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勤
G
更
我極不情愿在一個名詞前面加上“永恒的”,這意味著我又要失去它了。我要找到更好的方式挽留它。然而我又愚蠢的在好字前面加了“更”。一些詞語,否定了我的寫作。不會再有更上一層樓了,只有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只有更與何人說。
觀察
如何觀察自己?如何替心靈的發(fā)現(xiàn)保守秘密?覺得自己十分好笑之時,其實那個好笑的人卻十分嚴(yán)肅。觀察到墮落的細節(jié)與過程,觀察者陷入兩難,——他不能思索,要隨之墮落;他無法提醒,要繼續(xù)觀察。所以,官能(五蘊)的現(xiàn)代性似乎是一種假象,心靈無法駕馭它們。心靈無法回到當(dāng)下。比如綽號,仿佛抓住了對方,而無需考慮對方的過去未來。綽號是性格的副產(chǎn)品,無意識的抵制著觀察力的進程。而心靈從不放棄對蕓蕓眾生的觀察,徒勞無功再所不惜。心靈譬如網(wǎng)絡(luò),搜索之際,是非轟然。心靈索要全部,而世界注定無法在剎那間全部給你。葉公的矛盾在于:他追求的東西正是他避免的(就像死亡)。于是,這種矛盾遂成就吾人之生命感。
官能
身體的異化是愛情的墳?zāi)?,婚姻暫時從表面上承擔(dān)了這一惡名。身體是現(xiàn)代性的,人的回歸只能從身體開始。官能獨立,保證了人的尊嚴(yán)。
過分
崔櫓《華清宮》絕句:“紅葉下山寒寂寂,濕云如夢雨如塵?!薄蜃鏃闭f:“而夕陽西沉之后,卻又下起雨來?!边@真是無端瀟瀟雨,正黃昏。崔又說:“明月自來還自去,更無人倚玉闌干?!薄獏柼檯s索性將欄桿也毀了:“朱闌今已朽,何況倚闌人?!痹娙藗兌继^分了,怎么忍心說這樣的話吶?李叔同年青的時候?qū)懙溃骸皩④娨阉缊A圓老,都在書生倦眼中。”后來,果然出家了。話說到一定的地步,生活也必將出現(xiàn)危機,詩人的退路都被語言切斷了。美在美的預(yù)言中提前看到了可怕的結(jié)局。
H
寒山寺
詩意在很多情況下會蕩然無存!1937年12月31日,吳湖帆《醜簃日記》:“王季遷、陸丹林來,云今夜無線電中日軍在蘇州寒山寺以鐘聲佈音,真是怪事雅事,又可謂殺風(fēng)景事。余無以名之,名之謂吳中警聲也。莫愁古寺千年響,但聽吳中慘淡聲。”——日本一向熱愛中國文化,他們對張繼的絕句也是極熟悉的,這一次,在戰(zhàn)爭的推進中,伴隨著中國的敗退,日軍敲響了寒山寺的千年古鐘!所有詩人的苦心經(jīng)營都于此時破碎,使人驚心的鐘聲與信仰無關(guān)。此種怪異的音響突破了一首絕句,吞噬了孕育它的金鐘,從黑夜中出發(fā),卻宿命的抵達了遺忘。于是,若干年后,詩意在經(jīng)過休整之后,以一種相當(dāng)虛弱的形式再度出現(xiàn),仿佛經(jīng)過了人類的考驗又一次回到我們身邊。
漢字
1582年,利瑪竇在澳門見到了漢字,他對中國的印象由此建立。此前,他對中國的猜想幾乎全部落空。他發(fā)現(xiàn)“中國字”超越了語音,在聲音的背后有一個極為龐大的象征體系,他稱其為“萬能象形結(jié)構(gòu)”。他決定研究漢字中蘊藏的“記憶體系”,以他淵博的修養(yǎng)打通這個東方民族的古老歷史。他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但是上帝派他來中國,仿佛是為了讓他認(rèn)識中國。他與徐光啟合譯了《幾何原本》,1610年他長眠于北京,但愿中國對他來說已經(jīng)不再是那么陌生。
