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天
唐婉具體生于哪一年,目前已經(jīng)無法查找,我們所能從歷史線索里搜索到的關于唐婉的信息很少,最多只是說唐婉乃是陸游的母舅唐誠的女兒,也就是陸游的表妹。相傳唐婉自幼文靜靈秀,才華橫溢,很討陸家喜歡,而陸游本人也擅長詩詞,喜好文物濃墨,于是他們常借詩詞傾訴衷腸,吟詩作對,互相唱和,麗影成雙。陸唐兩家的父母和眾親朋好友都認為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于是陸家就以一只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做信物,訂下了唐家這門親上加親的姻事。
陸游在20歲那年,也就是公元1145年與唐婉圓房結婚。按照常理來推測,陸游和唐婉這樣一對好鴛鴦,原本是可以比翼雙飛,相得益彰的,然而令人扼腕的是他們的美滿幸福極其短暫,上天并沒有讓唐婉的美麗與才情感動每一個人,與之相反,唐婉不可遮蔽的才華鋒芒帶給自己的卻是婆婆的不滿。
陸游的母親不喜歡唐婉,其原因有多種說法,但其大致的說法也不外乎以下三個:
一種說法認為:陸母尚未出嫁的時候,在娘家與嫂子(唐婉之母)關系不和。由此,自然也不喜歡嫂子生的女兒,但是當時的風俗經(jīng)常是親上加親,因而唐婉還是過了門,只不過過門之后終究關系不夠融洽,漸至于無法相處。
第二種說法認為:陸母愛子心切,希望陸游在仕途有所發(fā)展。新婚燕爾的陸游留連于溫柔鄉(xiāng)里。稍微耽擱了應試功課。加上唐婉又喜好怍詩,這在以“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時代,當然會引起陸母的不滿,于是后來陸母認為唐婉耽誤了兒子的前程,遂命陸游休了唐婉。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唐婉婚后數(shù)年未育。陸母不愿意讓兒子因為這個女人而絕了后。當時,傳宗接代是家族的大事,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标懹蔚哪赣H以這個理由提出要休唐婉。無論陸、唐兩家的誰,都提不出多少有力的理由來反對。
這三種說法無從判斷誰真誰假,真假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唐婉和陸游兩人終究被迫分離,這一年是公元1147年。正如多年后有人所說:一雙情意深切的鴛鴦,就這樣被無由的孝道、世俗功利和虛玄的命運八字活活拆散。
陸游和唐婉的這段婚姻,事實上僅僅維持了短短三年的時間。
千百年來,陸游在情愛上的懦弱和放棄曾引起無數(shù)人的扼腕憤慨。人們認為陸游寧愿犧牲和唐婉的愛情來換取陸母的歡心,是為愚孝;既然愛一個人。卻又不敢?guī)h走高飛,是為懦弱。更有甚者竟然而把陸游對愛的懦弱算到了所有中國男人的頭上,推而廣之、聲嘶力竭地發(fā)出了“中國男入的愛情是被動和怯懦的”的決絕之聲。且不提自私軟弱的許仙,來看看人們心中的優(yōu)秀青年梁山伯。他為愛情做過什么呢?祝英臺愛上他的時候,他連對方的性別都沒搞清楚。此后祝英臺又為了愛情做了她所能做的一切,在女子連受教育的權利都沒有的時代里她不可謂不勇敢。而梁山伯在結束懵懂狀態(tài)并得知祝英臺即將被迫嫁給別人之后,他的反應是什么呢?只是吐了一口血,回家就病死了。他真的只能這么做嗎?沒有更積極的方法嗎?比如說私奔。為什么千百年來中國的故事中只有女子不顧一切地追隨愛情(如紅拂夜奔,倩女離魂),男人卻沒有任何表示呢?最讓人費解的是,還要把自己不能捍衛(wèi)愛情怪罪別人??催^《梁山伯與祝英臺》的人無不對馬文才切齒痛恨。馬文才或許是個紈绔子弟,可他在故事中實在也沒做錯什么呀。只不過是向祝英臺求婚而已,他甚至不知道祝英臺已經(jīng)有男朋友了。把梁祝的悲劇全算到他頭上不是有點冤嗎?即使是所謂多情的中國男人。在面臨選擇的時候,也會放棄愛情。唐玄宗在馬嵬坡面對叛亂的威脅時,選擇的是背棄自己對楊玉環(huán)的愛情誓言。在中國男人的心目中,愛情永遠只是次要的附屬品。當愛情遭遇所謂道德、理智、操守,甚至所謂前途、輿論的時候,都要乖乖讓路。偶有選擇愛情的男人,必遭千夫所指,不得善終。總之,中國女人的癡情。注定毫無勝算。
在愛情的海洋中,女人也許真的比男人要執(zhí)著和投入。在愛情和婚姻的關鍵時刻,逃避責任以及缺失擔當?shù)耐悄腥?。女人自身天性的柔弱并不總是軟弱。而男人天生的強力卻也不一定總是象征勇敢。
想起唐婉,就不自覺地會想到愛情的破碎。
唐婉是個憂傷的夢,紫色的憂郁的夢,隱隱約約地在中國文人的思緒里飄忽了一千年。同時唐婉還是一陣和煦微風,輕柔地吹過紅塵百姓的心野,蠱惑和撫慰了天下無數(shù)綠男紅女的癡怨以及悲傷。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在做夢,也都在尋夢,可是沒有一個人最終能找到他夢中的世界。唐婉的夢自始至終都和大詞人陸游相關,她熱愛陸游,同時也在等待陸游,等了幾乎一生一世的時間。
只是唐婉命苦,陸游沒有回頭,也無法回頭。不過這里我們回頭想想陸游。陸游又何嘗不命苦,心里裝滿家國無奈的陸游無法停下他的腳步,有太多的東西在前面期待他,比如關于國和廟堂的召喚,比如對于家國前程的抱負和追尋,同時也有很多東西在后面催促他。比如母親和家族的禱告。這兩股力量扭結在一起,如兩根繩子一樣緊緊地捆住了陸游。陸游的悲苦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了的,不可逃逸,無法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