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供縣
潛能是人體中一種尚未發(fā)揮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存在有時連人們自已也意識不到。有這樣一則報道:在唐山大地震中,有位平時連一桶水也提不上樓的女同志,卻掀掉了壓在身上幾百斤的重物,從而得以逃生。這便是潛在的求生欲望所起的作用。由此可見,每個人的能力雖然不盡相同,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旦調動起來,便會發(fā)揮出超常的能力。
一位教育專家說得好:在素質教育的環(huán)境中,學校的教育任務就是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開發(fā)學生的潛能,使他們能夠學到各種能力和本領。具體到體育教學,就是要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學、練的內在動機得到激發(fā),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得到充分發(fā)揮,使他們能更充分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潛能的發(fā)揮,有的適合于透導,有的須外部加壓,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條件及心理素質進行區(qū)別對待,否則就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1.誘導法。在一次跳箱分腿騰躍的教學中,部分同學產生了畏難的情緒,特別是女生,多數(shù)都存在害怕心理。在做完分解練習后,筆者便找出有代表性的兩位同學做示范,并肯定了她們分腿動作的規(guī)范性,鼓勵其他女生勇敢地嘗試,相信她們一定能完成動作。的確,她們經過提示,在筆者的幫助下完成了練習,一位同學還說:“老師,我不知怎么就過去了?!逼鋵嵜恳粋€同學都是有能力跳過去的,為什么不努力一下呢?從跳箱課的完成結果來看,學生有勇氣完成練習,但是在恐懼、怕受傷心理的作用下,表現(xiàn)出不積極的練習態(tài)度。老師只要掌握了這一心理,并做到示范、調節(jié)心理相結合,問題就可以解決了。而在另一個課堂上,筆者曾對害怕的同學說:“大家不要怕,一個一個的都得過,今天誰過不去,就不準走!”可說了半天,學生們你推我,我推你,誰也不往前上。勉強跑上前的,不是到箱前退縮,就是穩(wěn)穩(wěn)地坐在箱上,聲明自己是過不去的,結果課上得很不理想。雖然這只是部分同學,但代表了一種心態(tài),即從未認識到自身的潛在能力。實踐證明,通過教師誘導,可使這種能力得以有效地發(fā)揮。由此可見,即使是從沒完成過的動作,只要在主觀努力下,也有可能完成。該方法還適合其它方面的考評,可根據(jù)學生情況,有意識地將標準定高一些,使學生超水平發(fā)揮,從而有助于他們潛能的開發(fā)。
2.激勵法。 在學習耐力跑時,有好多同學怕吃苦,嫌單調乏味,練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效果不好。筆者想到了當今有“綠色動動項目”之稱的“鐵人三項賽”,便有了組織“校園鐵人三項賽”的念頭。首先,講標準“鐵人三項賽”的項目設置:1.5公里的游泳—40公里騎自行車—10公里長跑,讓學生對體能和毅力都非常好的“鐵人”產生敬佩之情。然后,鼓勵他們在“校園鐵人三項賽”中勇于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并激勵他們在困難和疲勞面前不屈服,爭取成為校園“鐵人”。此時學生已躍躍欲試,迫切想知道項目設置。于是,筆者就把各個項目告訴他們:400米跑—150次單搖跳繩—4層樓跑上跑下,他們一個個充滿信心,摩拳擦掌,都想當“鐵人”,而沒人想當半途而廢的“玻璃人”。結果可想而知,課堂效果出奇的好。這個練習雖然艱苦,但多數(shù)學生還是表示喜歡,因為它提供了重新認識自我、挑戰(zhàn)自我的機會。雖然身體是疲憊的,但精神是愉悅的。通過強度的循序漸進,這個練習對提高有氧運動的能力也很有幫助。
3.表揚法。我國著名排球運動員郎平在美國執(zhí)教,在北京奧運會上率領美國女排榮獲亞軍。在接受新聞媒體的采訪時,她的談話讓筆者頗受啟發(fā)。愛護隊員的主動性,調動隊員的積極性,挖掘現(xiàn)有隊員的潛能,這是她執(zhí)教思想的一個重要部分。此外,筆者還從一位朋友那里得到啟發(fā):訓練要嚴格,又要以鼓勵為主,這樣隊員才能保持不斷向上的狀態(tài)。這位朋友在美國的一所小學聽課時,老師提問:“五加二等于幾?”一個小朋友回答:“等于八?!崩蠋煕]有馬上否定,而是接著說:“很好,接近對,誰有更好的意見呢?”學生回答錯了,老師還是先給學生一句“很好”的鼓勵,還來個“接近對”。要換成其他老師,弄不好還要一句:“這么笨,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一定要把學生狠狠批評一通才解氣。通過對兩種不同教育方式的比較,筆者領會到一點,看人、看問題首先要看到希望,這是一種好的思想方法。這個案例提醒老師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多采用肯定和鼓勵性語言,并適時加以誘導,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發(fā)他們潛在的才華,從而有利于其潛能的充分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