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發(fā)生在國際金融中心——美國,其實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詮釋了金融海嘯的起因。其實任何一個騙局的內在動因都是源于人們的貪婪。麥道夫的騙局并不高明,哈利·馬克伯羅斯就是根據麥道夫提供的公開信息分析得出他管理的資產的收益率是有很大問題的。但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前董事會主席的光環(huán)確實非常明亮,善良的人們相信這樣一個人是不可能出現道德問題的,而且人們的雙眼也被貪念所蒙蔽——不成為麥道夫的客戶就意味著損失,這甚至一度成為西方社會的共識。
當伯納德·麥道夫(Bernard L_Madoff)因涉嫌史上最大龐氏騙局被美國司法機關指控的消息鋪天蓋地傳來時,華爾街上的很多人都感到錯愕不已。納斯達克交易所前主席、備受尊敬的華爾街明星經紀商、被人稱道的慈善家……他們所認識的麥道夫頭上還頂著這一道美麗的光環(huán)。
在騙局揭穿前,麥道夫在華爾街是廣受尊敬的人物。“他是一個很棒的銷售人員,”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前首席經濟學家伯奈特(Paul Bennett)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也有非常強烈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非常有競爭力?!彪m然和麥道夫沒有私人交往,但是伯奈特對他的印象非常深刻。沒人能想到,這樣一個完美的人物和總額高達500億美元的詐騙案扯上關系。
但事實是無可辯駁的。一紙訴狀已經遞到了紐約曼哈頓聯邦法院,SEC調查組的人員正夜以繼日地在位于唇膏大廈第17層的麥道夫公司尋找各種蛛絲馬跡,而那些投資了麥道夫而遭受巨額損失的受害人也一臉無助地出現在電視里。
投資公司只是一個騙局
據聯邦調查員西奧多·卡喬皮稱,12月10日,麥道夫在其曼哈頓辦公樓跟其手下至少3名高層談及“騙局”一事。當時,麥道夫稱其經營的這家投資顧問公司只是一個騙局,已經破產多年虧損了至少500億美元。而他則借用現在這個“空殼子”上演了“一場巨大的龐氏騙局”,騙取投資人注資。
聯邦調查員西奧多·卡喬皮在控訴中稱,投資證券公司的員工們認為,麥道夫的上述言論意味著這些年來他一直以運營證券業(yè)務為手段欺騙其投資者,他在交易中虧本了投資者的錢,再用另一部分投資人的資金為那些投資者返利。這種典型的龐氏騙局導致投資者損失上百億美元。
卡喬皮還提到麥道夫公司一名員工的證詞,稱麥道夫本人對公司的投資咨詢業(yè)務和財務預算諱莫如深。
對其所犯事實供認不諱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表示,麥道夫于12月11日向美國聯邦調查局承認,對其所犯事實供認不諱。麥道夫指出,這是他的過錯,他已經破產并預計將進監(jiān)獄。(來源:東方早報)
麥道夫因其妻子以1000萬美元債券以及其住宅作為擔保而被釋放,并拒絕對此置評。
麥道夫詐騙案事件起因:麥道夫被兩個兒子告發(fā)欺詐。
事件緣起于2008年12月初,麥道夫向其中一名兒子透露,客戶要求贖回70億美元投資,令他出現資金周轉問題;2008年12月9日,麥道夫突然表示提早發(fā)放紅利。對此,麥道夫的兒子感到可疑,第二天在公司便向父親詢問,當時麥道夫拒絕解釋,指示兩人到其寓所再談。
同日,麥道夫于寓所向兒子承認,自己炮制的是一個巨型金字塔層壓式“龐氏騙局”,前后共詐騙客戶500億美元。
麥道夫的兒子們于2008年12月10日當晚便告發(fā)了老爸,一場可能是美國歷史上金額最大的欺詐案,這才暴露在世人眼前。麥道夫詐騙案欺詐手法高明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特工卡希奧皮在刑事起訴狀中說,麥道夫的投資顧問公司以營運證券業(yè)務欺騙投資者,他在交易中虧損了投資者的錢,卻以其他投資者的本金,作為投資回報支付給另一些投資者,導致投資者損失數百億美元。
麥道夫創(chuàng)辦的投資證券公司主要擔當股票買賣中間人,但他還秘密進行投資顧問業(yè)務,約有11名至25名顧客,管理資產約171億美元。麥道夫的職員指,公司的投資顧問業(yè)務位于公司另一層,麥道夫一直將有關財務文件保密,對投資業(yè)務亦含糊其辭。
美國證交會指,麥道夫的對沖基金業(yè)務所有資產顯然全部消失了。證交會對他進行另一項民事起訴,要求法官查封其公司及公司資產。
