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中國成語,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人們難免望文生義,結(jié)果,弄得這些詞匯大大背離了其原始意義。其實,這種近乎數(shù)典忘祖的無知,絕不應(yīng)聽之任之,約定“俗”成。
七月流火(本指“天氣轉(zhuǎn)涼”;后人竟望文生義,愣說成“盛夏時節(jié),天上下火”——為啥天太熱?原來“太有柴”了。)
語出《詩經(jīng)·國風(fēng)·豳風(fēng)》“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歷的七月:“流”,指移動,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大火星”是一顆著名的紅巨星,能放出火紅色的光亮,每年夏歷的五月黃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夏歷的七月黃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知暑漸退而秋將至”。人們把這種現(xiàn)象稱作“七月流火”。由此可見,“七月流火”的真實意思,是說在夏歷七月,天氣漸漸轉(zhuǎn)涼,每當(dāng)黃昏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夺亠L(fēng)》里這兩句話說:“天氣越來越?jīng)隽?,該做棉衣服了?!?/p>
空穴來風(fēng)(原指有根有據(jù)的事兒,結(jié)果被篡改成了捕風(fēng)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說瞎話”。)
這個成語源自楚國人宋玉的《風(fēng)賦》,文中有“枳句來巢,空穴來風(fēng)”句子。此語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師屈原的話:因為枳樹(枳)彎曲(句),樹枝上常招引鳥兒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來了風(fēng)呢。白居易詩中準(zhǔn)確使用過此語:“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fēng)?!闭f腐朽的樹木難免招來蟲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來風(fēng)吹。按此解釋,“空穴”和“來風(fēng)”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應(yīng)比做說法有根據(jù)、有來由。所以,以“空穴來風(fēng)”比喻不存在和沒影兒的事,是不夠妥當(dāng)?shù)?;若比喻事出有因,確有來頭,則比較恰當(d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