有平坦閃光的柏油路,那是一條坑洼不平的碎石路。路上全是覆蓋著草綠色偽裝網的解放牌軍車,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煙塵滾滾,腥風獵獵。路兩旁的樹葉、莊稼被飛揚的塵土染成了土黃色。

      馬關,祖國南方的重要大門之一。

      “關”者,關隘、要塞也。在云南,在中國,凡是稱“關”的地方,自古以來就是軍事防衛(wèi)重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守住一“關”,八方平安。史書記載,馬關這一“關”,設于雍正六年,距今280余年,先是在一個叫白馬寨的地方修筑城墻,叫馬白關。而當初的縣名叫“安平”。據(jù)說后來發(fā)現(xiàn)貴州也有個安平縣,不管誰先誰后,云南的“安平”主動謙讓,將自己的馬白關“精兵減政”去掉一個“白”字,留下“馬關”二字為縣名,那是民國2年(1913年)的事。于是,“馬關縣”風風光光延續(xù)至今,既是縣,又是“關”,聞名知古,鑒古知今。

      馬關是一道真正的國門雄關,一片著名的英雄土地。在歷史的風風雨雨中,留下的是戰(zhàn)場遺址,是邊關史料。長期以來,馬關人心系疆土,血灑青山,巨大奉獻和犧牲都是為了建設一個安寧和平富足的邊陲。僅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在那場舉世矚目的“自衛(wèi)還擊、保衛(wèi)邊疆”、“穩(wěn)邊固防”的戰(zhàn)爭中,馬關縣就有126個集體單位、1012名個人榮立赫赫戰(zhàn)功;5個單位、5063名個人受到嘉獎;7個集體和7名個人分別被授予英雄、模范稱號;130人加入中國共產黨,293人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數(shù)字還遠不止這些,一個“支前”的軍事術語,從革命戰(zhàn)爭年代就一直是中國人民廣泛投入正義戰(zhàn)爭的自覺行動。行動的內容在馬關縣具體為:搶運傷員、警衛(wèi)堵卡、封鎖邊境、運送彈藥、搶修公路、物資保障、安葬烈士……口號是“全民總動員,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备兄x當時的統(tǒng)計員給我們留下的另一組支前數(shù)字,僅一個公社的支前點,70天內就供應參戰(zhàn)部隊糧油612萬公斤、肉食6.75萬公斤、蔬菜17.5萬公斤、禽蛋1350公斤、紅糖1675公斤、各種罐頭100余件、日用商品100余種……艱難歲月中的過來人知曉,那時貧瘠黯淡的邊疆,物資何等匱乏、民眾的物資供應何等短缺。不畏犧牲以“支前”,勒緊褲帶以犒軍,山區(qū)人自己吃不飽,城里人吃糧憑定量,吃肉要肉票,可憐家中娃兒們饞得流口水,卻慷而慨之“省口待軍”貢獻前方,馬關人的行為感動前線,感動后方,一個響當當?shù)摹爸澳7犊h”稱號當之無愧。

      “一聞邊烽動,萬里忽爭先?!币淮忾W閃的數(shù)字和故事留給這個邊境縣一個永久的殊榮,一枚太陽般大的軍功章。

      現(xiàn)在,循著當年的車輪,我又舊地重返了。

      往事滄桑,流水漸遠,但我至今還記得一個沒有淡忘的馬關人“支前”的細節(jié)。

      那是一個陰雨霏霏的下午,就是在這條公路上,數(shù)十輛軍車濺起滿地的泥水向馬關行駛。喇叭聲急,馬達聲咽,寧靜的山水被火急的軍情攪碎,窄小的路面擁擠著鋼鐵般的長龍。突然,一支馬幫出現(xiàn)在前頭,大約二十多匹騾馬朝公路走來。馬馱上馱的是一捆捆木柴。前面一頭高大壯實的領頭騾,額頭上裝飾著紅色絲帶和兩個橙黃色的小絨球,正中間鑲嵌著一面銀光閃閃的小圓鏡,像古代戰(zhàn)將胸前的護心寶鏡。由于馬隊急于停住腳步,一片騷動,有的竟往回跑?;ハ嗯鲎仓?,脖子上的鈴鐺聲“叮咚咚”、“叮咚咚”,在雨霧中發(fā)出一串串驚惶的響聲。

