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萍
我從小生活在達茂旗百靈廟鎮(zhèn)。“文革”之前,我們這個邊陲小鎮(zhèn)對外開放,雖然只有一所小學,但是學習氛圍比較好,我們這些孩子們常常能見到外國人到學校訪問。
記得小學三年級的一天下午,我的老師抱著一摞書站在我們的面前,發(fā)到我手里的是一本小人書。大概的內(nèi)容記憶模糊,可彩色封面中的一位旅行家卻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站在99層高的樓前,仰面往上看,一只手摁著帽子,身體正向后倒下去。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了和課本不同的書籍,從此每個星期,有兩個下午老師會給孩子們看兒童文學書籍,這也是我最盼望的事情,沒過多久“文化大革命”開始,這樣的事情就永遠從那個小鎮(zhèn)消失了,但想要看書的念頭卻留在了我的心中。
鄰家的大女兒有一雙又圓又亮的黑眸子,愛說愛笑,是一位可愛的姑娘。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帶我進了她家的小涼房,竟然驚奇地發(fā)現(xiàn),頂棚的木吊架上放置的全是書,在她的允許下,我在書堆里挑了本又薄又小有插圖的書,她有意流露出,她的父親絕不愿意讓人知道他的家里有書這回事,強人所難的那種不安心理壓過了我特別想再借下去的愿望。當時,給我的感覺,他們家并不重視那些書,那間進去連身也轉(zhuǎn)不過來小的可憐的房子里,那么多書卻放在搖搖欲墜的吊架上,書全被土埋了起來,有些書被漏進去的雨水給完全毀壞了,小房子也隨時有倒塌的危險。那間小涼房里的藏書對我的吸引力太大了,常常讓我為之激動、坐立不安,多么想親手整理一遍,看個究竟,無奈我也只能翻來覆去看我家那本《南線巡回,北線凱歌》。
1972年,“禁書”悄悄在我的同學間傳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雨果的《笑面人》、司湯達的《紅與黑》,就是在那些提心吊膽的日子里看完的。一般只有一天的時間,藏在被窩里通宵達旦地看,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雨果書中那位主人公離奇的身世和他那張?zhí)厥獾拿婵祝y免誘發(fā)我胡思亂想,引起我看更多書的愿望。
1974年,我離開了小鎮(zhèn)。
1975年“禁書”重新出版發(fā)行,直到1978年,我才買得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書。我斷斷續(xù)續(xù)看了二十年,在這期間,我經(jīng)歷著人生的磨礪,婚姻、家庭、孩子,我不知如何面對這一切,不知怎樣對待他人,不知怎樣看待這個世界,怎樣活著才是善的,婚姻的價值是什么,人的個性能不能存在,我對生活的茫然,對活著的茫然到了極點,我變得越來越孤獨,內(nèi)心的痛苦折磨著我,在寂靜的夜晚,我捧著《安娜·卡列尼娜》,看著首頁上托爾斯泰老先生那副莊嚴的肖像,我注視著他的眼睛,請求先生是否能解答我的這些疑問,我似乎或多或少、或淺或深地處在了主人公——列文超現(xiàn)實理想主義者的境地,和列文在人類心中最神圣的地方發(fā)生碰撞、產(chǎn)生共鳴。
“人們在若干世紀苦心思索所獲得的惟一的最好成果是在無限的時間、物質(zhì)、空間里,人只不過是一個水泡而已?!痹趦|億萬萬個水泡中,我這個小水泡又算得了什么呢。
“人,不應該為了欲望而活著。”
“如果,善有目的那就不是善,如果善有結(jié)果、有報酬,那也就不是善了?!?/p>
雖然,我沒有找到明確的答案,雖然,在我的心里最神圣的地方和他人之間仍然有一道鴻溝,但卻鼓起我生活下去的勇氣,對自己的一些決定有了把握,也突然地發(fā)現(xiàn)秋天飄舞的黃葉原來是大自然多么完美的一篇杰作。
通過《安娜·卡列尼娜》,知道了偉大的歌德等外國詩人,我買到歌德的自傳《詩與真》、愛克曼的《歌德談話錄》??赐赀@兩本書又連帶出許多的哲學家、文學家、社會學家。詩人有:盧梭、柏拉圖、斯賓諾莎、吉辛、吉本、克爾凱戈爾,等等。我不停地買他們的書,書基本是從地攤、書攤、舊書店,還有其他渠道買得。我配備了裝訂線、錐子、剪子、膠水及厚紙張。當尋覓了好久終于買到了我要買的書,經(jīng)過修補裝訂,整齊、干凈、美觀、樸素地放在了我的面前,其中很可能為了這本書還舍棄了幾天的菜錢,小心翼翼打開書,扉頁上甚至還有前主人的手跡,你想我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華燈初照,夜晚來臨。我從書架上拿下一本書,坐在一個不是書房的角落里,安詳、靜謐、柔和的燈光,一杯清茶,定然陪伴我看到很晚很晚。
在偉大的思想家豐富的知識中,我的收獲雖然像愛克曼所說“就自覺仿佛一個小孩兒,伸著兩個巴掌去接使人神怡氣爽的春雨,雨水卻多半從手指縫中漏掉了”。
但書卷是帶我到別人的心中,到別的民族當中去的窗口。經(jīng)過這個窗口,我便可以從現(xiàn)在這個窄小的世界中走出,從那毫無結(jié)果的對我自身的沉思籌劃中逃出,也得到了了解自己和了解別人的經(jīng)驗。
書卷也是我得知過去的惟一方法,《杰克·倫敦傳》、《馬克·吐溫傳》、《富蘭克林自傳》、《卓別林自傳》,使我得以見到消失了的美麗的一面。人類都有共同的地方,普魯斯特先生告訴我:“一個人一張嘴,你就可以斷定他想說什么,因為我們只需看他的衣冠,不必看他這個人就知道他的感情?!?/p>
他還告訴我:“友情對我來說,是放棄自我,就連作為友誼表現(xiàn)形式的交談本身,也是非常膚淺的胡言亂語,讓我們一無所獲,我們閑聊上一輩子,什么也不用說,只要無限重復一分鐘的空虛即可?!?/p>
這些話使我的心變得輕松和踏實,不再懷疑我的行為準則。
盧梭《新愛洛伊絲》中的幾封信,那是值得抄下來掛在墻上的。它會天天提醒你,如何看待錢財,如何治家,家里來的窮人、富人、老人、乞丐該如何對待,如何綠化居所。 三十年,在不斷地買書的過程中,我懂得了好的版本,好的書籍及那些優(yōu)秀的、了不起的、該感激不盡的翻譯家,我們能讀到眾多的、偉大的思想家的書,得到的恩澤,全靠才華橫溢,又有良知、又有德行的譯者們的努力和奉獻。
〔責任編輯 阿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