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 儉
“語言”學校有個小家伙叫常思語,因為兩年前他在班上作檢討的第一句話是:“同學們,我這次在桌上亂刻字,是大姑娘坐轎子——頭一回!”教室里哄堂大笑。從此常思語的名字就變成了“小滑稽”。
今天他是履行“合同”為同學們講學。只見他頗為嚴肅地走上講臺,可不知為什么,他再嚴肅,同學們還是覺得很好笑。你看他清清喉嚨,硬邦邦地行了個隊禮,好多同學已忍不住笑出了聲。
“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兩年前,我是吃麻油唱曲子——油腔滑調(diào),你們叫我‘小滑稽,真是兩個啞巴見面——沒話說?!?/p>
“后來,經(jīng)過老師的多次幫助,我有了轉(zhuǎn)變?,F(xiàn)在,在背后還叫我綽號的,是盤里擺鴨蛋——有數(shù)的幾個。我找這幾位同學談了心,最后我們訂了‘合同,只要我做一次歇后語講座,他們保證不再叫我的綽號?,F(xiàn)在,我就給同學們講講歇后語的知識?!背K颊Z正兒八經(jīng)地講開了:
歇后語是一種群眾語言,它具有鮮明形象、生動活潑、幽默風趣等特點。恰當?shù)厥褂眯笳Z,可以使寫、講、演收到較好的表達效果。
歇后語可分為四類:
諧音類是在它后一部分,由原來的一個字(或詞組),引出并使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另一個字(或詞組)的意思。在書面上具體使用時,為了方便讀者,往往把諧音的字放在前面。如:
大肚子踩鋼絲——挺(鋌)而走險
火車碰頭——出鬼(軌)
喻事類是用實在的或想象的事理作比方。如:
盤子里生豆芽——扎不下根
六月里做棉衣——早作準備
喻物類是用實在的或想象的物件作比方。如:
眉毛上的豬膽——眼前苦
喇叭的兒子——小廣播
故事類是借群眾熟悉的典故、成語、歷史傳說以及寓言或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作比方的。如:
孔夫子掛腰刀——不文不武
張飛放嚴順——粗中有細
在實際運用歇后語時,我們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禁止濫用。歇后語是“調(diào)味品”,不是“主菜”。使用時應(yīng)掌握分寸,適可而止,不能一味堆砌羅列。同時,要與講話的場合或所寫文章的體裁內(nèi)容相適應(yīng),不能隨便亂用。
二、注意普遍性、通俗化。歇后語被廣泛應(yīng)用,有的用于天南海北,有的只用于部分地區(qū)。
三、弄清詞性,注意感情色彩。歇后語有褒義、中性和貶義之分,使用時不能混淆。
常思語越講越有勁,大家也越聽越高興。
同學們,只要我們精心選擇,恰當使用歇后語,就能使思想表達得更加鮮明準確,語言顯得更加豐富多彩。
以上說得不對之處,請大家指正。
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