麥道夫獲準以1000萬美元保釋外出,他步出紐約曼哈頓地方法庭時拒絕回應。其律師說他“長期在金融服務業(yè)擔任領導工作,從業(yè)紀錄白璧無瑕,是個誠實人,希望擺脫這不幸事件”。麥道夫被控一項證券詐騙罪,一旦罪成,最高可判囚20年和罰款500萬美元。
據指,麥道夫兩名兒子將事件轉告律師,律師周三晚通知聯邦當局。卡希奧皮稱,FBI前日抵達麥道夫寓所時,他已知他們的來意,承認“以不存在的錢支付給投資者”,指自己已破產,已有坐監(jiān)準備。麥道夫的投資證券中介公司,曾為350只納斯達克股份提供服務,包括蘋果、eBay和戴爾計算機等。
真相大白之后
在案發(fā)前,人們信任麥道夫,麥道夫也沒有讓他們失望;他們交給麥道夫的資金,都能取得每月1%的固定回報,這是非常令人難以置信的回報率。但事實上,麥道夫并沒有創(chuàng)造財富,而是創(chuàng)造了別人對他擁有財富的印象。
顧客們并不知道,他們可觀的回報是來自自己和其他顧客的本金——只要沒有人要求拿回本金,秘密就不會被拆穿。但當今年12月初,有客戶提出要贖回70億美元現金時,游戲結束了。
令人感到矛盾的是,雖然投資人對麥道夫的行徑感到不齒,但一些沒有投資他的人還是對他欣賞有加。麥道夫的同事說他跟人打交道時很公正,對特奧會等慈善事業(yè)也很慷慨。
已退休的紐約證交所經紀人克里斯坦森(Frank Christensen)稱,麥道夫對員工們很好,喜歡帶朋友和同事乘坐他那艘55英尺長的漁船“公?!??!拔艺娴暮芫粗厮硕际菚稿e的。”克里斯坦森說。
目前,麥道夫已被保釋出來,并和妻子住在曼哈頓上東區(qū)一處公寓樓內。根據房產記錄,這套公寓價值超過500萬美元。此外,麥道夫一家在紐約羅斯林擁有一幢住宅,在長島蒙陶克擁有一處絕美的海濱住宅和庭院。
房產數據庫顯示,他家的復式單元2008年的市場價值大約900萬美元,而麥道夫曾擔任該樓共管會主席多年。租戶們稱,他似乎很實在、很友好,打招呼時總是會親切地直呼對方的名字。
欺騙了華爾街,欺騙了500億,欺騙了一眾政商名人——伯納德·麥道夫畢生都是個傳奇人物。但華爾街乃至全世界為之“雷”倒,并非因為他曾經擔任過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前董事會主席,而是因為他高達500億美元、長達20年的巨額投資騙局,也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詐騙案之一。
12月11日,麥道夫因涉嫌
欺詐被戴上了手銬,如果罪名成立,他將面臨20年監(jiān)禁和500萬美元罰款。爭先恐后將大筆資金交給他打理的人們做夢也沒想到,這個70歲、慈祥、善良的老頭,居然會騙走他們畢生的積蓄。
麥道夫詐騙案的受害者
·AXA
·紐約大都會隊老板威爾彭(Fred Wilpon)
·費城老鷹隊前老板布拉曼(Norman Braman)
·法國巴黎銀行
·瑞士銀行
·野村控股
·HSBC
·Man Group
·西班牙國際銀行(Santander)
·避險基金Fairfield Greenwich公司
·Kingate全球基金
·Tremont資本管理公司
·葉史瓦大學·Maxam資本管理公司
美國麥道夫詐騙案受害人陸續(xù)公布損失
西班牙金融業(yè)巨頭桑坦德銀行2008年12月14日說,該行對沖基金Optimal在此次詐騙案中的風險敞口高達23.3億歐元(約合31億美元)。并且該行利用自有資金投資的1700萬歐元(2260萬美元)也有去無回。
瑞士銀行業(yè)的損失也極為慘重,據瑞士《時報》2008年12月14日報道,瑞士UBP等數家銀行的風險敞口總計達50億瑞士法郎(約合42億美元)。
法國巴黎銀行2008年12月14日也公布損失額度。巴黎銀行在一份聲明中說,該行與納斯達克沒有直接投資業(yè)務,但受對沖基金牽連,可能蒙受至多3.5億歐元(4.7億美元)損失。
匯豐成為麥道夫涉嫌詐騙案最大受害者之一。
知情人士表示,匯豐銀行(HSBC)成為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前董事會主席伯納德·麥道夫涉嫌欺詐案中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在該投資管理人倒閉的公司中,潛在的風險敞口約為15億美元。由于麥道夫涉騙金額達500億美元的“龐氏騙局”(Ponzischeme),這家總部位于英國的銀行可能蒙受上述潛在損失,這表明麥道夫的客戶及關系網絡已延伸至全球金融行業(yè)一些規(guī)模最大、最富盛名的機構。
麥道夫欺詐案禍及全球
麥道夫欺詐案受害者包括美國多家公司和歐洲、日本眾多投資者,其中不乏響當當的大人物和大公司。
報道稱,紐約“大都會”棒球隊所有人弗雷德·威爾彭在麥道夫公司投資數千萬美元,其中既有私人資金也有球隊資金。接近威爾彭的金融專家告訴《華爾街日報》記者,威爾彭過去經常贊揚麥道夫投資技巧高超。