而龐德,這個現(xiàn)代詩學(xué)理論與創(chuàng)作的巨擘。一度醉心于漢字,以為世界上最適合用來寫詩的語言非它莫屬。更早的時候,維柯已經(jīng)說過,中國人是用歌唱來說話的。龐德發(fā)現(xiàn),漢字直接呈現(xiàn)了意象,這符合他的觀點:“不把意象用于裝飾,意象本身就是語言。意象是超越公式化了的語言的道?!薄獫h字不僅僅是符號,它的結(jié)構(gòu)對應(yīng)于自然。西方的語言學(xué)加上中國的文字學(xué),就可能還原(重建)世界元始的象征體系?!娙苏?dāng)?shù)某蔀檎Z言的創(chuàng)造者,他們代天立言,用歌唱來回答神的提問。數(shù)十年之后,羅蘭?巴特補充道:漢字從一開始就實現(xiàn)了“文”的烏托邦。這是他的“文之悅”,文本的誕生勢必牽涉到文的純粹形式,在天則天文,在人則人文,文的概念經(jīng)過天垂象的引導(dǎo)之后,自然界廣泛的文一一歸位,凝結(jié)。這樣,東漢的許慎最終才有可能建立他的世界秩序。
合成
白居易集中有一首很特別的詩,詩序中使用了“合成”一詞(一種特殊的運算法則,不是數(shù)學(xué)式的),將全體時間的疊加看成是個體生命得到的充實,令人大感意外。詩人總是在平淡的生活中突然進入幻境?!纹湔鎸嵉母杏X呵,不是嗎?我們?nèi)祟愖鳛橐环N類的生存,難道不應(yīng)該在此種疊加中感動!現(xiàn)在抄出這首罕見的詩歌?!逗⒓?、鄭、劉、盧、張等六賢,皆多年壽,予亦次焉,偶于弊居,合成尚齒之會,七老相顧,既醉甚歡,靜而思之,此會稀有,因成七言六韻以紀(jì)之,傳好事者》:“七人五百七十歲,拖紫紆朱垂白鬢。手里無金莫嗟嘆,樽中有酒且歡娛。詩吟兩句神還王,酒飲三杯氣尚粗。嵬峨狂歌教婢拍,婆娑醉舞遣孫扶。天年高過二疏傅,人數(shù)多于四皓圖。除卻三山五天竺,人間此會更應(yīng)無。(原注:三仙山、五天竺圖,多老壽者。)前懷州司馬安定胡杲年八十九、衛(wèi)尉卿致仕馮翊吉皎年八十六、前右龍武軍長史滎陽鄭據(jù)年八十四、前慈州刺史廣平劉真年八十二、前侍御內(nèi)供奉官范陽盧真年八十二、前永州刺史清河張渾年七十四、刑部尚書致仕太原白居易年七十四。以上七人,合五百七十歲。會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于白家履道宅同宴。宴罷賦詩。時秘書監(jiān)狄兼謩河南尹盧貞,以年未七十,雖與會而不及列?!薄覀冏⒁獾?,宴會中有同名盧貞者,而后者因為年紀(jì)不到七十,所以沒有將他的生命進度合成到此五百七十歲中去。在此,我們發(fā)現(xiàn),似乎有一種新的時間觀念得以成立,似乎由于詩人的獨特感受促成此等時間觀念,似乎受到佛典之影響,而又折衷于儒家人倫之序,故能尊老惜幼,能借時間之演進吐露其無限之生命贊歌,終非釋家之虛無與雙遣,還人生以原初、慰我心于寥寂者也。玩其詞,甚矣!當(dāng)此種新時間觀念成立以后,你并非一人,時間不能獨享,與你同在者,俱分裂此無限之光陰而自為陣,其分裂有時可全而常泯,有時可復(fù)而常無,無者以其人,存者亦以其人也。所謂“合成”云云,使人驚心不已,如此則時間之無量(與無限交互而補充)亦可知矣,化線性之單軌為疊加之多維,則一單純之時間觀念復(fù)又衍為復(fù)雜之人生活動,即以其表現(xiàn)內(nèi)容而言,不可不謂之廣大深遠,而其中所見之情感固不朽矣!嗚呼,我愿為此合成之?dāng)?shù),而不愿為時間之劃分者也,自時間上觀之,吾人生命又有何等意味大可商榷,而一旦變時間為液態(tài),則每一分子中都有活動之跡象,而吾人所處者乃波瀾不驚也。
荷馬
偉大的荷馬呵,人們總是誤解你。于是勃特勒批評道:“注解荷馬的人們總是瞎了眼睛的,所以他們一定要說荷馬是個瞎子。他們把自己的瞎眼移到荷馬身上去?!?/p>
黑暗
我如何深入廣大的生活。我行走在太陽遍及的地方。我也在經(jīng)歷某種黑暗,我認(rèn)出了它的象征之物:黑色、下墜之花、堅硬的果實、溫柔的水、任意起飛的風(fēng)、無處安息的火、來自身體的電、以及光明之中的昏眩。我熟悉它們攜帶的信息,它們在人類的眼中早已成為象征之物,已沒有深入其中的可能。
回憶
