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霞
摘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講究語言藝術(shù),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語言的規(guī)范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勵性等,要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讓教學語言成為師生交流的最佳媒介,讓學生走進語言藝術(shù)的殿堂。
關(guān)鍵詞:課堂教學;語言藝術(shù);語文
蘇聯(lián)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是合理地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闭Z言是教師表達思想、傳遞情感、教授知識、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最基本的工具。
語文教學是科學美與藝術(shù)美的高度統(tǒng)一體,能夠使這種統(tǒng)一得以完美展現(xiàn)的中間媒介,便是語文教師規(guī)范優(yōu)美的課堂教學語言。高水平的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shù),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啟迪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還能引起學生的美感體驗,使他們得到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每個語文教師都要重視教學語言的藝術(shù)性,用藝術(shù)的教學語言將學生領(lǐng)進語言藝術(shù)的殿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認為應(yīng)從以下幾方面提高語文教學的語言藝術(shù):
一、課堂上要講普通話,注重課堂語言的規(guī)范性
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必須采用全國通行的規(guī)范化普通話,避免教學語言出現(xiàn)“方言土語”,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語言得到正確的發(fā)展。但有的教師為了顯示自己的才學,講起課來如孔乙己一樣滿口“之乎者也”或文白相雜、不倫不類,這種語言只會使學生覺得晦澀難懂,甚至可笑。還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夾雜著方言,致使學生長大之后由于各種需要而為語音的不標準煩惱。因此,教師的語言要規(guī)范,自己要講普通話,也要教會學生說普通話,為學生現(xiàn)在和將來的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chǔ)。
二、語言要生動簡潔,注重課堂語言的形象性
教師的課堂語言,不但要規(guī)范,還要形象。李燕杰教授曾經(jīng)說過:“講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動的事例、最感人情節(jié),要繪聲繪色、細致刻畫,使聽眾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闭Z言生動形象,就能將抽象的變具體、深奧的變淺顯、枯燥的變風趣。在講詞《望江南》時我讓學生閉目想象一幅優(yōu)美的山水小軸:盛裝女子,憑欄遠眺,煙水迷蒙,千帆駛過,斜暉脈脈,江水悠悠,白蘋沙洲,水鳥紛飛……通過對情與景的描繪,生動形象地讓學生看到一幅幅美麗的畫面,體會出主人公的心情。語文課就是這樣,有時一個例子、一句比喻就能使學生的理解變得更具體、深刻。正如《學論》中所說:“君子之教,喻也?!?/p>
在注重語言形象性的同時,不能忽視語言的簡潔精煉,沒有哪個學生喜歡講話嘮嘮叨叨、拖泥帶水的老師。因此教師講課時應(yīng)以最簡潔的語言表達出最豐富的內(nèi)容,不夸夸其談、不信口開河、不空發(fā)議論、不離題太遠,言之有物、論之有實。
三、形式多樣,注重課堂語言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覺得語文課“有趣”,語文教師的語言應(yīng)當準確又有邏輯、莊重又有情趣,使學生如臨其境,受到感染和熏陶。只有語文教師自己有較好的語言基本功和廣闊的求知興趣,才能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引發(fā)其學習興趣,消除教學中師生的疲勞,改善課堂氣氛,啟發(fā)學生的心智活動,促使學生深入鉆研問題。因此,語文教師要廣采博聞,多收集和教材密切聯(lián)系的笑話、故事、佳聯(lián)、警句、成語、順口溜、歇后語、古詩詞、外來語等均可引入課堂,或塑造形象,或增加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鮮有趣,從而吸引學生認真聽講,迅速而牢固地記憶和理解學到的知識。
在現(xiàn)代語文課教學中,僅用語言教學已略顯單調(diào),可將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成果作為手段,在語文教學領(lǐng)域里使用,作教學語言的輔助和補充,如圖片、圖表、實物、模型、標本、音樂、幻燈、錄音、錄像、廣播、影片等,都會使語文課新穎有趣。
四、適時鼓勵和引導,增強課堂語言的激勵性
教師在將書本知識和教學用語融合成課堂語言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激勵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總是很重視教師的評價,課堂中,教師一句無意性的評語,往往會左右學生聽課的情緒,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妨將課堂中對各層次學生的隨意性評語變?yōu)榭杉ぐl(fā)學生更積極思維的特意性評語,從而提高興趣、強化效果。簡單的一句激勵性評語,會使學生信心大增,特別是那些自卑的學生。課堂上如果學生的回答與正確答案出入較大時,教師簡單粗暴的指責及煩燥情緒只會使學生更緊張,甚至思維停滯,以后上課更加緊張和害怕,形成惡性循環(huán);而激勵的語言可以使被提問的學生有進一步思考的信心。激勵性的語言如春風化雨,滋潤孩子們健康地學習成長!
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重視語言的邏輯性,要條理清晰、井然有序;要重視語言的啟發(fā)性,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要重視語言的音樂性,做到抑揚頓挫、聲情并茂,使學生興趣盎然,聽得津津有味,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講求語言的美,并不是說語文教師在上課時字字珠璣,句句似詩,每一堂課都是一篇精美的散文。這正如著名特級教師于漪先生所說的:“教學用語既要有人民群眾經(jīng)過錘煉的活潑的口語,又要有優(yōu)美嚴密的書面語言,教課是讓學生置身于優(yōu)美的文化氛圍、濃郁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總之,好的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應(yīng)當是鮮活生動的、具體形象的、有生命力的。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語文課,語文教師應(yīng)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yǎng),熟練掌握教學語言的技巧和藝術(shù),引領(lǐng)學生走進語言藝術(shù)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