J·埃茲拉·梅爾金原為通用汽車公司旗下金融機構GMAC的主管,現在是紐約阿斯科特合伙人證券公司的資金管理人。這家公司投入全部資產與麥道夫合作。梅爾金在11日晚致阿斯科特客戶的信中承認,作為公司最大投資人之一,他個人“在災難中損失巨大”。
“陰溝翻船”的還有知名金融機構費爾菲爾德·格林尼治集團、特里蒙特資本管理公司和馬克薩姆資本管理公司。馬克薩姆公司12日公布,與麥道爾合作致使公司虧損2.8億美元。
麥道夫詐騙案的影響
納斯達克前主席,出事前身為基金經理的麥道夫(BernardMadoff)涉嫌欺詐的消息震撼了紐約和佛羅里達州的上流社區(qū),這些地區(qū)的富人們數十年來將數十億美元托付給了麥道夫。
新澤西州的羅斯(Ira Roth)就陷入了恐慌。他表示,自己家庭向麥道夫的公司投資了大約100萬美元,86歲高齡的岳母是靠投資回報生活的,自己也一直靠基金來支付大學學費。
自從2008年9月中旬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目睹一個個金融巨頭倒下,華爾街投資者們的心理承受能力照說是經歷了足夠的鍛煉。但是,當傳奇人物、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前董事會主席伯納德·麥道夫11日被戴上手銬帶走,并由此引出一個可能長達20年、高達500億美元的投資騙局之后,華爾街還是被震動了。
一個擁有近半個世紀“白璧無瑕”從業(yè)記錄的投資專家,一種并不新鮮的欺騙手段(用高額回報引誘投資者,同時用后來投資者資金償付前期投資者),一大批具有豐富專業(yè)經驗的受害者,完美演繹了華爾街的多面性。
麥道夫詐騙案的反思
納市前主席被捕,驚天騙局敲響美證券監(jiān)管警鐘。
一場金融海嘯令貝爾斯登、雷曼這樣的金融巨頭紛紛倒下,這樣的局面足以讓華爾街的投資者們痛心。然而這場海嘯還掀出了更令人瞠目結舌的驚天騙局。美國檢察人員日前指控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前董事會主席伯納德·麥道夫在過去20年中,通過操縱一只對>中基金令投資者蒙受大約至少500億美元的損失。紐約時報發(fā)表評論稱,這可能是“華爾街歷史上最大的欺詐案”。
名詞解釋
龐氏騙局(Ponzischeme)是一種最古老和最常見的投資詐騙,這種騙術是一個名叫查爾斯·龐齊的投機商人“發(fā)明”的。
龐齊是一位生活在19世紀、20世紀的意大利裔投機商,1903年移民到美國,1919年他欺騙投資者向一個事實上子虛烏有的企業(yè)投資,許諾投資者將在三個月內得到40%的利潤回報,然后,龐齊把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后人把這種詐騙方式稱之為“龐氏騙局”。
在我的眼中,由次貸危機而起的金融海嘯其實是一場全人類的道德危機——僅就次級貸本身就是因為貸款機構為了更高的利息收入而向不太合格的貸款人發(fā)放的貸款,而資產證券化中的投資銀行與各評級機構,明知道這個資產的源頭有問題,但也同樣因為利益的驅使,迷信自己建立的復雜數學模型,認為可以通過市場手段完全分散風險。為了利益,我們一度看到在美國市場上的杠桿異乎尋常的高,高杠桿的衍生品帶來了高收益,但是同時也蘊含了大量風險——可能風險和收益被同樣地放大了。而更加可怕的是,在彼時的美國金融界幾乎有了種不做就是有錢不賺的共識。
善良的人們根本不會想到會出現如此糟糕的情況,僅以在風暴中起了一定推波助瀾作用的某些會計準則來說,其本意是要維護會計核算的公正,但是正是源于此,不少金融企業(yè)卻不得不拋售大量金融資產以應對大筆大筆的計提減值準備,從而導致證券市場又一次掀起了巨大的波瀾。所以,當房地產市場出現問題的時候,由次級貸而起的微風會慢慢被各種各樣的我們之前幾乎忽略的因素放大,逐漸變成幾乎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
我們經常講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歷史給我們留下了豐厚文化教材。而人們一直沒有忘記歷史的教訓,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人們不是也經常談論當年的納斯達克泡沫嗎?但為什么還是無法引起我們的警惕呢?
其實,細想一下就會明白,因為貪婪的緣故,很多人都會想——這一次情況和之前的有所不同,應該不會走同樣的路吧。麥道夫事件不是也因為這個而被推遲發(fā)現了近十年嗎?如果當時人們能夠警覺起來,他制造的窟窿也不會有這么大了,也決不會有人因為他而走上絕路。
(網絡綜合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