回憶的途徑:時間、形狀、數(shù)字、色彩、聲音、動作。體積并未進一步解釋空間。始終有一個對象在那里,藝術(shù)家要簡化它,更好的解釋它,不是改變它。那個對象的存在有時卻并沒有說服觀眾(讀者)的力量,它只是在那里實現(xiàn)著自己,在更加廣大的領(lǐng)域中縱橫,實現(xiàn)其內(nèi)在性。它就是自然的本質(zhì)。在此,我不想夸大人的作用。意義即使有,也并不意味著總是要尋找它、逼迫它、抓住它。意義是自由的,而自由在本體之外。
伙伴
數(shù)十年之后,我終于第一次見到了童年時的伙伴。我沒有開口叫住他。他領(lǐng)著小孩正與妻子散步。我無法鍥入當(dāng)下的關(guān)系之中,我停留在過去。我根本就不可能開口叫他。只能看著他遠去。我們兩個,到底是誰深陷其中?世界以極大的耐心還在等待著什么?現(xiàn)象世界不值一提。某個人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時刻總是只能被詩人紀(jì)念(對于女孩子來說是她最美的時刻)。比如魯迅心中的閏土?!拔以陔鼥V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比如彼特拉克心中的勞拉?!懊利惖氖ツ干砼脊?,頭戴星星綴飾的花環(huán)……”
I
I
我是誰?這樣的提問沒有意義,但是這個句子并不算錯。我是我。這樣的回答沒有意義,并且這個句子也幾近于無聊?!拔沂俏?,我是我,我是我?!薄サ吕娜宋镌诮^境中喊出的九個字沒有意義。
存在者如何找到我這個字?同樣不是積極的提問。真正的秘密是:與我平行的那些字——吾,余,予,朕,孤。這些共同的人稱主體定向突破,呼應(yīng)了百變其身的傳說?!暗虏还卤赜朽彙保移荒苁枪?,無論是出于道德上的謙卑還是存在中的謹(jǐn)慎,孤都令人不能快慰。而那個偏執(zhí)的朕,遷于喬木,滿足了帝王的口感,但是它從來都沒有遺忘那種作為第一人稱的寂寞。接下來,我周旋于吾、余之類,繼續(xù)尋求語氣上的援助,無論是今者吾喪我、還是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都是在我的內(nèi)部循環(huán),至于這種循環(huán)有什么樣的企圖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卻悄悄的在我后面加了們,企圖擴大問題的影響。與此同時,I與me也在狡猾的擺脫對方,而其實大可不必,最重要的不是們,還是我。
Idea
麥哲倫橫渡大洋之際,另一個我——在一個真正的內(nèi)陸國家無所事事。但是,我沒有放棄觀察。我深知,人的秘密隱藏在他們一生都無法擺脫的命運當(dāng)中。智慧有時完全沒有發(fā)揮作用,它就耗盡了。茨威格說的好:“這無關(guān)乎人,關(guān)乎命運?!泵\,這個被雨果刻在石頭上的拉丁字母,隨后它又與海水一起波動。如果,命運確實就是禮物,可以說它來的正是時候。聶魯達承認(rèn)自己歷盡滄桑。但是當(dāng)初,究竟有誰祈求過什么嗎?誰對天起誓撒下了彌天大謊?面對真正的龍,那至大的光明,人勢必昏眩,一種無法接受的真理最好是讓它永遠呈現(xiàn)于幻想。如同上帝,如同Idea。
J
偈
佛教稱詩為偈,稱文為莂。詩史中最著名的偈是慧能作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贝速梳槍ι裥恪吧硎瞧刑針洌娜缑麋R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倍?。前者是頓悟,后者是漸悟。最后,這兩首詩中所顯示的得到真諦的不同方式分裂了禪宗,形成了南能北秀(南宗北宗)的局面,遂使禪宗在六祖之后再無七祖!后來,佛門作偈的風(fēng)氣愈演愈烈,作的也越來越空洞,雖然出現(xiàn)了像皎然那樣寫過《詩式》的極有見地的詩僧也無補于事。后來終于有一個笑話,大慧杲臨滅時,時侍僧了賢請偈,師厲聲曰:“無偈便死不得嗎?”