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微嬋
很多同學在日記中經(jīng)常寫到長大要成為科學家,要發(fā)明好多的東西,但是在真正動手的時候,又覺得要做一件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是那么不容易。是啊,智力如何沖浪?發(fā)明如何創(chuàng)造?你想知道嗎?
小發(fā)明看看
卷筆刀+橡皮+刷子=多功能卷筆刀
鞋子+燈=帶燈的夜用鞋
信封+筆=帶筆的信封
皮帶+刻度=帶刻度的皮帶
噴霧器+輪子=兩個輪子的噴霧器
小腦筋轉(zhuǎn)轉(zhuǎn)
聰明的你一定發(fā)現(xiàn)了,上述發(fā)明是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普通常見物品進行組合而成的,運用的是一種“組合法”,像文曲星就是日歷、表、計算機、詞典的組合。組合法是我們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一種簡單易行、見效較快的方法。日本創(chuàng)造學家菊池誠博士說過:“我認為搞發(fā)明有兩條路,第一條是全新的發(fā)現(xiàn),第二條是把已知其原理的事實進行組合?!苯陙硪灿腥嗽?jīng)預言,“組合”代表著技術(shù)發(fā)展的趨勢。
給你提個醒
提醒大家怎樣進行組合物品。
(1)直接組合:就是將兩種物品直接或通過簡單的連接,成為一種新的產(chǎn)品。
(2)附加組合:是將其中一種物品附加到另一種物品上的方法。以其中一種物品的功用為主,在其原有的功用基礎(chǔ)上增加新功用。
(3)形狀組合:是將一種物品的外觀形狀與另一種物品的形狀加以變化進行組合,或是將一種物品的外形借代給另一種物品,形成一種新型外觀的實用產(chǎn)品,使其式樣更新穎,更加符合人們的愛好。
牛刀一小試
這里有不少物品,你認為這些物品該怎么組合呢?看看誰的小發(fā)明最棒!物品包括:書包、尺子、燈、帽子、扇子、滑梯、電腦、小刀、鉛筆盒、筆、教鞭、手表、收音機、杯子等等。
我們都來試試:
(1)直接組合:扇子和筆組合、帽子和燈組合等。
(2)附加組合:手表和燈組合、鉛筆盒和尺子組合等。
(3)形狀組合:電腦成扇形、燈成筆形等。
發(fā)明大舞臺
掌握了“組合法”,我們還要看看誰能在不提供物品的情況下,選擇自己熟悉的物品,用相對比較短的時間組合出更多的新物品。
例如:會唱歌的手套——把手套和電子琴組合起來,小朋友一定會喜歡戴手套了;音樂滑梯——把滑梯和琴組合起來,小朋友更喜歡滑滑梯了;電熱鞋——鞋子和電熱器組合,冬天,我們就不會生凍瘡了。帶鞋油的皮鞋——鞋子和鞋油、鞋刷組合,有空閑就可以及時擦鞋了。帶鉤子的打氣筒——打氣筒和鉤子組合,這樣可以把打氣筒掛起來,不會妨礙我們走路。
未來愛迪生
今天,我們用“組合法”發(fā)明了這么多東西,建議你動手做做這些新物品,或者把你的想法寫下來,《廣東第二課堂》等著你來投稿呢!親愛的同學們,組合法,就像多變的七巧板,我們能用它創(chuàng)造出很多很多的東西;它也像多彩的萬花筒,啟迪我們的智慧,使我們從單純走向豐富。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愛想愛問愛動腦,我們就是未來的愛迪生!
實踐出真知
長長手——多功能夾物器
姚中一
我的多功能夾物器能夾住人手夠不到或不方便拾起的臟東西、危險物品等,并且可以用它來擦門窗搞衛(wèi)生等,用處大著呢!
我家的床比較大,比較重。寒假里,我的作業(yè)本不小心掉進了床頭的縫里,手伸不進,棍棒又夾不起,爸爸、媽媽和我想盡了辦法也取不出來。最后,爸爸只好叫了幾個叔叔搬開床取出來。當我們搬開床時,發(fā)現(xiàn)掉在里面的東西可多了,有的還長了毛。于是,我想制作多功能夾物器來解決這些困難。其實很多人都有東西掉進縫隙里拿不出來的煩惱,還有很多家庭主婦說搞床縫等地方的衛(wèi)生真的太困難了,平時根本就不搞,最多一年搬開搞一次,臟得不得了。目前,市場上還沒有解決這些問題的產(chǎn)品。
我的長長手——多功能夾物器,正如上文所述,能夾住人手夠不到或不方便拾起的臟東西、危險物品等,并且可以幫助你來擦縫隙中的灰塵、高處的門窗等,用處大著呢!
它的制作可簡單了!就是一根可伸縮的棍子,加一個剪刀狀的夾物器,呵呵!
固定粉筆盒
陳健夫
我設(shè)計固定粉筆盒是因為上課時我經(jīng)??吹嚼蠋煱鍟蠓酃P盒不小心掉到地上,粉筆斷了,撿粉筆也很麻煩。有時老師為了防止粉筆盒掉下,就把粉筆盒放在講臺上,使用時不是很方便,講臺上還會留下一些粉筆灰。于是我就想到把粉筆盒固定在黑板沿上,開口向上,這樣,既可以阻擋粉筆掉下,老師用粉筆時又很方便。我根據(jù)自己的設(shè)想,回家做了一個固定粉筆盒,老師用了后覺得很不錯。
制作很簡單,就是粉筆盒加上兩個夾子!
多功能餐具
宋子豪
我家離學校比較遠,每天中午在學校就餐,學校里只提供就餐用的盤子,沒有筷子、調(diào)羹。為了少帶點東西,一般情況,我只帶筷子就餐,喝湯時就很不方便,湯有時還撒一地。有時候裝筷子的袋子破了,筷子就不衛(wèi)生,又要重新去洗很麻煩,用個盒子裝又太費地方。我就想,最好把瓢羹、筷子這些餐具組合在一起,一來功能齊全,二來節(jié)省地方,如果能小巧一些就更好了。我的發(fā)明是用竹子做材料,把調(diào)羹的一頭當一根筷子、叉的一頭當另一根筷子,組成一雙筷子,再把筷子兩頭用一個小竹筒連在一起,筷子的兩頭在竹筒里,如果袋子破了,至少還可以用筷子吃飯。這個小發(fā)明好處很多:一是衛(wèi)生,二是節(jié)省地方,三是一物多用。
(本欄作者是浙江嵊州市城南小學的師生)
本欄責任編輯 張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