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利敏 李日芳 韓克祥
摘要 晚稻甬優(yōu)6號噴施多效唑控制株高試驗結果表明,在田中無水的情況下,噴施15%多效唑1.125~2.250kg/hm2株高可矮化10~20cm,噴施4.50kg/hm2株高矮化35~40cm,分蘗叢生,基節(jié)變粗,成穗少,株型出現(xiàn)嚴重矮縮。
關鍵詞 晚稻;甬優(yōu)6號;多效唑;株高;產(chǎn)量
中圖分類號 S511.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5-0144-01
晚稻甬優(yōu)6號植株高大(溫州市龍灣區(qū)單晚株高125~137cm,個別田塊超過145cm,連晚株高115~130cm,個別田塊超過140cm),田間枝葉茂盛,治蟲困難。為了使植株矮壯,以利田間操作,做好蟲害防治,特設本試驗。
1 試驗基本情況
多效唑選用江蘇建農(nóng)農(nóng)藥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15%多效唑15g/包袋裝的劑型。噴施時間選在晚稻幼穗分化初期,單晚8月11~13日,連晚8月17~23日。
1.1 小區(qū)試驗
小區(qū)面積66.7m2,不設重復,不設四周保護行。
(1)單晚2個點,在田間無水的情況,設3個處理,分別為:噴15%多效唑2.25kg/hm2、4.50kg/hm2與不噴(CK)。在稻田排干水的情況下噴施。海濱街道建新村一農(nóng)戶,田為新開涂田,肥力差,6月15日播種,7月7日移栽,栽12.3萬叢/hm2,施標準肥41.25t/hm2,8月13日噴施多效唑,9月18~22日齊穗?,幭?zhèn)環(huán)一村一農(nóng)戶,6月18日播種,7月18日移栽,肥力中上,栽12.75萬叢/hm2,施標準肥33.75t/hm2,8月13日噴施多效唑,9月20~23日齊穗。
(2)連晚3個點,在田間有水、無水2種情況下,共設4個處理,分別為噴15%多效唑2.25kg/hm2、4.50kg/hm2、6.75 kg/hm2與不噴(CK)。海濱街道建新村一農(nóng)戶,在稻田排干水的情況下,設噴2.25kg/hm2、4.50kg/hm2與不噴(CK)3個處理。田為新開涂田,肥力差,6月25日播種,7月24日移栽,栽13.95萬叢/hm2,施標準肥48.75t/hm2,8月21日噴施多效唑,9月24~28日齊穗。海濱街道江一村一農(nóng)戶為套種榨菜田,在稻田排干水的情況下,設噴2.25kg/hm2、4.50 kg/hm2、6.75kg/hm2與不噴(CK)4個處理。田為涂田,肥力中等,6月28日播種,7月30日移栽,畦寬116.67cm,中間栽3行稻,行距25cm,株距23.8cm,栽10.65萬叢/hm2,施標準肥45t/hm2,8月23日噴施多效唑。永興街道沙園村一農(nóng)戶也是套種榨菜田,設田中有水與無水噴2種情況下,噴2.25 kg/hm2、4.50kg/hm2、6.75kg/hm2與不噴(CK)4個等級共8個處理組合。田土肥沃,6月28日播種,8月2日移栽,畦寬133.3cm,中間栽3行稻,行距25cm,株距24.3cm,栽75.75萬叢/hm2,施標準肥45t/hm2,8月21日噴施多效唑。9月23日始穗,9月27~29日齊穗。10月8日套栽榨菜。
1.2 大區(qū)試驗
在稻田排干水的情況下進行。
(1)單晚3個點,面積約10hm2。用2.25~4.50kg/hm2,噴施時間在8月11~13日。
(2)連晚3個點,面積12hm2。用1.125~2.250kg/hm2,噴施時間在8月17~23日。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chǎn)量