援筆曰:“生也恁么,死也恁么,有偈無偈,是什么熱大?!睌S筆而逝?!@是一個極端的例子,而且他最后還是寫了幾句!在辭世之時竟然還是這么無奈!可話又說回來,本來我對偈語一向是抱有好感的,那卻是因為《水滸傳》。可愛的魯智深于六和寺安度他的晚年,有一天聽到錢塘江的潮信聲,這才想起師傅智真長老送他的法偈:“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庇谑倾逶。瑹鹨粻t好香,完美的辭別,也不等宋公明哥哥的探望。我們魯先生最后所作的頌偈是:“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里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繭
血肉之軀,不待作繭,羅網(wǎng)天地,究竟心靈。奈何?世界試圖引導(dǎo)我們放棄直接理解的要求??v感天動地,亦不能從頭說起。存在于剎那間常常表現(xiàn)出驚人的詩意,此種詩意有時甚至十分殘酷,伴隨著人類的迷惘與日俱增。仿佛勃起,陽具的亢奮毫無征兆。出其東門,有女如云,真是不小的打擊?!澳苁挛串呂崞湔l?”血肉之軀亦非真相,過去與未來早已棲息于一片“和平之地”,它迎接葬送,安忍堅固,足以啟發(fā)我們洗心革面。心跳,作為在場的監(jiān)督迫使人生要求精確,要求一步到位。這一切正如中鋒用筆,千古不易。
今天
我的任務(wù)是:讓今天結(jié)束?!霸苼須饨游讔{長”,我甚至用不著寫出這樣的句子,我對今天沒有信心。今天,我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文章中有多么頻繁的使用“我”字。對于一個只有內(nèi)心生活的人來說,我,幾乎是惟一的借口。這種片面的表達企圖營造出一個完美的天地簡直不可能。今日,吾喪我;今日,世界仍然沒有找到它的方向;今日,地球盲目的自轉(zhuǎn)否定了未來。
拒絕
拒絕那些迎面而來的東西。拒絕詞語,讓它們回到辭典。拒絕攜帶,完璧歸趙乃是一種人生的傳說。我沒有忘記孟法師的碑文:“時歷夷險,懷趙璧而無玷;年殊盛衰,鼓吳濤而不竭?!薄@只能是一種蓋棺定論的人生理想,如果涅槃路遠如果解脫緣深,那么此種傳說恐怕就更加的使人留戀了。我們無法再次回到現(xiàn)場,所以也就無法拒絕傳說。出于謹(jǐn)慎的拒絕導(dǎo)致了信仰的懷抱虛空,而人生,我們都知道,那是一種需要建立在更加虛空的基礎(chǔ)之上的微塵。在此,虛空成了一種真正的基礎(chǔ),而非一種修辭。一切都要在虛中誕生,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未來的世界屬于詩人,未來的世界已被他們攝住。紛錯的萬物一旦打開回歸的正途,和諧的永恒就將落實在虛空。自有一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此輕非物非心。雨果說的好,“海和命運隨著同樣的微風(fēng)波動?!贝藭r,如何拒絕,成為首要的難題。詩人的一生何其漫長,他們在錘煉拒絕的手段。
K
可笑
所謂的尋找“自己”,是多么虛假的事件呵(無論這個自己是什么自我、自身、自由等等),而尋找一個曾經(jīng)認(rèn)識的人尤其可笑。號碼背后的人并不值得期盼,那并不是你要找的人。你曾經(jīng)過所有的你,如果這話仍然有效,那么你就知道,他人與你吻合的機會并不多,曾經(jīng)認(rèn)識并非今日仍要追尋的理由。并且,今日已經(jīng)沒有再認(rèn)識的必要了。相遇并非緣分,而正是為了了斷此種機遇??瓷先M足它,其實斷送它。這有點像婚姻與性欲的關(guān)系。吉勝利說:“呼死于吸,吸死于呼。”呼吸尚且如此,在生活中何必又強求某一個人呢?號碼背后真的有人嗎?這不是問題的關(guān)鍵。世界上從來沒有如此便捷輕易的手段,讓你得逞。號碼并不意味著可能。這不同于點菜。短信群發(fā)是一個反證,人們稱之為垃圾信息。性愛一詞的重點仍然是愛。如果重點是性,那勢必停留在動作上,那么,“現(xiàn)代性”三個字就出現(xiàn)了。如果動作與回憶有關(guān),那么古典時代就結(jié)束了。今夜,既沒有動作之美,也沒有成人之樂。
