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梅
主觀題是高考中的基本題型,高考中,不少學生將試卷寫得滿滿的,但是得分卻不高,影響和制約了考生的總分成績。怎樣答好政治主觀題呢?下面我就以我日常教學中的體會與大家交流一下。
深入研究高考試題評分標準。從08年高考政治評分標準可以看出,主觀題的答案構成比較精煉,與課本及教學實際吻合度很高。這避免了學生的任意發(fā)揮而離題萬里,目的性明確,據(jù)參與過08年高考閱卷的教師講,閱卷時會對答案有一定的調整,調整的內容更多地參考了教學的實際,考慮到了學生的認知水平。評分細則相對明細化,更容易操作。也更加貼近學生的掌握與領悟、表述的水平,照顧大多數(shù)考生,但保留一定的區(qū)分度,體現(xiàn)對能力的考查。
在閱卷過程中考生失分主要原因有:(1)審設問不清。這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難者不會,會者不難。規(guī)范的審題訓練是必要而且必須的。而考生的答案反映了我們在這些方面缺少規(guī)范訓練。(2)知識學得過死,靈活性不足,組織答案籠統(tǒng),堆積現(xiàn)象明顯,沒有按照知識內在邏輯清楚的分角度或分類作答,有的學生僅僅是將書本知識整體搬到試卷上面。缺少高考試題參考答案層次化、要點化、規(guī)范化等特點。(3)語言不簡潔,不能用規(guī)范的學科語言來回答,往往是亂寫一氣,體現(xiàn)不出高中學生應有的水平;(4)把握不準題目的關鍵詞語,答非所問,不是根據(jù)材料和問題,而是根據(jù)自己的主觀想象作答,這些都說明了考生答題不符合考試標準。
所以要提高主觀題的分數(shù),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對最近三年的高考試卷及評分標準進行研究和學習,找出高考試題命題以及標準答案的共同特點,研究高考答案要點的給出規(guī)則。
研究真題,提升解題能力。各地的模擬題能夠了解今年可能的命題動向,開闊我們的眼界,看考點和現(xiàn)實熱點是如何結合的,大致怎么個考法有。但較之高考題科學性、規(guī)范性就差了一些,或過難或過易或過偏。而高考真題由專家命題,科學規(guī)范, 設問巧妙,難度適中。通過研究高考真題可以掌握答題技巧,把握高考命題的方式和特點,提高審題、解題的能力,規(guī)范答題思路。總之,要通過高考真題來掌握答題技巧。
細節(jié)取勝,掌握答題技巧與規(guī)范性。自己會的題,要爭取把它答得更完美,以獲得高分。要答好主觀題,要注意:
(1)首先給自己一個解題的時間,哪怕只有十幾秒鐘,都是十分重要的。要先了解題目所供信息和考查意圖,不能答非所問,根據(jù)自己的主觀想象作答。(2)審設問和材料時我們要注意以下細節(jié):先審設問,然后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分析材料;抓住設問中知識范圍是政治、經濟、哲學哪一部分;設問角度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還是怎么做;善于從題目提供的背景材料中找關鍵詞,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材料注意微觀與宏觀相結合,提取有效信息要注意顯性與隱性相結合;不要忘了設問中還有個分值信息,確定要點時要參考分值,4分的題要點不會很多,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3)組織答案時要注意以下細節(jié):找到材料與課本知識的結合點;恰當運用經濟、哲學、政治常識中的知識和術語;先寫理論觀點,然后結合具體材料;注意答案的條理性、邏輯性,全面具體,重點突出。(4)合理安排時間,盡量用較快的時間做答,防止因時間分配不夠,影響該得的分數(shù)。而那些自己不會的題,也要盡量去做,哪怕是把問題變通后抄一遍,千萬不要在試卷上留空白,這樣多少也能爭取到一些分。(5)分數(shù)是練出來的。我們要通過平時訓練注意總結技巧、方法,直至符合考試標準。在高考中如果我們能夠把低檔題和中檔題都做對,把能拿到也應該拿到的分數(shù)拿到,就是最大的成功。
反思錯題。思維定勢影響著答題方法,使得這次錯的題,下次還可能再錯。在主觀題練習、評講后,教師一般會給一個現(xiàn)成的參考答案,針對答案,要多看多思,學習其思路,學習其對要點的把握,并與自己做的答案做比較,優(yōu)點要發(fā)揚,增強信心;失誤要改正,避免“被同一塊石頭拌倒”。特別注意的是,要對以往的錯題經常翻看、反思、總結,從這一題中得到什么教訓和啟示,失誤在哪里,為什么失誤,正確的思維方法和知識應該是什么,掌握正確規(guī)范的解題方法,避免同樣的錯誤在高考中重現(xiàn)。
處理好課本與時政的關系。高考與社會實際聯(lián)系緊密 , 尤其是社會的重點、熱點問題。掌握考綱中要求的知識點尤其是書本知識與時事結合的熱點問題,是做好主觀性試題的前提條件。一年中發(fā)生的時事熱點問題很多,在選擇時政熱點時應以人類所面臨的重大社會現(xiàn)實問題、以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密切的重大問題為重點。
在運用時政材料時,不需要背誦大量時政理論,不必對時政的具體時間、地點、文件內容做機械記憶,要根據(jù)老師總結的時事資料,把每個熱點的來龍去脈理清楚, 熟悉事件中的關鍵詞。在組織答案時,要是有意識的運用一些重要的時政術語,如:以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經濟社會全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中國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建設和諧世界、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實現(xiàn)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等,運用得好,學生會得到額外的分數(shù)。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高考題目千變萬化,但答案大多還是對課本基礎知識的重新排列組合。基礎知識的缺陷使我們在分析問題時缺乏扎實可行的理論依據(jù),在表述答案時缺乏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能拿到的分拿不到。所以赿是到關鍵階段課本知識赿不能丟,必須按照《考試大綱》把課本知識的基本框架整理清楚,做到心中有數(shù)。只顧時政熱點不顧基礎知識是一定要吃大虧的呀。
(河北省灤南縣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