      車隊嘎然停住了,準備讓馬幫先通過。沒想到,馬隊也停住了,并突然又是放鞭炮,又是敲鑼鼓,似乎是在歡迎解放軍的車隊。“父老鄉(xiāng)親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此時,只見一個體魄強健的馬幫頭模樣的人跑到最前面的一輛軍車前,對著帶車的人說了一陣話,接著,對講機里有命令傳下來,汽車繼續(xù)前行,經過馬隊時必須按喇叭。所有人的理解當然是答謝人家的歡迎。然而,完全錯了,車隊到了目的地才知道,那是地方的一個支前騾馬連在訓練自己的騾馬隊伍。山區(qū)的騾子和馬沒見過公路,更沒見過汽車,這個連隊接受了“支前”任務后,得讓身負重任的騾子們、馬們先見見世面,適應公路、適應汽車、適應槍聲炮聲。因此,才把馬隊趕到公路邊,放鞭炮,敲鑼鼓,聽汽笛聲……

      當年,我就在這支車隊中,并就此事寫了一篇散文《一切為了前線》,在《解放軍文藝》發(fā)表。陣陣馬蹄叩響邊關,叩響前線,這只是馬關支前交響曲中的一個音符。盡管時過境遷,但那音符卻長久定格心中。那地方似乎叫坡腳。只是,現(xiàn)在只有康莊的柏油大道,何處去尋找那既害怕汽車又要遠征的馬幫?

      戰(zhàn)爭這個詞,從來都有著某種莊重感。它是一種國家利益的體現(xiàn)。在人類戰(zhàn)爭的紀錄上,戰(zhàn)爭總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和思索。馬關人披載著濃濃的國家意識,顯示了他們的無私和勇敢。當然,任何地方都不可能長期打仗,人們最終從戰(zhàn)爭的重創(chuàng)和啟示里走出來,將戰(zhàn)爭留進史冊,然后洗去硝煙,繼續(xù)發(fā)揚著家國意識精神,在建設新家園的大道上前進著。

      尋找馬關

      難以尋找的不僅是那些馬幫,還有那個當年的馬關縣城。

      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眼前的景色是馬關新城的夜晚,燈火輝煌,霓虹閃爍。寬闊的安平廣場白熾如晝,廣場上的人群或閑庭信步,或舞蹈自娛,歌舞升平,一派祥和、一派福景。

      我還是迫不及待要尋找記憶中的那個馬關,那個古樸而曲徑通幽的馬關。在我的記憶中,馬關絕對不是這樣子的。我拽著當?shù)匚穆?lián)的歐陽厚堯、周祖平、張邦興等人,迎著幢幢高樓投下的萬家燈火,去尋找馬關的舊街老房。

      依稀記得,不,肯定地說,那時的馬關縣城沒有洋氣的高樓,沒有喧囂的舞廳,更沒有往來的車水馬龍,只有幾條青石板鋪成長長的街道,顯得空空蕩蕩,冷冷清清。兩旁的店鋪是一排排木板房,有的已經歪斜。街上偶爾一只狗或一群小雞大搖大擺走過,

      一副悠哉游哉、旁若無人的樣子。店鋪內顯得很昏暗,也很簡陋。貨架上陳列著不多的當?shù)赝廉a:草果、八角、干蘑菇以及解放鞋、塑料涼鞋、兩角多錢一包的金沙江煙等。陽光從密密匝匝的長滿青苔的瓦房上投射下來,挾裹著雨過天晴、下午時分的清新涼爽,一切都顯得那么安靜空蕩。即使那時是“戰(zhàn)爭時期”,古街古道也如夢如煙,深邃悠然。臨街多數(shù)人家堂屋的正面墻上,都并排貼著兩幅領袖像:一是已去世的毛澤東主席,一是已經卸任的黨中央主席華國鋒。大概老百姓還不知道外邊政治時事的變遷,現(xiàn)任領袖是胡耀邦啊?;蛟S,他們懶得去取下來,天高皇帝遠,管他呢。還有,幾乎家家堂屋上方都有一個“天地國親師”的牌位。那時,文革批判“孝子賢孫”的流毒還存在,“天地君親師”看起來很刺眼,還有點“封資修”的味道。不過,馬關人很聰明,把本是“天地君親師”改為“天地國親師”,不效皇帝效祖國,你沒說的吧?