哭泣
《全梁文?張融遺令》:“以吾平生之風(fēng)調(diào),何至使婦人行哭失聲。”——想我今生的風(fēng)調(diào),還不致于使你們傷心;而你們的哭泣,有損于我的聲名。生而為人,肯定已沒有更多的缺陷,這本身就是完美主義者的頌辭。
狂喜
在熟悉的環(huán)境當(dāng)中創(chuàng)造陌生,我簡直狂喜。如同在生活中欣賞女人。在女人的身上發(fā)現(xiàn)陌生,我簡直狂喜。如同在照片上想像童年的無知。在自己生命中追溯童年,我簡直狂喜。如同在他人的故事中探索奇跡。在奇跡中回到現(xiàn)在,我簡直狂喜。如同在女人中找到了母親。
L
歷史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薄谑牵绹娙怂罅_說:“歷史即吾人垂釣之溪?!庇钟腥苏f歷史就是與過去無休止的對話。也有人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更有人說歷史就是我口中說出的事情,而我能說什么則非我所能預(yù)見。甚至有人說歷史是小姑娘任人打扮?;蛘咭灿懈哪恼f歷史被閹割以后只能聽到小便的回響(已沒有創(chuàng)造力)。更加急促的類似的描述出現(xiàn)在高行健的小說《靈山》中。他這樣寫道:“歷史是謎語。也可以讀作歷史是謊言。又可以讀作歷史是廢話。還可以讀作歷史是預(yù)言。再可以讀作歷史是酸果。也還可以讀作歷史錚錚如鐵。又能讀作歷史是面團。再還能讀作歷史是裹尸布。進而又還能讀作歷史是發(fā)汗藥。進而也還能讀作歷史是鬼打墻。又同樣能讀作歷史是古玩。乃至于歷史是理念。甚至于歷史是經(jīng)驗。甚而還至于歷史是一番證明。以至于歷史是散珠一盤。再至于歷史是一串因緣。抑或歷史是比喻?;驓v史是心態(tài)。再諸如歷史即歷史。和歷史什么都不是。以及歷史是感嘆。歷史啊歷史啊歷史??!歷史原來不是歷史,怎么讀都行,這真是個重大的發(fā)現(xiàn)!”——所以,不要說歷史,要說在循環(huán)中仍然不可能接近的真相。張岱論明史云:“國史失誣,家史失諛,野史失臆,故以二百八十二年總成一誣妄之世界?!倍呵锕騻髦性缇吞嵝堰^了:“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薄獨v史啊歷史,我已經(jīng)不說了,但為何已習(xí)慣了追尋你,為何又于無人處落淚!
戀愛
至此,一切就緒。就是沒有女人。我不想說,就是沒有你。你是誰?我勢必陷入自己的圈套。我只能說,我仍然在奢望你回來??墒悄阏娴囊獊恚覅s仍將拒絕。第二次拒絕。第一次是針對另一個你。那時我以為不會有第二次。我自以為不會再給任何人機會。但是我卻仍然在經(jīng)營一個圈套。仿佛無限的時間都要分解你。我不敢確指任何一個你大聲叫停。我將這一切稱為以靜制動。同時也識破了此種詭計。我聽見一個聲音說動也很好。那時候,我才剛剛認(rèn)識你。一味的,只是想要你的身體。管它動靜。我如此卑鄙,利用你,打擊你。仿佛急切的想讓你看透我,然后否定我??墒悄信g尤其沒有公平,戀愛的發(fā)生真是千奇百怪。你使一個惡人甚至沒有用他最壞的手段就得逞了。你毫不懷疑自己的判斷。你說過,你僅僅是要檢驗一個人能否堅持(哪怕是偽裝)到底?今天看來,我們的確不是在戀愛,我們索要更多的東西,我們抓住了世界的把柄,我們就是跟自己過不去,我們驚奇的發(fā)現(xiàn)了隱藏的自我,一個永恒的秘密。然后,在這個秘密面前揭露對方,其實是摧殘自己。原來,死亡與不朽,折磨人的手段如出一轍。就好像王牌既是王本身,又可以代表任意一張哪怕是最小的牌。王強調(diào)自己的同時,甚至毀壞降低自己。