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煥利 周禮健 龔曉聲
摘要 超級稻免耕不同拋栽密度對比試驗結果表明,施純氮210kg/hm2、五氧二化磷105kg/hm2、氧化鉀210kg/hm2,以拋33.0萬蔸/hm2產(chǎn)量最高,分別比拋栽28.5萬蔸/hm2、30.0萬蔸/hm2和31.5萬蔸/hm2增產(chǎn)5.83%、5.13%和4.65%;拋34.5萬蔸/hm2產(chǎn)量與拋栽33.0萬蔸/hm2的產(chǎn)量相近,分別比拋栽28.5萬蔸/hm2、30.0萬蔸/hm2和31.5萬蔸/hm2增產(chǎn)4.48%、3.79%和3.32%。
關鍵詞 超級稻;免耕拋栽 ;密度;產(chǎn)量;經(jīng)濟性狀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5-0150-01
為探索超級稻免耕不同拋栽密度對其生長發(fā)育及產(chǎn)量和經(jīng)濟性狀的影響,完善超級稻免耕拋秧栽培技術體系,為大面積示范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jù),2008年晚稻進行了超級稻免耕不同拋栽密度對比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編織布、水稻壯秧劑、20%草甘膦乳油除草劑,水稻品種為Y兩優(yōu)1號。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興業(yè)縣石南鎮(zhèn)馬塘村百八大垌一農(nóng)戶責任田進行,面積728m2,前作為早稻。供試土壤為潴育沙泥田,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分別為:免耕拋秧28.5萬蔸/hm2、30.0萬蔸/hm2、31.5萬蔸/hm2、33.0萬蔸/hm2、34.5萬蔸/hm2, 3次重復,隨機排列。小區(qū)面積20m2(包區(qū)間隔),四周設保護區(qū)。
1.4 田間管理
試驗統(tǒng)一于7月17日采用編織布隔層播種育秧,1hm2用秧苗播種量15kg,大田8月1日干田噴施除草劑,8月4日回水浸田(浸沒稻樁),8月7日排淺水施基肥,8月9日按處理定量拋秧。施肥統(tǒng)一按用純氮210kg/hm2,氮、磷、鉀比例為1∶0.5∶1。其中基肥用總氮量35%、磷全量、鉀30%。第1次追肥于拋秧后4d施總氮25%、鉀30%,第2次追肥于拋秧后10d施總氮25%、鉀30%,9月4日施幼穗分化肥總氮15%、鉀10%。水分管理和病蟲防治相同。11月18日成熟期每處理取有代表性10禾蔸室內考察經(jīng)濟性狀,各小區(qū)全部收割脫粒稱鮮谷重,每處理稱取1kg鮮谷曬干供折算1hm2干谷產(chǎn)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拋栽密度對水稻產(chǎn)量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以拋栽33.0萬蔸/hm2處理產(chǎn)量最高,平均產(chǎn)量7 900.5kg/hm2,比拋栽28.5萬蔸/hm2的產(chǎn)量7 465.5 kg/hm2,增產(chǎn)435kg/hm2,增產(chǎn)5.83%;拋栽34.5萬蔸/hm2產(chǎn)量與拋33.0萬蔸/hm2產(chǎn)量相近,平均產(chǎn)量7 800.0kg/hm2,比拋栽28.5萬蔸/hm2的7 465.5kg/hm2增產(chǎn)334.5kg/hm2,增產(chǎn)4.48%;拋栽28.5萬蔸/hm2、30.0萬蔸/hm2和31.5萬蔸/hm2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見表1)。
2.2 不同拋栽密度對水稻經(jīng)濟性狀的影響
由表2可知,植株高度、結實率大體相同;有效穗數(shù)有隨著拋栽密度的加大而增加的趨向,說明拋栽密度的不同對有效穗數(shù)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從穗長、每穗總粒、每穗實粒和千粒重來看,有隨著拋栽密度的加大而減少的趨向,說明拋栽密度的不同對穗部性狀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密度小穗較大,穗粒較多,密度大穗較小,穗粒減少。從有效穗數(shù)來看,以拋28.5萬蔸/hm2有效穗最少,為229.8萬穗/hm2,穗較大,每穗粒數(shù)較多,但由于有效穗數(shù)偏少,產(chǎn)量也較低;而拋33.0萬蔸/hm2有效穗最多,為254.1萬穗/hm2,比其他各處理增加1.2~24.3萬穗/hm2,產(chǎn)量最高,說明其成穗和穗部結構適中,有利于產(chǎn)量形成。
2.3 不同拋栽密度對水稻生長和分蘗消長的影響
從水稻生長分蘗情況看,各處理分蘗苗數(shù)均隨著拋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拋秧后10d(8月9日),拋34.5萬蔸/hm2、33.0萬蔸/hm2、31.5萬蔸/hm2、30.0萬蔸/hm2和28.5萬蔸/hm2苗數(shù)分別為80.40萬根/hm2、74.70萬根/hm2、57.15萬根/hm2、53.40萬根/hm2和45.15萬根/hm2;9月28日苗峰期,仍以拋34.5萬蔸/hm2苗數(shù)最高為600.9萬根/hm2,其次為拋33.0萬蔸/hm2的514.2萬根/hm2。但苗峰后,各處理苗數(shù)以拋28.5萬蔸/hm2回落最為平衡,成熟期有效穗為229.8萬穗/hm2,成穗率最高為54.52%,其次為拋30.0萬蔸/hm2處理,有效穗為237.0萬穗/hm2,成穗率為52.09%;成穗率最低的是拋34.5萬蔸/hm2為42.09%,有效穗為252.9萬穗/hm2。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超級稻免耕拋栽,不同拋栽密度對生長發(fā)育及產(chǎn)量和經(jīng)濟性狀有不同影響,施純氮210kg/hm2、五氧二化磷105kg/hm2、氧化鉀210kg/hm2水平,以拋33.0萬蔸/hm2最佳,表現(xiàn)為植株生長分蘗健穩(wěn),田間禾苗密度及成熟期穗粒結構適中,成穗率高,增產(chǎn)效果明顯。
4 參考文獻
[1] 藍廷芳,董其靜.超級稻免耕不同拋栽密度對比試驗[J].廣西農(nóng)學報,2008(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