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兵
呂安是嵇康的好友。嵇康家在山陽,呂安家在東平,可他們一旦想起對方,就立刻上車,不遠(yuǎn)千里,連夜趕路前去看望。
一次,呂安去看嵇康,正好嵇康出門去了,其兄嵇喜在家。嵇喜雖說做過大官,但對呂安也不敢怠慢,非常客氣地請呂安進(jìn)屋,呂安不肯,只在門上寫了一個很大的繁體的“鳳”字,而嵇喜居然不知呂安是在諷刺他是只凡鳥。
呂安的妻子很漂亮,被呂安的哥哥呂巽奸污了,呂安想控告這個人面獸心的哥哥,就來找嵇康商量。嵇康勸他家丑不可外揚,他大概是這樣說的:兄弟啊,女人是衣服,兄弟是手足。衣服被人借著或是偷著穿了,舊了破了不是個啥事,手足要是皮破血流或者斷了,那一定痛得鉆心。呂安就此打消了告兄的想法。但呂巽做賊心虛,他率先誣告呂安對母不孝。那個時代標(biāo)榜名孝提倡“以孝治天下”,是把孔子的話當(dāng)作法律依據(jù)的,不孝是個大罪,于是呂安入獄。作為哥們,嵇康當(dāng)仁不讓為之辯護(hù)。他拍案而起,寫下了《與呂長悌(呂巽字長悌)絕交書》,用簡短犀利的語言怒斥呂巽的卑鄙無恥,但文字并不粗野,是一篇不罵人的罵人文章,主動為呂安洗刷罪名。
事情鬧到了司馬昭那里,司隸校尉鐘會對司馬昭說:嵇康不是個等閑之輩,他是條臥龍,可不能讓他飛起來。您的天下就要到手了,唯有這人是您要擔(dān)心的,殺嵇康,機不可失。這原本只是一件很普通的民事案件,就因為有嵇康插手,活該呂安倒霉,競雙雙被判死刑。判被告死刑,冤錯與否暫且不提,但將被告的辯護(hù)律師同樣判處了死刑,在今天看來這是極其荒唐的,但是竹林七賢生活在那樣一個時代,嵇康之死也就并非偶然。要知道鐘會曾被嵇康羞辱過,對嵇康恨之入骨,鐘會知道司馬昭最怕他的篡位大事被人攪了,所以就對司馬昭攻心而談。從表面上看嵇康因此“絕交書”而死,實際上是因彼“絕交書”而死。因為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他與當(dāng)局的不合作思想表露得異常直白。
公元263年,司馬昭下令把嵇康、呂安押到洛陽東市斬首,嵇康時年41歲,洛陽三千太學(xué)生驚聞?wù)蜻@么一件小事競要處死大名士嵇康,很不理解,便相約至朝門為他求情,這一鬧反而讓嵇康死得更快。嵇康死得很瀟灑,臨死時他請哥哥嵇喜取來琴,從容地彈了一曲《廣陵散》。嵇康面對死亡神色自若,索琴而彈,不悲生命之逝,反嘆《廣陵散》從此而絕。一代名士悲壯而風(fēng)流地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然而他以自己高大的人格、絕世的風(fēng)度,向世人迸發(fā)出了最后那耀眼奪目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