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遠正
甜椒是我省栽培比較普遍的茄果類蔬菜,大部分以露地生產為主,采收期短,一般集中在每年的10-12月份;產量低,平均產量僅為3 000千克/667平方米左右,效益較差。因此研究和推廣甜椒越冬長季節(jié)高產栽培技術,對于提高菜農的生產效益和保證市場供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05年8月~2008年7月,筆者在莆田市綠洲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塑料大棚基地,應用中國農科院有機生態(tài)型無土栽培技術進行甜椒的長季節(jié)栽培試驗,三年共試驗面積4.2公頃,年均產量分別為5 526千克/667平方米、5 724.5千克/667平方米、5 387千克/667平方米,年平均經(jīng)濟效益分別為14 920元/667平方米、15 914元/667平方米、15 191元/667平方米,且甜椒的品質好,商品率高,采收期從當年的11月延長至翌年6月,達到高產、優(yōu)質、高效?,F(xiàn)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栽培設施
1.1棚室構造:育苗棚和栽培棚均為東西走向,鋼架無立柱結構。其中育苗棚長35米、寬8米、中高2.5米、側高1米;栽培棚長54米、寬10米、中高3.5米、側高1.5米。大棚膜使用無滴膜,棚四周設置30目防蟲網(wǎng),便于開放通風。
1.2栽培系統(tǒng):栽培棚內設置2區(qū)6行栽培槽,栽培槽用磚塊壘積而成,內鋪塑料薄膜與地面隔開,槽內寬78厘米,高24厘米,槽內填充復合基質,厚度約20厘米,基質為河沙與充分發(fā)酵后的木屑按體積1:1混勻而成。栽培棚內設置滴灌系統(tǒng),每個槽內鋪設2行滴灌帶。
2品種選擇
選擇荷蘭先正達種子有限公司的雜交一代甜椒品種——紅英達,該品種株型開放,生長均勻,抗煙草花葉病毒、耐低溫弱光、坐果性能好。通過大棚保溫栽培和水肥調節(jié),每667平方米的產量均在5 000千克以上,且在收獲期內產量分布均勻,一級果率高達85%以上。
3培育壯苗
3.1播種前處理
3.1.1設備和器具消毒:育苗用的72孔穴盤提前用1 000倍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清水洗凈后晾干備用,育苗棚及其它育苗器具用50~100倍甲醛進行消毒。
3.1.2種子處理: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先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5分鐘,洗凈后用55℃溫水浸15分鐘,最后放在25%左右清水中浸泡約4小時。
3.1.3催芽:處理后的種子撈起稍微晾干,用濕紗布包好放在25-28℃恒溫箱內催芽,注意每天用清水對種子淋洗1次,以保持透氣和一定的水分。
3.1.4育苗基質:采用農友公司的專用育苗土“壯苗二號”,該基質保水、透氣、富含有機質及多種中微量元素,能均衡持久地滿足甜椒秧苗的營養(yǎng)要求。每平方米的基質加50%多菌靈粉劑250克拌勻消毒。
3.2播種:催芽3-4天后種子陸續(xù)發(fā)芽,先發(fā)芽的先點播。在穴盤內先填充約85%左右“壯苗二號”基質,澆足底水,然后開始人工精確點種,1孔1粒,播后覆蓋厚約1厘米的基質,再在盤上蓋上一層地膜保濕,出苗后馬上揭掉。
3.3苗期管理:紅英達甜椒一般于8月中旬播種,9月中下旬即移苗定植,苗齡30天左右。
3.3.1溫、濕度控制:育苗期正處于夏季高溫強光,可在育苗棚室中懸掛遮光率70%左右遮陽網(wǎng),晴天9:00-15:00時遮陽網(wǎng)閉合,同時結合棚頂淋水、室內噴霧及加大棚室的通風量,以降低棚內溫度,一般保持晝溫28-32℃,夜溫23~25℃。
3.3.2水肥管理:“壯苗二號”育苗土基本可滿足甜椒苗期生長需要,可視苗情葉面噴施0.3%尿素或0.2%磷酸二氫鉀。苗床干濕交替,既保持生長需要,又要防止徒長。
