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敏 何敏娟
藍莓為多年生落葉或常綠果樹,營養(yǎng)價值高,是一種健康食品,產(chǎn)品供不應求。2004年,臨海市山泉科技農(nóng)業(yè)綜合發(fā)展有限公司與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合作,相繼共投資360多萬元,引進了北高叢藍莓、南高叢藍莓和兔眼藍莓三大種類共35個藍莓品種,建立了20hm2的藍莓生產(chǎn)基地。據(jù)多年觀察,兔眼藍莓在本市的適應性較好,具有抗逆性強,耐貧瘠,豐產(chǎn),采果期長等優(yōu)點,采果期從6月中旬至9月上旬近3個月。該公司栽種的藍莓2007年開始掛果,667m2產(chǎn)量100kg左右,2008年已全面投產(chǎn),產(chǎn)量300kg左右,2009年進入盛產(chǎn)期,預計產(chǎn)量600kg以上。
1 引種地基本情況
藍莓生產(chǎn)基地位于浙江省臨海市邵家度街道賢居村,海拔310m。臨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雨量充足,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0℃,極端最低溫度-7.9℃,極端最高氣溫40.2℃,無霜期長達237~300天,≥10℃的活動積溫為5250~5420℃,年平均降雨量1710.4mm,年平均蒸發(fā)量為1231.4mm,年平均日照1936.4小時。土壤為紅壤土,pH值4.8~5.3,土壤深厚肥沃。
2 引種表現(xiàn)
2.1果實經(jīng)濟性狀
藍莓果實為漿果,近圓形,呈藍色,一般單果重1.5~2.5g,最大可達8.5~10g,果實柔軟多汁,風味醇美,香氣特殊,適于鮮食,更適于加工。藍莓果實營養(yǎng)豐富,屬高氨基酸、高鋅、高鈣、高鐵、高銅、高維生素的營養(yǎng)保健果品。進入21世紀以來,以藍莓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木本小漿果,被國際市場譽為第三代水果。
2.2生長結果習性
2.2.1枝芽生長。藍莓葉芽著生于一年生枝的中下部,在生長前期,當葉片完全展開時葉芽在葉腋間形成。葉芽剛形成時,為圓錐形,長度3~5mm,葉芽完全綻開約在盛花期前2周。
新梢生長莖粗和長度呈正相關,莖粗與新梢節(jié)數(shù)和品種有關。藍莓在生長季節(jié)內(nèi)一年抽生新梢多次,2次最為普遍。葉芽萌發(fā)抽生新梢,新梢生長到一定長度停止生長,頂端生長點小葉變黑形成黑尖,黑尖維持2周后脫落并留下痕跡,叫黑點。2~5周后頂端葉芽重新萌發(fā),發(fā)生轉軸生長,1年可發(fā)生幾次,最后一次轉軸生長頂端形成花芽,開花結果后個別品種頂端枯死。下部葉芽萌發(fā)新梢并形成花序。
2.2.2根系生長。藍莓為淺根系,根系主要分布在樹冠投影區(qū)域內(nèi),深度30~40cm,大量集中在上層15cm以內(nèi)土層中。在疏松通氣良好的土壤里,影響根系生長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濕度,當土壤灌水不足時,可以導致根系死亡。
藍莓根系隨土壤溫度變化1年有2次生長高峰。在臨海第1次為5月中旬,第2次在9月上旬。當土溫低于14℃和高于18℃時根系生長減慢,低于8℃時,根系生長幾乎停止。二次根系生長高峰出現(xiàn)時,地上部枝條生長高峰也同時出現(xiàn)。
2.2.3開花結果。藍莓的花芽著生于一年生枝頂部的1~4節(jié),有時可達7節(jié)。花芽卵圓形、肥大,長13~15mm、花芽在葉腋間形成,逐漸發(fā)育,當外層鱗片變?yōu)樽攸S色時進入休眠狀態(tài)。
花芽在一年生枝上的分布有時被腋芽間斷,在中等粗度枝條上,遠端的芽為發(fā)育完全的芽。開花時頂花芽先開放,然后是側生花芽。一個花芽開放后一般有1~16朵花,果實成熟卻是頂部先成熟,然后中下部?;ㄑ块_放的時期,因氣候條件而異。
藍莓生長到第3年開始少量結果,第5~6年進入豐產(chǎn)期,藍莓果樹的生長壽命可達50年,豐產(chǎn)期能持續(xù)30~40年。
3 主要技術要點
3.1立地條件
應選擇陽光充足,土壤疏松、土層深厚、通氣良好、有機質(zhì)含量≥2%,土壤pH值在4.0~5.5之間的酸性土壤。
3.2品種
應選擇適宜本地栽種的品種,在臨海可選擇兔眼藍莓、部分南高叢藍莓等品種。
3.3種植
園地經(jīng)耕翻作畦后,按株行距兔眼藍莓2.5m×1.5m、南方高叢藍莓1.5m×1.0m定植,在早春枝芽萌動前2月初~3月初或秋季停止生長后11月中旬~12月底進行。栽植時,應在溝穴內(nèi)施基肥,再填入20cm熟土,苗木根系切忌與肥料接觸,定植后,及時澆足定根水。
3.4土肥水管理
3.4.1耕作。沙壤土栽培一般中耕深度以5~10cm為宜,每年從早春到8月均可進行,每年清耕2~3次為宜,入秋以后清耕對越冬不利。
3.4.2 施肥。施肥每年1~2次,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并以秋肥為主,春肥為輔,春肥看樹施肥,一般只需在花期結束后用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1~2次即可,第2次在果實采收結束后的9月下旬~10月中旬施肥,以有機肥為主,667m2施腐熟農(nóng)家肥1000~1500kg。
3.4.3整形修剪。分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以冬季為主、夏季為輔。對定植成活后第一個生長季,盡量少剪或不剪,以迅速擴大樹冠和枝葉量。對前3年的幼樹主要是以疏除下部細弱枝、下垂枝、水平枝及樹冠內(nèi)的交叉枝、過密枝、重疊枝為主,確保樹高度2m,冠幅1.2m以上,如果園地在山頂或風口處,為避免臺風的影響,樹高度可適當降低至1.5~1.8m。
(收稿:200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