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良光
摘要 介紹了連作晚稻旱育秧技術,主要包括選好苗床與培肥床土、適時播種、嚴格掌握用種量、澆足底墑水與化學除草、及時澆水、盡早移栽與帶藥下田、施足基肥與早施追肥等內容,以期為該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連作晚稻;旱育秧;培肥床土;適時播種;肥水管理
中圖分類號 S511.3+3.0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5-0160-01
水稻旱育秧技術在早稻生產上的應用早已被農民所掌握,但在連作晚稻生產應用上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根據筆者近年來的試驗,旱育秧技術在晚稻上很有推廣意義,不僅具有省工、省本、省種、省水、高產等優(yōu)點,還能夠減少秧田、擴大早稻面積。其技術要求比早稻上應用要高,現將該技術總結如下。
1 選好苗床,培肥床土
旱育秧苗床要選擇土地平整、土層較厚、土壤肥力較高、土質好的砂壤或輕壤土地,以菜園地或小果園地最為理想,離水源較近,如果用稻田作苗床,則必須在收獲前茬后冬前耕翻曬壟,耕細搗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1hm2大田準備苗床600m2,苗床肥力高低是旱育秧技術成敗的關鍵,因此要認真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冬前培肥。冬前合理培肥可使苗床干而不裂,雨后不板結,使床土呈現疏松狀態(tài),增強土壤保墑蓄水的能力;提高苗床內腐殖質的含量,促使土壤形成較好的團粒結構,冬前增施有機質肥料4kg/m2或牲畜糞尿5~8kg/m2。二是播前重施底肥,氮、磷、鉀肥配合施用。旱地對銨態(tài)氮的積累以及鐵、錳、磷酸鹽、硅化物等無機鹽的溶解差,肥料的移動性小。因此,必須重施底肥,提高土壤供肥能力,才能保證旱育秧苗對養(yǎng)分的需要。在做苗床前,施入三元復合肥25~40g/m2。施肥后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三是做好畦,施好壯秧營養(yǎng)劑。播種前3~4d做好畦,要求畦面寬1.3~1.5m,溝寬30cm,溝深20cm,做到面平土細,然后40m2苗床施壯秧營養(yǎng)劑1.5kg,與5cm表土層拌合均勻,起到防病和控苗的作用。
2 適時播種,培育適齡壯秧
適時播種是培育適齡壯秧的關鍵,更是旱育秧技術在連作晚稻上應用是否成功的關鍵。旱育秧不同于水育秧,旱育秧不灌溉水,靠自然降水生長,所以生長相對來說要慢;而且受氣溫和雨日、雨量等天氣條件影響很大,氣溫高、雨水多秧苗生長就快,氣溫低、雨水少秧苗生長就慢。晚稻插秧時間受早稻成熟期的牽制,根據前幾年的實踐摸索,初步認為晚稻旱育秧播種期比水育秧播種期提前5~7d為宜。
3 嚴格掌握用種量,稀播育壯秧
稀播是培育壯秧的關鍵,即便其他育苗技術都掌握得很好,因播種量大,也可能培育不出壯秧 。因此,要嚴格掌握用種量,做到稀播、勻播。旱育秧大田用種量雜交水稻15~18kg/hm2;常規(guī)稻30.0~37.5kg/hm2。在確定好用種量的同時,還要準備好足夠的苗床面積,以確保稀播的實現,1hm2大田需要600m2苗床。播種量越少,秧苗越粗壯,分蘗越多,越能夠獲得高產。
4 澆足底墑水,覆蓋保墑,化學除草
土壤水分是影響出苗、齊苗、成苗的關鍵。播種至出苗前,一定要保持土壤有較高的含水量,這是保全苗、促齊苗重要的技術措施。 播種前要澆足底墑水,使20cm土層內水分達到飽和狀態(tài),在水層下滲苗床無明水時,把經過消毒處理的種子均勻地播在苗床上,播后蓋2~3cm細土,做到不露籽。然后用除草劑旱秧凈(每10mL對水6~7kg,均勻噴霧67m2凈苗床)進行苗前化學除草,做到不重噴、不漏噴,最后蓋上遮陽網或作物秸稈(注意:要把秸稈上種子處理干凈)。苗前觀察床土水分,及時澆水補充。出苗后及時揭去遮陽網或作物秸稈。
5 根據旱情及時澆水
在晚稻育秧期間,氣溫較高,雨量分布不均勻,旱育秧容易出現旱情,輕者輕微卷葉秧苗生長停滯,重者嚴重卷葉直至枯死。因此,要根據旱情發(fā)展實際情況,及時適量進行澆水抗旱,以緩解旱情,不影響旱育秧正常生長發(fā)育需要。具體澆水抗旱時間應掌握在秧苗葉片嚴重卷曲,至夜間或第2天清晨仍不能正常舒展的,要及時進行澆水抗旱,不能延誤。
6 盡早移栽,澆足起身水,帶藥下田
早稻成熟時,要集中時間、集中物力搶收早稻,盡早插種連作晚稻,爭取早分蘗,分大蘗,為高產打下基礎。在拔秧前1d,秧苗應澆足水,這樣容易拔秧,少斷根,早成活,早發(fā)棵。插秧密度與水育秧相同,要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雜交水稻分蘗少于2個的要雙本插,無分蘗的要3本插;常規(guī)稻分蘗少于2個的要雙本插,無分蘗的要3~5本插。在拔秧前1~2d防治1次螟蟲及稻虱等害蟲,做到帶藥下田。
7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
旱育秧苗期因水分不能滿足其生長發(fā)育需要,所以生長相對較慢,分蘗少,苗瘦弱,但其根系發(fā)達,移栽后返青快,一般栽后3~4d就成活,即可以施追肥。施肥量、施肥種類與水育秧相同,要求氮磷鉀配合施用,增施有機肥。同時,加強病蟲害防治。
8 參考文獻
[1] 閏慶雙,劉大偉.水稻旱育稀植的育苗技術[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8(8):4.
[2] 張中興,王芳,倪思羽,等.水稻生態(tài)旱育秧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8(11):210.
[3] 李中貴.物化旱育秧技術[J].四川農業(yè)科技,2008(3):32.
[4] 夏守明.水稻旱育稀植育秧技術[J].農技服務,20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