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玲
大蒜適宜與多種作物間作套種,原因有三:一是植株矮,葉片窄、呈劍形,不與其他作物爭光照;二是根系淺,施肥量大,殘留于土壤的養(yǎng)分較多,有利于下茬作物生長;三是大蒜所分泌的大蒜素具有驅(qū)蟲殺菌作用,能抑制其他作物病蟲害的發(fā)生。
目前常見的是大蒜與棉花(或玉米)輪作套種模式,這種模式對時間的利用比較充分,但對空間利用不足。因為大蒜即使單作也必須打畦,而每打1畦埂就少種兩行蒜,無形中浪費了土地資源。可以考慮把畦埂略微加寬,埂上間作其他作物。如種蒜的同時在畦埂上間作菠菜,翌年春季剜完菠菜后再套種西瓜(與大蒜的共生期不到1個月),三者之間互不干擾;收完蒜后照常播種玉米,而玉米與西瓜共生期也不長,相互影響不大;西瓜收完后再套種上綠豆,又能多收1茬。雖然綠豆產(chǎn)量有限,但因其有固氮作用,對養(yǎng)地有益。這樣總體上種植效益增加了不少。此種以大蒜、玉米為主栽作物,菠菜、西瓜、綠豆為輔栽作物的連環(huán)套種技術(shù)要領(lǐng)如下:
1. 大蒜、菠菜的種植與管理
①播前準備。大蒜、菠菜均屬越冬作物,適于同期播種。9月下旬,在前茬作物收獲后開始整地備播。首先要施足底肥,每畝施優(yōu)質(zhì)土雜肥3000千克,高氮、高鉀型三元復合肥120~150千克(忌施含氯化肥)。隨即深耕20~25厘米,耙細整平。然后打畦,畦長50米左右,每2.5米為1個播種帶,其中畦面寬2米(恰好能鋪1幅地膜),畦埂寬50厘米、高20厘米,呈拱形。
②播種。為防止肥害發(fā)生,使肥料顆粒與土壤顆粒充分接觸,整地打畦后應(yīng)間隔5~7天,于9月底10月初同時播種大蒜和菠菜。在畦面內(nèi)栽10行蒜,株距13~15厘米(合每畝2萬株左右),畦埂上撒播菠菜。大蒜播種后的澆水、覆膜、放苗及越冬管理可參照本刊2008年第5期《大蒜、棉花輪作套種模式栽培技術(shù)》一文進行。需要提醒的是,菠菜對乙草胺敏感,覆膜前噴施除草劑時應(yīng)定向噴霧,盡量壓低噴頭,噴畦面而不噴畦埂,以防菠菜受藥害。
③菠菜收獲。菠菜通常長勢不一,播后2個月即可挑大棵上市。因其耐寒力極強,雖然種在高處,又不蓋地膜,但也可正常越冬,至翌年春季返青后仍有上市。過了清明節(jié)菠菜就會抽薹,喪失食用價值,故應(yīng)在4月初以前收獲完畢。
④大蒜除草。地膜覆蓋栽培大蒜在增溫保墑、促進作物生長的同時,也為雜草滋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根據(jù)我縣蒜農(nóng)多年的經(jīng)驗,每年4月上旬給大蒜澆壯苗水時,若每畝隨水沖施33%施田補250毫升,對防治晚春及初夏雜草效果較好,雜草少的地塊不用沖施。
2. 西瓜的套種與管理
①選種。大蒜田套種西瓜,宜選用京欣1號、豐樂1號、鄭雜5號等早熟品種,于3月底4月初在小拱棚內(nèi)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谷雨節(jié)后移栽于蒜田畦埂上,每條畦埂栽1行,株距50厘米(合每畝530株)。栽植位置不在畦埂正中,而是在其一側(cè)距中心線12~13厘米的半坡上,栽后用地膜覆蓋畦埂。這時恰逢大蒜澆催薹水,正好促使西瓜營養(yǎng)缽與周圍土壤密結(jié)。
②田間管理。大蒜通常在5月20日前后收獲,剜蒜后應(yīng)及時給西瓜追肥,每棵瓜苗施香油渣100克或硫酸鉀25克,一般在距根部20厘米處穴施。西瓜采用雙蔓整枝,人工理蔓。為了減少與套種的玉米爭地,不要讓瓜蔓在畦的垂直方向延伸,而是與畦成45度角斜向翻越畦埂。每株留1個瓜(通常留第二朵雌花),在瓜后7葉處摘心。其他管理同常規(guī)栽培。
③收獲。7月中旬西瓜陸續(xù)成熟,應(yīng)分次采摘。摘瓜后隨即拔掉瓜秧,以免浪費土壤養(yǎng)分。西瓜全部摘完后及時將瓜秧清除至地外。
3. 玉米的套種與管理
5月下旬大蒜收獲后,應(yīng)盡快撿出蒜秸,清除殘留地膜,中耕松土以增溫保墑。為了避開灰飛虱的發(fā)生高峰,防止玉米粗縮病的傳播蔓延,通常在芒種節(jié)氣后播種玉米。宜選用中早熟、矮稈玉米品種。每畦種3行,其中跨西瓜的大行距為1.1米,無西瓜的小行距為70厘米,株距20~25厘米(合每畝3300~4200株,具體視品種而定)。播種后按常規(guī)管理即可。9月中旬玉米成熟后,可先摘玉米穗,等綠豆收獲后再處理秸稈。
4. 綠豆的套種與管理
7月中下旬,當西瓜全部摘完后立即清除瓜秧,搶時套種綠豆。每條畦埂種2行,挖穴點播。穴距20厘米,每穴下種3~4粒。待綠豆出苗后長出2片真葉時定苗,每穴留2株壯苗。綠豆生育期短,且豆莢成熟期不一致,因此應(yīng)分次采摘。9月下旬(玉米穗已收獲),先將綠豆莢摘凈,再用秸稈還田機將豆秸與玉米秸一并就地粉碎直接還田,以增加土壤有機質(zhì)。此后不久進入下一個種植周期。
5. 注意事項 這種間作套種模式比較費工,適用于勞力多、土地少的農(nóng)戶。因西瓜連作容易發(fā)生枯萎病,因此在同一地塊上連年采用此種植模式時,必須逐年改變畦埂的位置。
(作者聯(lián)系地址:山東省金鄉(xiāng)縣農(nóng)業(yè)局 郵編:27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