      面對眼前的滿街霓虹閃爍,滿街燈火輝煌,滿街“發(fā)廊”“數(shù)碼”,歐陽厚堯說:這就是你要尋找的當年的老街道。再一條條走下去,貨郎街、板子街,興隆街,全是一個人頭濟濟的不夜之城。“老”在何處呢?只不過比起我們下榻的馬關賓館那一帶的道路更窄一些罷了。感嘆重重中,顯然在我記憶深處的那個“馬關”已被眼前的繁華取代了。其實,我與當年的馬關也只是一面之交的那種“懷舊情結”,馬關今日的變遷應該在意料之中。新嶄嶄的馬關,給予我心靈一種深切的撫慰和欣喜。

      點擊馬關

      這次在馬關的幾天時間,盡管是“走馬看花”,但我還是認認真真看到了一個個內蘊深含、外貌巨變的經典誘惑。

      我真沒想到,馬關農村的山山水水也變得如此美麗迷人。到處都是綠色的森林、綠色的牧場。青山隱隱、峰巒重重,幾分清瘦,幾分蒼莽。群山、丘陵郁郁蔥蔥,一片生機,一片浪漫。近山墨綠,遠嶺淡藍,車在青山綠樹、嵐霧輕盈間行駛,時而有水庫如天鏡降落又映照藍天,牛群如紳士般在碧草茵茵的牧場悠然自得,好一幅美麗如畫的自然山水。真正是“狼煙已不復,祥和在邊關?!?/p>

      那個叫“古林箐”的地方,當?shù)氐男麄鞑牧仙戏Q為“天然氧吧”。蒼莽的原始森林覆蓋得那樣地自然如初,新我如故。進山時大霧茫茫,開著車燈順著林中小道緩慢移動。到了森林深處天氣驟晴,初夏的陽光斜射進那些參天樹叢,投下一道道光柱,愈發(fā)顯得幽深神秘;散射光則在草坪上渲染著濃淡不一的鮮嫩。一個留著長頭發(fā)、穿著長筒靴的農民從森林中走出來,背著個化肥口袋,嘴里悠然地叼著一根煙管,友好而好奇地邊走邊看我們拿著各式照相機瘋狂拍照,似乎在說,這伙人瘋了,這么難走的路,這么大的霧,跑到這深山老林干什么?他或許壓根沒意識到他生活的地方這么美不勝收。另外兩個一個戴著斗笠、一個戴著氈帽的農民,則蹲在路邊,轉動著純樸生動的眼睛,對我們顧盼頻繁。他們身旁的一匹白色公馬也歪著腦袋哲學家似的看著我們,樣子很滑稽。其實,他們是森林的主人,此刻也是森林的點綴;因為不少照相機對準了他們,他們有幾分不好意思地站起來走了。這雨后的森林的確非常漂亮,她和密不透風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不一樣,這兒更顯得整體的瀟灑清秀,苗條柔媚。林中的空氣清新得吸進肺里都是甜絲絲的。我將照相機鏡頭對準那些不被人注意的細小部位,倒成了一幅幅“藝術品”。一張蜘蛛網,上面綴滿了亮閃閃的“珍珠”;一片橢圓形的綠葉,不知名的小蟲居然在上面“繡”出了金黃色的人字形圖案;古樹上的一片青苔,放大后也像一張毛絨絨的綠毯上開滿了細小的星星之花。

