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仁
1.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這句話不僅讓人看到眼前岳麓山的楓林,也聯(lián)想到了北京的香山紅葉和祖國無數(shù)山川中由綠變紅的烏桕、槭樹、黃櫨……那一重重山,一層層樹,在自然之筆的涂抹之下,染出一片嫣紅,比二月綻放的春花還要艷麗,比天空的彩霞還要瑰奇。
2.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秋水澄澈,碧波蕩漾,腳下的湘江,如碧綠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愈發(fā)清澈晶瑩。江面上,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渡,靜中有動,生機勃勃。
3.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這句話巧妙地化用了《莊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一句,表現(xiàn)出了新時代的青年從舊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自由奔放的胸襟。
4.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中流擊水”即“中流擊楫”的轉化。《晉書·祖逖傳》中祖逖“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后來,“中流擊楫”就成了立誓復興祖國的代名詞。在這里,表現(xiàn)了詩人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振興中華的壯志豪情。讓人讀后感受到了一顆愛國愛民的赤心在怦怦躍動,從而領悟這種壯志豪情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5.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這句話像是喃喃自語,又像是淺回低吟,正因為來時的驚喜歡暢,讓詩人走時充滿了眷戀與惆悵。所以輕輕的走時不可能正如輕輕的來,話不正談,在反差中,流露出難以抑制的真情。古人講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走的時候偏偏回想起來的情景,在感情兩極的對照反差之中,詩人的心需要讀者去補充想象,在“輕輕的”重疊與反復之中,曲折迂回,纏綿悱惻。
6.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夕陽西下,卻又彩霞斑斕,讓人目眩。“新娘”既嬌羞可人,又光彩照人,詩人眼中的康河,就像是他心中的新娘,撩撥著詩人的情感,吸引著詩人走進康河,走進自然。
7.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一塵不染的康河,自由歡快的水草,讓詩人心甘情愿地和康河融為一體。只做一條水草,就心滿意足,就覺得其樂無窮。實際上,自然的純美,讓詩人遠離了塵世的喧囂以及塵世的煩悶、束縛、壓抑、枯燥,剩下的只有這純凈、安寧和自由。所以詩人沉浸在靈魂的安寧和自由中,要放聲歌唱,追尋夢想。
8.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晚上泛舟回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這幾句詩,虛實兼有,合二為一,既是景語,也是情語,情景交融。尋夢,而且是向青草更青處漫溯,詩人在這里的夢不是一般意義的夢,而是人生的夢、藝術的夢、愛情的夢。他遠離了束縛他的一切,在這夢一般的世外桃源里擁抱生活,擁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