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蘭 文 菊
[中圖分類號] R47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4-8650(2009)06-081-01
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血液檢查作為嬰幼兒疾病診療的重要依據(jù)之一。也日益用于嬰幼兒的預防保健工作。由于嬰幼兒血管細、年齡小、不配合,采血難度大,要求高,給操作者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靜脈血管較細不充盈、采血比較困難,經(jīng)常不能一次采血成功,患兒家長對靜脈穿刺常存在焦慮、恐懼心理,甚至因穿刺困難放棄治療。我科從2008年9月開始,采用橈動脈采血,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從2008年9-12月止。對就診于我科門診及住院患兒,年齡在0-3歲,最小出生1天的患兒,共采血309人,其中采用橈動脈采血的276人,占采血總數(shù)的90%以上,其余33人采用的是頸靜脈及股靜脈采血。
2方法
選用無菌5ml連接5號頭皮針,嬰幼兒的衣袖挽起,操作者左手握住嬰幼兒頭部,手掌向上,伸仰腕部,在腕部第二橫紋橈側1/4處為穿刺點,也可在橈動脈搏動點最明顯的部位為穿刺點,常規(guī)消毒,右手持針,沿動脈走向緩慢進針穿刺部位皮膚,體質偏瘦的患兒進針角度呈20°-30°,體質偏胖的患兒進針的角度呈30°-45°見回血或穿刺后感到有突空感后抽血至所需血量后拔出針頭,立即用無菌棉簽局部壓迫3-4min。
3效果
橈動脈沒有復雜的解剖位置,淺表隱約可見,部位容易固定,在腕部易捫及搏動,并且動脈血壓力高,成離心方向流動。不用反復抽吸。因此,采血標本速度快,采集的量足,降低了標本的溶血率,在我科采用橈動脈采血的患兒,未發(fā)現(xiàn)一例標本溶血。一次穿刺采血的成功率高,所需時間短。由于橈動脈位置表淺,只需要5號頭皮針,針頭細、短,對血管損傷小易修復,不易發(fā)生淤血、血腫;橈動脈周圍沒有大的神經(jīng)分支,穿刺時不必擔心損傷神經(jīng);拔針后按壓方便,便于觀察有無繼續(xù)出血現(xiàn)象;由于位置的關系,操作時不易被污染。橈動脈穿刺采血不受患兒體位的影響,只需挽起嬰幼兒的衣袖,暴露腕部即可,暴露面積少,不必擔心患兒受涼,家長易于接受及配合,減少了家長對于抽血的恐懼感。并且一個人操作即可。同時也避免了由于采血困難造成一些檢查項目無法進行而引起的醫(yī)療及護理糾紛。
橈動脈穿刺采血尤其更適用于新生兒和消瘦患兒。
(收稿日期200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