      怪不得,這片森林所在的鄉(xiāng)叫“古林箐”,太名副其實了。菁中的古林是一個旅游的寶地。

      還有仁和鎮(zhèn)阿峨新寨獨具特色且內容豐富的農民版畫,我本不想再“點擊”,因為不少人已經濃墨重彩地寫到了,但我還是忍不住想說幾句。何為藝術珍品?“物以稀為貴”即為“珍”。“古玩字畫”之類的東西之所以“貴”,就是保存下來的越來越“稀”。但是,試問那些古代繪畫珍品中有多少是出自農民之手?而且是少數(shù)民族之一的壯族農民之手?有多少珍品是表現(xiàn)實實在在的農村生活場景?古代留下來的繪畫內容不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就是宗教故事神話傳說。而出自農民長滿老繭之手刻畫的犁地播種捕魚撈蝦等場景,無疑是被人輕視的。然而,馬關阿峨新寨的農民不輕視自己,也不輕視自身的生活,他們專心描繪的被一些人不屑一顧的這些作品,不僅是具有農民特色的藝術珍品,而且還是農村生活珍貴的歷史史料。我家墻上就掛著一幅阿峨新寨村民盧正剛作的《金秋》,兩個壯族夫婦正在用風車(我的家鄉(xiāng)叫風簸)揚谷。我是農民的兒子,很喜歡這幅生活氣息十足的鄉(xiāng)村風情畫。但我上大學的女兒竟不知道他們在干什么,也不認識“風車”。我想,若干年代后,當農村的風車、犁耙、打糧食的連枷等舊式農具完全退休并被當破爛拋棄完后,恐怕只有在這些畫面上尋找到它們的形象了。因為“電”這玩藝已經代替了這些傳統(tǒng)古樸的工具。

      在馬關,還有另一種古老內容的農耕文化。在一個叫馬灑寨的地方,居然保留著一個“先農亭”。嚴格地說,那不是“亭”,是一間不大的木頭房偏廈或者小廓。“亭”中有一塊紅底黃字、而且是繁體字的“神農殿”匾額。它對面還有一塊匾額書寫著“進士”二字,這是當?shù)赜小白x書人”的顯赫。也就是說。神、人共一亭,農、文共一家。先農亭不大,約有二、三十個平方米,卻建于1831年。文革時被毀,當?shù)孛癖娪?006年修復。亭內正面墻上有一牌位,青石雕刻而成,造型優(yōu)美,花紋醒目,斑駁中閃著歲月磨礪的光澤。顯然這是件“鄉(xiāng)村古董”。牌位上的小字已經模糊不清,上下對聯(lián)尚可辨認,大概上聯(lián)是“永賴農功於后世,”下聯(lián)是“因開本業(yè)在富年”。可能是一種勉勵的意思。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边@里的農民至今仍然像這首古詩一樣生活著。他們和漢族一樣,千百年來一直崇敬著神農,他給人類帶來了農作物種子和農耕技術,他成為“神”,他是農民心中的圖騰。但在這兒,他更是一位普通老人,他沒有金碧輝煌的宮殿,而像家中供奉的“天地國親師”牌位一樣,人們像崇尚一位有種地經驗的老師一樣崇尚他。供奉他老人家的也是壯家人過年過節(jié)和招待貴客吃的“七彩飯”,紅、黃、紫、藍、綠、白、赭,是從各色植物土法提取的純天然色彩,將普通的糯米飯染得像五彩晶瑩的寶石。這種壯家人一代代遺傳下來的尊農、崇農意識,自然是數(shù)千年生產方式遺留下來的。農耕民族古老文化的源頭和這位俯視天地、生活簡樸的神農老人分不開。在壯家人心目中,他遠遠高于一切“神”的地位。才有在這邊遠村寨保護了一百多年的“神農殿”,使人的確為之一振并很感動,它與阿峨新寨那些推磨、揚谷、犁田的農民畫一樣,是農耕文化的珍貴遺產,千萬不可輕視。

      懷戀馬關

      蒼灰無語的長空下,豎立著兩塊界碑,一塊已經頹廢或者死去,那是大清王朝與法帝國主義立的,就

      像一個老朽的枯髏,靈魂和肉體都已經剝離本真了。一塊為公元2001年立的,標號197,也就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那場戰(zhàn)爭以后的外交成就,在邊關的勁風入懷中飄揚著新國界的威嚴。一座殘破已久卻還很堅固的拱型“關門”,也是大清王朝留下來的遺物,想必那時是有大辮子清兵把守的。馬關的“關”,古時候當主要是指這兒。如今的萋萋枯草,累累裂痕,遮掩不住當年一個王朝的尊嚴。那些守關的兵士也好,土勇也好,在這如今也還很荒蕪的地方餐風宿露,戎馬一生,還是值得人欽服。站在古老的關碟上極目四望,近山巍巍,遠山淡淡,中間頗為開闊。陣陣山風掠過峰巒,國界兩邊感受到的是同一種清涼,同一種爽怡。中國—側是兩排歪歪舊舊的油毛氈房,似乎是為臨時集市搭起的鋪面。對方一側樹著一面孤零零的他們的國旗,標示著他們還有人守衛(wèi)。據(jù)說中國這邊這片廣闊的丘陵地帶,很快要“開發(fā)”了,已經修好了一條足有6車道的水泥路,不過兩邊還是無聲無息的紅土。下次再來或許這兒已是一個熱鬧的邊境集市。