3.3.3病蟲害防治:苗期一般較少病害,但也要預防在前,可用75%達科寧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1-2次,蟲害主要有白粉虱、美洲斑潛蠅等,采用黃板誘殺效果較佳。
4移栽定植
4.1定植前準備
4.1.1棚室清理與基質消毒:把棚室內前茬作物殘枝枯葉清除干凈,槽內的基質(一般可用3年)翻拌,噴足水分,覆蓋地膜,然后密閉大棚進行高溫消毒,晴天棚內溫度可達60~70℃,保持7-10天后開放。
4.1.2施足基肥:根據(jù)甜椒長季節(jié)栽培的管理特點,將基肥與追肥的用量比為3:7,定植前2-3天在基質中添加充分腐熟的雞糞15千克,平方米,硫酸鉀復合肥0.75千克,平方米。
4.2定植:槽式栽培每667平方米的甜椒定植株數(shù)為1 920株,雙行種植,即株距約40厘米,行距5厘米,定植選擇在下午3:00之后進行,定植時苗基質面低于槽基質面1~2厘米,定植后及時澆足定根水。
5田間管理
5.1溫、濕度管理:11月份前至翌年4月份后,中午前后通過遮陽網(wǎng)擋光降溫;11月至翌年4月,利用卷膜系統(tǒng)的啟閉保溫,當日均溫12℃以下時,上午及下午各換氣1小時左右,根據(jù)天氣的實際情況維持大棚內相對濕度75%-80%左右。
5.2水肥管理
5.2.1水分調控:定植后5-7天控水蹲苗,促進根系生長。蹲苗結束后,開啟滴灌系統(tǒng)正常供水。根據(jù)基質含水量及植株生長情況結合氣候情況確定每天滴灌時間和次數(shù),保持基質底層5厘米以下含水量在85%左右。
5.2.2養(yǎng)分管理:幼苗定植20天首次追肥,以后根據(jù)甜椒坐果量和氣溫情況調整施肥時間,一般15~20天追肥1次,每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雞糞45千克,硫酸鉀復合肥15千克。在甜椒四門斗掛果后結合噴藥葉面噴施0.3%-0.5%的磷酸二氫鉀或0.5%~1%尿素。
5.3植株調整:在栽培槽上方距畦面2~2.5米處平行拉兩道10號鐵絲,每棵植株上方用吊繩拴在鐵絲上。長季節(jié)栽培甜椒不留門椒,因此當主莖上第一朵花開放后將其摘除,而后選取2個健壯對稱的丫型分枝作為主枝,除去其它側枝,丫型兩主枝的側枝上除去頂花芽,保留一葉一花一果,以后一般每周整枝1次,整枝方法不變,隨著植株生長,莖桿不斷纏繞在吊繩上。
5.4病蟲害防治
5.4.1蟲害防治:大棚甜椒的主要蟲害有蚜蟲、溫室白粉虱、煙青蟲、薊馬、茶黃螨。蚜蟲、白粉虱、薊馬可用黃板誘殺,棚內每20米懸掛一片,藥劑防治則采用敵敵畏煙劑晚上悶棚熏殺;煙青蟲采用10%除盡懸浮劑1500倍液或2.5%菜喜懸浮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茶黃螨、紅蜘蛛用35%殺螨特乳油1 000倍或48%樂斯本乳油1 500倍液噴霧防治。
5.4.2病害防治:大棚甜椒冬春季栽培濕度較大,常見主要病害為白粉病、葉霉病、疫病等真菌性病害。采取以防為主的方針,在發(fā)病初期即用硫磺或45%百菌清煙劑交替進行薰蒸,每667平方米棚室_次煙劑用量300-350克,一般隔7-10天1次,連續(xù)2-3次。藥劑防治:白粉病、葉霉病可用40%福星可濕性粉劑800倍、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疫病可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艾菌托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
6采收
紅英達為彩椒品種,既可采收青椒又可采收成熟紅椒。因本地市場需要青椒量大,一般以采收青椒為主,適時采收可提高產量和品質,一般7~10天采收一次,每株可采收2-3個較大的果,采收時做到輕拿輕放,防止扎破或碰傷果實。收獲期為當年11月份至翌年6月份,長達8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