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霞
認識金波先生是在2006年夏天連云港的蘇教版培訓(xùn)會上,他的講座如清晨穿過森林里茂密枝葉的金色陽光,讓我的心兒有了飛翔的方向。他讓我明白了人生不老的秘訣:如孩子一般的純真!同時他讓我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孩子是天生的詩人,與孩子在一起的人就是被浸在了濃濃的詩情中。
恰巧就在這一年,我接手了一年級一個班級。于是一個詩意的閱讀計劃在心中開始醞釀:將金波先生的“我喜歡你”系列作品(由江蘇省少兒出版社出版)與這群孩子相伴整個小學(xué)。雖然這只是課外閱讀的一部分,但這個計劃將因其長期的規(guī)劃而影響更深遠。我的安排是這樣的:一年級共讀《影子人》,主要以我大聲朗讀為主,將孩子們領(lǐng)進那片片樹葉都寫滿童話的森林;二年級共讀《讓太陽長上翅膀》,師生共讀,以詩情來閱讀詩情;三年級共讀《追蹤小綠人》,情節(jié)追尋,語言感悟;四年級共讀《和樹談心》,師生一起走進自然,在美麗的文字中散步;五年級共讀《烏丟丟的奇遇》,思考生命課題,品味詩意人生;六年級,爭取邀請金波先生和孩子們見面,相會于那靈動而漫妙的文字中。
不想,僅僅一年,《影子人》的閱讀就有了頗豐的收獲(相關(guān)的閱讀文字被收錄于江蘇少兒出版社出版的《金波在書中等你》),最開心的是得到了金波先生的充分肯定。而且他答應(yīng)在以后的閱讀指導(dǎo)中,會盡力幫助我的。于是對于二年級的閱讀計劃,我更是充滿了信心。這一年,我們的目標(biāo)就是——《讓太陽長上翅膀》。詩歌,讓我們走進了另一番天地。
一、讀出另一種風(fēng)景
孩子們讀金波爺爺?shù)牡谝皇自娋褪恰鄂r花和星星》(入選蘇教版教材第二冊)。詩中充滿了發(fā)現(xiàn)和探求。全詩語言簡潔明了,寫出了兒童眼中的世界。有多少朵花兒就有多少個夢,有多少個夢就有多少顆閃亮的星星。
于是,我就借《鮮花和星星》送給了孩子們第一個關(guān)于金波爺爺創(chuàng)作的故事。因為我讀到了金波先生的一篇文章:《我們的大地和天空——從〈小星星〉到〈鮮花和星星〉》。1981年年初,金波收到《小朋友》雜志寄來的一幅雕塑照片,照片展示的是一個身著夏裝的小姑娘,在仰頭數(shù)著滿天的星星。編輯約他為這幅照片題一首詩,這就是《鮮花和星星》最初的創(chuàng)作起因。當(dāng)然,如果我僅僅將先生的創(chuàng)作談講給二年級的孩子聽,那肯定不會有好的效果。于是我就將這樣的情景講述成一個童話般的故事,孩子們聽得都入了神。他們還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作這幅雕塑。更有意思的是生發(fā)出許多有趣的問題希望我能問問金波爺爺。這不由得使我萌生了另一個“貪婪”的計劃:我能不能將所謂的閱讀指導(dǎo)做成一個閱讀橋梁?
我把自己的想法向金波先生作了匯報,他聽了非常開心:“這樣做太好了,這對于教孩子欣賞詩很有幫助。都說現(xiàn)在的孩子不喜歡詩,你的教學(xué)證明了不是這樣的?!本瓦@樣,我不斷地得到先生傳來一些詩歌的創(chuàng)作小故事。有些是他以前的講座中的片斷,有的是以前的稿件,也有的是為了回答我和孩子們的即興講述。孩子們讀詩的興趣越來越濃了!有時我在講述故事之前,常常讓孩子們自己根據(jù)對詩歌的理解,猜猜它的創(chuàng)作故事。有時他們猜測得太精彩,我就順應(yīng)了他們心中的愿望來講述故事。金波先生夸我這樣的做法非常好,因為閱讀永遠大于創(chuàng)作的。當(dāng)我對他表示感謝時,沒想到先生倒先感謝起我來了:“非常喜歡和你交流,你和孩子們的閱讀交流讓我的生命鮮活起來。我要謝謝你!”
我對文學(xué)創(chuàng)作可謂是門外漢,但我知道這樣的閱讀遵循了文學(xué)欣賞的基本規(guī)則,而且又被我童趣化了。通過這樣生動的行為方式,孩子們知道了原來美的詩歌就來自于身邊,來自于美的生活,樸素地理解了“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我用童話的方式幫助孩子們讀出詩歌的另一種風(fēng)景。
二、讀出另一種構(gòu)思
引領(lǐng)孩子們進入詩歌的國度,不僅僅是要詩化他們的生活,更想讓他們展現(xiàn)出“詩人”的本質(zhì)來。果然,在一些寫話訓(xùn)練中漸漸有人問:“老師,可以寫詩嗎?”
“可以,當(dāng)然可以!”
