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德
初中生剛開始學習英語時,往往熱情高漲,成績普遍較好。但是,隨著知識內容的不斷增多和單詞量的不斷增加,有些基礎差的學生漸漸吃不消,出現(xiàn)了一些學困生。有的學困生在幾次考試不及格后,就認為自己“學不會”,甚至放棄了英語學習。那么,這些學困生“學不會”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此,筆者談談自己的體會和做法。
一、英語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1學習目的不明確,沒有樹立遠大目標。英語學困生的學習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剛開始,他們學習英語是出于好奇,當感到學習內容簡單、容易、新鮮時,就有學習的動力。后來,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加。他們便知難而退。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致使其畏難情緒嚴重。
2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階段,學習科目較少,而初中階段的學習科目突然增加,不少學困生很難適應這一變化。另外,原本應該在小學階段養(yǎng)成的良好學習習慣(如認真記筆記,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獨立完成作業(yè)等),很多學困生都未能做到。
3忽視英語學習的漸進性。學習英語應循序漸進,扎扎實實,逐步提高。要打好語音基礎,記背單詞,學習句型。掌握語法……而學困生往往忽視這些環(huán)節(jié),在學習中有冒進現(xiàn)象。
4被教師忽視。初中英語教材內容多、時間緊,不少教師傾向于把學習鍛煉的機會都給了學優(yōu)生,認為這樣做更省時、省力。而學困生由于沒有機會鍛煉,漸漸沒有了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喪失興趣、失去信心,甚至放棄學習。
5缺少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有些家長沒有為孩子營造和諧、愉快的家庭氣氛,很少與子女進行思想交流、平等對話,而是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對待孩子。家長平時不關心孩子的學習,考試成績不好就打罵,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孩子以“不學習”作為對家長的抗議。
二、英語學困生的轉變方法
1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剛上初中時,教師就應教育每個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與信心,對學習應持之以恒。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單獨與其談話,循循善誘,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目標,鼓勵他們只要專心學習,有恒心,就一定能學好英語。
2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教法,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教學英語,讓他們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針對學困生的活動,如筆者在課間組織一些學困生進行比賽,讓他們一分鐘內默寫出前一天所學的單詞,看誰默寫得又快又好,收到了顯著的成效。另外,要教會學困生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不讓低落情緒干擾自己,快樂的意念施加久了會形成習慣,形成一種在困難面前也滿懷興趣去思考、克服困難的習慣。
3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習成功的保證。教師要教給學困生良好的學習方法。俗話說“笨鳥先飛”,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要讓學困生先“飛”一步,教師可以在課前幫助他們預習功課,這樣,教學效果會好得多。教師和學困生一起預習功課,實際上就是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在預習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提高其英語學習效率。在課堂上,教師還應多提問學困生有把握回答的問題,讓他們有機會表現(xiàn),使其對正確的學習方法產生認同,借以鼓勵他們,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4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學困生往往沒有恒心,“一日曝,十日寒”。一會兒認真刻苦,一會兒放任自流,這對英語學習非常不利。因此,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困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除了要養(yǎng)成認真記筆記、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獨立完成作業(yè)等習慣外,還要教會他們持之以恒。例如記背課文,教師可要求學困生反復讀背單詞,間斷循環(huán)記憶,規(guī)定:第一天讀第一課10遍;第二天讀第二課10遍,第一課5遍;第三天讀第三課10遍,第一課、第二課各5遍;第四天讀第四課IO遍,第二課、第三課各5遍,依此類推。當學生將這種學習方法化為學習習慣時,不但會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同時也培養(yǎng)了其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
5家校配合共同教育學生。父母的思想和言行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孩子。學??梢栽O置“家長學?!?,為家長教育孩子提供指導,請家長在家庭內部營造愉快、和諧的氣氛,經常和孩子平等對話,交流思想,鼓勵孩子樹立自立、自強的觀念,培養(yǎng)孩子吃苦耐勞、戰(zhàn)勝挫折的意志和品德。父母要以積極的人生觀去引導孩子,以艱苦奮斗的精神去感染孩子,才會培養(yǎng)出熱愛學習、執(zhí)著求進的學生。
(責編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