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明 文長安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有助于培養(yǎng)“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但這門課程內容多、范圍廣,涉及機械制造的各種工藝方法和零件加工工藝過程及裝配的基礎知識,和生產實踐關系密切。而技校學生一般是初中畢業(yè)生,他們感性認識差,本工種以外的實踐經驗少。因此,在講授本門課程時,要充分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原則,多組織學生現場參觀,進行現場教學。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一切理性知識都來源于實踐,感覺和知覺都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大腦產生個別屬性或整體的反映。人們認識世界,首先必需感知世界,必需通過感覺和知覺獲得豐富的材料,沒有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就不可能深入地認識世界?,F場參觀和現場教學能使學生將書本知識同生產實踐結合起來,在眼看、手摸、耳聽的觀察過程中,獲得機械加工中各主要工種的加工工藝、工作范圍、主要設備、工件裝夾定位、測量調整等認識,從而加深對書本知識的感知和理解,并且有助于促進學生內化、遷移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體驗、感悟得來的知識將真正植根于心,掌握牢固,為以后的生產實踐打下良好基礎。
下面談談如何組織《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的現場參觀和現場教學:
一、確定課題
這是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必需根據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教學進度選擇恰當的課題。課題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綜合的,單一課題如車削加工,綜合課題如冷加工工藝。教師要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認真準備,明確現場參觀和現場教學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并考慮具體的教學方法。
二、考察現場
課題確定以后,根據課題和實際情況物色適宜的現場,教師要對現場進行考察,充分熟悉現場的有關情況。還要同現場的主管領導和工作人員進行聯(lián)系,取得他們的合作與支持。如果需要技術人員或工作人員進行講解或說明,可事先擬定計劃,研究教學任務,讓他們做好準備。
三、動員學生
講清現場參觀和現場教學的時間、地點、目的、要求、范圍、工種,使學生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特別要強調紀律和注意事項,宣講有關紀律和制度,以安全、有序、不影響生產和教學為原則,保證現場參觀和現場教學的順利進行。
四、合理分組
為了保證教學效果、便于組織管理,需將一個班級的學生分成數組,分數次進行現場參觀和現場教學,并指定組長,協(xié)助教師進行教學。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程度、性別、性格等因素進行合理分組,要根據學生學習程度差異、性別不同、喜好動手與否、善問與不善問、性格內向與外向等方面進行搭配,以起到組員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補充、相互影響、相互激勵的作用。
五、開展教學
教師要親自帶領學生到現場參觀或進行現場教學,做到邊看邊講解,或邊操作邊講解,必要時可請技術人員或現場工作人員講解。教師要根據課題內容區(qū)別對待:若課題是冷加工工藝方面內容,教師要首先組織學生對照零件圖看工件,然后觀察在一臺機床上加工零件的全過程,包括工件的裝夾定位、機床操縱、切削運動、測量檢驗等,還要讓學生觀察各種機床的構造組成;若課題是熱加工工藝方面的內容,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認真觀察各種工藝過程,還要確保他們仔細觀察熱加工工藝所用設備、工具、材料等。若課題是裝配工藝方面的內容,教師要首先組織學生觀察組件裝配、部件裝配和總裝配,然后組織學生觀察機器的調整、精度檢驗和試車。每到一個現場,教師或者現場講解人員都應該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觀察;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要及時給予解答。通過這樣的現場參觀和現場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得到印證,進而得到鞏固和發(fā)展。
六、討論總結
這是深化、升華知識,檢驗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F場參觀和現場教學結束之后,教師要提出一系列明確的問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并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力求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得到進一步深化和鞏固。
通過多次的現場參觀和現場教學及討論總結,使學生對機械制造工藝過程有了較全面、深刻、透徹的理解,對課堂教學進行有力的補充,這種教學方式深受學生歡迎,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河南省許昌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