王在每一張牌中實現(xiàn)(重復(fù))著自己。雖然,我們并未要爭著作王,但是我們太想知道彼此究竟誰是王?這哪里是戀愛。但世間男女除了戀愛,還有其它追問方式嗎?我們在配合此種連環(huán)妙計。窮盡了語言、聲音、動作,然后放心的出賣了自己,如此徹底,連對方都吃驚。這哪里是戀愛?今天,我終于可以這樣反問之時,我仍然懷念你。因為時空成就了一件更奇妙的事,而我也無法拒絕此種奇跡:戀愛的后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種尷尬使得一切訴說都好像是自言自語?,F(xiàn)在,我不管你身在何處,都萬無一失。存在將人類推上了高潮。我永遠不會忘記世界的真相是一多無礙。——或一或多,一是我們,多是男女。無論如何,都包括了我和你。
六經(jīng)
六經(jīng)當(dāng)看作一部書來讀,無論是六經(jīng)皆史、六經(jīng)皆文,等等,都說明了這個問題。饒宗頤說,古代詩用于樂,而樂備于禮,故詩、禮參讀,方可識其大端,否則只為文字所限,終隔一層。古人于文字十分敬畏,文字背后的寓意要先搞清楚,這不僅僅是小學(xué)工夫,還須通經(jīng),經(jīng)就是此等文字貫徹落實之處。文字導(dǎo)源于心靈,故天地間只有一種文字,不曾磨滅,當(dāng)尋繹此等事業(yè)之所在。又,新出土的《詩序》中說:“詩亡吝志,樂亡吝情,文亡吝言?!薄@是徹底的來講,故能如此通脫。志之所在即情之所在即言之所在,三者全部敞開,皆展現(xiàn)為純粹之人性理想,此為儒家文藝學(xué)之最高宗旨,誠內(nèi)在而超越。超越于文藝,內(nèi)在于人心(生命感)。如此則不必再爭許多俗解謬誤,亦無許多假矛盾假沖突矣。
輪廓
真理只有一個輪廓而已!甚至非概念本身所能澄清,真理在轉(zhuǎn)移。我寫過這樣的句子:“有一天某人手撫朱弦秘密追隨轉(zhuǎn)移中的真理,從容覺醒的歌者甚至認(rèn)為他的歌唱可以稍息?!薄敲?,我們所廓清的東西正是真理的邊界。這總算是對自己有所交待。
倫理
吾今日于《孟子》獨取萬章上“舜往于田號泣于旻天”一章。也許文明修飾過的倫理(人生)能使我們降低對命運的驚奇感。也許不能。我們?nèi)匀粚γ\感到萬分驚奇。有時,我們別有用心的使用“他人”一詞,替代“命運”這個赤裸祼的表達。四千多年以前,大舜對生存進行哲學(xué)式的審視之后,發(fā)現(xiàn)凡舉世間一切功名富貴俱不足以消解其存在之思,追溯生存現(xiàn)象之初,則父母如天亙于當(dāng)時,“號泣于天于父母”,此之謂也。司馬遷說:“人窮則反本,反本則莫不呼其父母。”蓋父母者,天也。天之原始意象遂化為父母之形象,遂衍為日月推遷、天地交泰、寒來暑往等等,皆是吾人之天。故天者,先天后天。后天者吾身之天,先天者吾父母之天也。雙重上天,追溯的同時拒絕一切水源,所謂上游,此之謂也。不獨為水之上游,亦人之上游也。然舜在追溯之時亦同時開創(chuàng)其事業(yè),所謂功名富貴者是也。他在否定之時創(chuàng)造出他的世界,惟天為大惟舜則之,惟舜為能通天下之志!圣人與天同行,不獨有追溯之能力,亦有不息之熱情。這樣,他終于在回歸之時就能落實了他所有的理想,而理想之附庸如功名富貴之類,更不在話下。蓋彼類俱不屬生存本原問題,或者只是生存現(xiàn)象繽紛于吾人生命中耳,特借吾人之活動引發(fā)其全部印象與可能性之價值。然此種活動,或者亦將為生存內(nèi)容之大概。如此則不至于偏頗,以證得吾人在否定之時亦有肯定之力量。詩云:“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此之謂也。蓋流逝之時未曾放棄,否定之象轉(zhuǎn)成無限肯定之實。如此種種寓義與聯(lián)想,端在吾人之取舍耳!子曰:水哉水哉!此之謂也。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