      與這兒的國境線相隔不遠,是羅家坪大山,那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聳立在邊境上的一座戰(zhàn)斗的山,英雄的山。如今,那些英雄們到哪里去了?登上雨霧濛濛的山頂,只有“人在陣地在”、“以陣地為家、以艱苦為榮”等標語寫在已經沒有軍人駐扎的營房墻上。硝煙散了,槍炮聲走遠了,邊境寧靜了,主峰陣地便成為“遺址”,旅游者的照相機收進的是一片居高臨下的青山綠水,是一片要靠解說才知道的浴血陣地。當年堅固的鋼筋水泥工事已被炸毀,地雷被排除。好哇,非常好!他媽的,人類不需要戰(zhàn)爭,需要的是和平、是和諧,是經濟建設與發(fā)展。此時此刻,我故地重游感情復雜,就像一口已經隱沒多年的沉鐘被撞響了。盡管我沒和“貓耳洞大王”尹國亮一道挖過戰(zhàn)壕,也沒和“神炮排”的戰(zhàn)士們打過炮,我當初只是一名到這兒采訪過、生活過的軍旅作家,但是羅家坪還是令人難忘的一個地名。相信,那些在這片血與火的土地上戰(zhàn)斗過、并堅守了十多個春秋的指戰(zhàn)員們更難忘記。陪同我們參觀的馬關縣女宣傳部長熊廷韋在山下的金廠鄉(xiāng)當過黨委書記,她說,那時每年她都要接待不少到羅家坪掃祭、緬懷的老兵。他們常常激情沉默后,淚灑羅家坪。

      要離開羅家坪時,我提出車子能否拐到金廠街上看看。盡管車上人很多,人們還是理解我那點“懷舊”心情,車子繞到了山下的金廠。這兒,大概過去開采過金礦,所以叫金廠。打仗那時,金廠是最前線,軍車、馬幫擠滿了街道。所謂“街”,也就是兩排歪歪斜斜的油毛氈房或破瓦房,吃碗米線都困難。眼下的金廠,儼若縣城一條街,油毛氈房已變成了一幢幢三、四層高的樓房。這天正好是趕街天,街子兩頭停滿了摩托車和汽車,一把把大紅篷傘下擺堆著各色商品,街上人頭濟濟,一片喧嘩。除了買賣農用品和土雜品外,電飯煲、電視機、收音機、西裝夾克各式皮鞋……僅這些商品名字,你看不出這兒僅僅是山鄉(xiāng)小集。而那些來自境外的越南邊民、越南盔帽、越南吊床、蘇式望遠鏡、瑞士軍刀……,又說明這兒是邊關一個開放的跨國貿易集鎮(zhèn)。

      要離開馬關了,告別的手高揚著,我該說的“再見”卻說不出來。熊部長和我的“本家兄弟”歐陽厚堯等一行人一直把我們送到70多公里外的文山機場。半個多小時的飛機后,馬關又將變得很遙遠。但它英勇而蒼勁、深刻而熱情、樸獷而美麗的形象真真切切在我心中拂之不去。

      “再見吧”!臨上飛機時我才終于說出這句話,依依不舍的這句話。

      环江| 镇坪县| 嵊州市| 探索| 丹阳市| 沙坪坝区| 钟祥市| 陇川县| 北碚区| 莱西市| 盖州市| 江山市| 徐闻县| 昌江| 米泉市| 疏勒县| 合作市| 巴林右旗| 永春县| 交口县| 萍乡市| 龙川县| 庆安县| 东海县| 深水埗区| 乌什县| 镇巴县| 莆田市| 青田县| 陆河县| 辽宁省| 柘城县| 扶绥县| 鸡泽县| 绥棱县| 嘉鱼县| 迁安市| 女性| 邳州市| 襄汾县| 波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