小區(qū)試驗,在田中無水的情況下,施2.25kg/hm2時略有增產(chǎn)(1.3%~2.5%)效果。施3.375~6.750kg/hm2表現(xiàn)都減產(chǎn),減產(chǎn)的幅度隨著用量的增加而大幅度上升。其中在田中有水的情況下噴施,減產(chǎn)幅度少(0.8%~14.3%);在田中無水的情況下噴施,減產(chǎn)幅度大(16.5%~29.4%)。大田試驗,在田中無水的情況下,天河鎮(zhèn)西一村一農(nóng)戶單晚6.67hm2施1.575~1.800kg/hm2,噴后葉片略有轉深而不黃,達到控葉、增穗、高產(chǎn)(平均產(chǎn)量9 756kg/hm2)的目的。永興街道農(nóng)業(yè)園區(qū)一農(nóng)戶連晚2hm2,6月28日播種,8月3~9日移栽,第1次8月12~14日、第2次8月18~21日各噴多效唑1.125~1.35 kg/hm2,噴后施尿素150kg/hm2,平均產(chǎn)量7 350kg/hm2。其中8月9日插的0.37hm2,由于齊穗稍遲(9月28日),孕穗期完全避開9月10~12日的低溫,結實率較高(87%),平均產(chǎn)量7 704 kg/hm2。
2.2 農(nóng)藝性狀
在田中無水的情況下,噴施15%多效唑1.125~2.250 kg/hm2株高可矮化10~20cm(穗稈與葉片各短5~10cm)。噴施4.50kg/hm2株高矮化35~40cm,分蘗叢生,基節(jié)變粗,成穗少,株型出現(xiàn)嚴重矮縮。在田中無水的情況下,噴施1.125~2.250kg/hm2,增穗的效果大于減粒所引起的減產(chǎn),噴施后表現(xiàn)增產(chǎn)效果;噴施2.250kg/hm2以上,增穗的效果小于減粒所引起的減產(chǎn),噴施后表現(xiàn)減產(chǎn),并且隨著施用量的增加,穗實粒數(shù)快速減少,產(chǎn)量急速下降。在田中無水的情況下,噴施1.125~2.250kg/hm2,倒3葉與倒2葉出葉各慢1.0~1.5d,齊穗期延遲1~2d;噴施3.375~4.500kg/hm2,倒3葉出葉慢1.0~1.5d,倒2葉出葉慢2.0~2.5d,齊穗期延遲3~4d。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在水稻封行后至抽穗前40d,在溫州市龍灣區(qū)現(xiàn)行的栽培技術下,排干水后結合烤擱田,單晚選在8月1~5日,最遲不遲于8月7日,連晚選在8月5~10日,最遲不能遲于8月15日,噴施15%多效唑1.125~2.250 kg/hm2,可達到控高防倒、增苗增穗爭高產(chǎn)的目的。
從2008年多點、多小區(qū)、多種不同劑量大面積試驗,選在水稻幼穗分化初期(倒4葉全抽出后單晚8月11~13日,連晚8月17~23日)噴施多效唑,重點矮化倒3節(jié)(葉)與倒2節(jié)(葉)的結果表明,雖能達到控高防倒效果,但害處多。主要有:一是倒3葉與倒2葉矮化明顯。使倒2、倒3與倒4葉這3張葉片高度差距縮短甚至持平或相反,不能形成合理的葉片冠層結構,倒2與倒3葉的光照被倒4葉老葉所檔,影響功能葉的光合作用。二是對幼穗花粉母細胞的形成與花粉粒的正常發(fā)育影響較大,引起穗總粒數(shù)與實粒數(shù)減少多。水稻矮化部位應選在倒4節(jié)(倒4葉)至倒2節(jié)(倒2葉)上,重點矮化倒4節(jié)與倒3節(jié),而不應選在倒3節(jié)(倒3葉)至穗稈(劍葉)上(重點矮化倒3節(jié)與倒2節(jié))。水稻適時噴施時間應適當提前到倒4葉未抽出以前。以水稻封行后到抽穗前40d為宜。具體時間,單晚選在8月初,最遲不遲于8月7日;連晚選在8月5~10日,最遲不能遲于8月15日。
4 參考文獻
[1] 牛芝霞,鄒美智,李艷萍,等.噴施多效唑對晚稻秧苗素質的影響[J].天津農(nóng)業(yè)科學,2000(2):30-32.
[2] 鐘喜亮.晚稻秧苗施用多效唑效果好[J].福建農(nóng)業(yè),2004(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