詩歌創(chuàng)作雖多為“天成”,但還是有一些技巧可言的。而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根本不存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理論。他們最好的老師就是閱讀。二年級課本中有一首現(xiàn)代詩《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孩子們非常喜歡。有人找出了金波的《想變成……》比較閱讀。而我則積極鼓勵他們將自己讀成那大大的荷葉。要求他們放眼教室有一種“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感受。就是這樣的另一種構(gòu)思,我們集體創(chuàng)作了詩歌《我是大大的荷葉》:
我是大大的荷葉,
我像一柄大傘,
靜靜地在荷塘舉著。
風(fēng)兒來了,
繞著我散步。
雨點來了,
在我上面唱歌;
小魚來了,
在我腳下嬉戲。
蜂鳥來了,
在我的背上休息;
青蛙來了,
在我的講臺上讀書。
大象來了,
用長鼻子幫我洗澡;
烏龜來了,
抱著我做著美夢。
露珠來了,
在我的懷里睡覺;
螃蟹來了,
來聽我講故事。
蝴蝶來了,
在我的肩頭跳舞;
荷花開了,
在我的身邊看蝴蝶的表演。
蜜蜂來了,
在我的四周玩耍;
小蝦來了,
在我的葉下看報。
小朋友來了,
給我拍一張張的照片;
詩人來了,
為我寫了一首首詩歌。
我是大大的荷葉,
我像一柄大傘,
靜靜地在荷塘舉著……
三、讀出另一種呼應(yīng)
金波和許多詩人一樣對雨有著特別的偏愛。僅《讓太陽長上翅膀》中,涉及到“雨”的詩歌就近十首。我也讀到了他關(guān)于《雨》(《在雨中,我愿為你變成一把傘》)和《雨鈴鐺》(《童年幻想中的一幅圖畫》)的創(chuàng)作故事,深切地了解到他讀雨的快樂。孩子們自然也特別喜歡雨,我就特意設(shè)計了一堂以“雨”為主題的金波詩歌朗誦會。我們還將金波的《雨中》和冰心老人的《雨中》放到了一起來讀,感受著這兩位兒童作家心中永存的那份童趣。有孩子特意為金波的《雨中》畫了插圖。稚嫩的畫筆將那沒有帶傘走在雨中的快樂捕捉在了自己的紙上,完成了閱讀的一種呼應(yīng)。
有趣的是,正是這節(jié)課,原先外面陽光燦爛,卻突然打起了雷下起了雨,出現(xiàn)了“東邊日出西邊雨”的天氣。我讓孩子們想象一下這天是怎么一回事。孩子們的答案有:
(一)
天上三個人:
一個是太陽,
一個是雷,
一個是云,
在擠來擠去。
一會兒,
太陽擠出來了;
一會兒,
雷擠出來了;
一會兒,
云擠到前面;
就下雨了,
太陽和云一起擠出來,
一邊下雨一邊出太陽。
(二)
太陽出來了
云一看:
哎呀,
你怎么沒洗臉就出來啦。
就用水幫他洗了洗臉。
(三)
太陽對地球?qū)殞氄f:
“老爸給你洗把澡吧?!?/p>
拿了一片云做龍頭。
對著地球沖,
寶寶一著涼,
“咕?!狈帕藗€屁!
這不也是對冰心、金波詩歌中雨的另一種呼應(yīng)嗎?
四、讀出另一種生命
閱讀者對于創(chuàng)作者的共鳴往往來自知識與經(jīng)驗的積累。而孩子們對于金波心靈的貼近,使得他們讀金波先生的作品越來越輕松而快樂。我想以孩子們對《鳥巢》的理解來詮釋一下我們共讀《讓太陽長上翅膀》的意義。
原詩:
鳥巢
金波
鳥巢,是大樹的
另一種風(fēng)景
鳥巢,是大樹的
另一種生命
沒有鳥巢的大樹
日子很寂寞,很冷清
葉子和葉子
根和泥土默默傾聽
大樹有了鳥巢
就像大樹開了一朵花
鳥巢里
白天升起太陽
夜晚升起月亮
雛鳥和星星說話
鳥巢讓沉默的大樹快樂
鳥巢讓大樹的生命鮮活
受我的“閱讀就應(yīng)該讀出自我”思想的影響,孩子們竟然將這首詩中的主要意象真的讀出了現(xiàn)實的形象。大樹——金波爺爺(金波的作品中到處可見他的大樹情節(jié)),鳥——我們(孩子們自己認定是小鳥,而認為我是大鳥,我們的教室就像鳥巢)。我驚奇于孩子們發(fā)現(xiàn)的同時,想起了近日里看到先生的一首詩《睜開眼睛看見我》,當(dāng)時自己和了一首《閉上眼睛看見你》。隨即教給孩子一種別樣的閱讀:將現(xiàn)實代入到詩歌中。我稍作提示,孩子們就將這首詩讀成了:
孩子,是金波的
另一種風(fēng)景
孩子,是金波的
另一種生命
沒有孩子的金波
日子很寂寞,很冷清
葉子和葉子對話
根和泥土默默傾聽
金波有了孩子
就像金波開了一朵花
教室里
白天升起太陽
夜晚升起月亮
孩子和星星說話
孩子讓沉默的金波快樂
孩子讓金波的生命鮮活
輕輕地將孩子們領(lǐng)進詩歌的王國吧!不必作別天邊的云彩,也不必悄悄地離開。閱讀經(jīng)典,將它們讀出各種各樣的生命,任何經(jīng)典的作品都能讓你的生命色彩斑斕!■
新作文·小學(xué)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xué)2009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