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方斌建議廢除煙草專賣制度
煙草專賣制度一實施,煙價肯定高,煙價高,消費者利益就受到損害
1997年7月3日,國務院頒布《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正式標志著我國開始實行“統(tǒng)一領導、垂直管理、專賣專營”的煙草專賣制度。這一制度的最初實行,是為了效仿國外,在我國建立起煙草買賣的規(guī)范化市場。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已成為了《控煙公約》簽約國中唯一仍在實行此項制度的國家。
2009年5月21日,廣東商學院教師鄒方斌撰文,指出煙草專賣制度的種種弊端,并建議廢除煙草專賣制度。應該怎樣看待煙草專賣制度?該制度對我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是否到了該壽終正寢的時候?就這些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鄒方斌先生。
受訪人鄒方斌實習記者李少卿
1
就你了解,我國最初實行煙草專賣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鄒方斌:“煙草專賣”主要有兩個立法目的,一是“要維護消費者利益”;二是要保證國家財政收入。但這兩個目的是很可疑的,事實上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煙草專賣談不上維護消費者利益,煙草專賣制度一實施,煙價肯定高,煙價高,消費者利益就受到損害。
2
目前我國的煙草稅收,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鄒方斌:煙草稅收中最不合理的,是征收20%的煙葉稅了。大家知道,2006年中央廢除了農業(yè)稅,這是一個創(chuàng)舉,標志著征收了幾千年的“皇糧國稅”的終結,對于減輕農民負擔意義重大。但遺憾的是煙葉稅并沒有因此停止征收,煙農也是農民呀,不能為了增加財政收入,而歧視任何一個社會群體。
3
據你觀察,煙草公司如何將大部分稅負轉嫁給消費者和煙農的?
鄒方斌:煙草專賣制度下,煙葉由煙草公司統(tǒng)一收購,其他人收購是違法的,煙農在交易中處于弱勢地位,沒有選擇余地,只能把煙葉賣給煙草公司。煙草公司憑著自己的買方壟斷地位,盡量壓價好了,煙葉價格一壓低,事實上就相當于煙葉特產稅幾乎全由煙農來承擔了。
4
那消費者呢?
鄒方斌:從消費者角度看,香煙有其特殊性,一般的香煙消費者都有一定的品牌忠誠度,消費者的選擇余地不大,煙草公司就可以把消費稅轉嫁給消費者。
5
煙草專賣制度對我國各地政府的地方保護主義思維有影響嗎?
鄒方斌:1994年開始實施的分稅制及其后的調整,確定了中央與地方“基數(shù)固定,增長分成”的財政分配方式。再加上煙草行業(yè)的高額稅收,主要是在生產環(huán)節(jié)征收,比如增值稅和消費稅,本省產量與規(guī)模越大,煙草稅收對地方財政收入的貢獻越大,這就大大鼓勵了地方保護主義行為,各地想方設法壯大“本地煙”,排斥“外地煙”。
6
在我國,壟斷行業(yè)大部分屬于暴利行業(yè),分配不均問題一直存在,為什么你要研究、批評煙草行業(yè)?
鄒方斌:我走過很多地方,往往能看到所謂“煙草專賣 利國利民”的標語,有些地方滿大街都是,這是煙草行業(yè)把自己弄得看起來具有合法性,其實,煙草行業(yè)本來不該有任何特殊性。
7
煙草稅收在世界很多國家都是很重要的稅收途徑,如果取消煙草專賣,是否會對我國的稅收產生影響?
鄒方斌:就發(fā)達國家而言,政府財政收入對煙草稅收的依賴越來越小了,但發(fā)展中國家包括我國,政府財政收入對煙草稅收的依賴確實比較大。取消煙草專賣制度和煙稅收入減少,還不是一回事,專賣制度下除了明稅之外,還有暗稅,比如上面提到的中國煙草總公司商業(yè)企業(yè)15%的稅后利潤提成。
8
我國煙草行業(yè)目前存在特殊的利益分配模式嗎?
鄒方斌:通過煙草專賣制度創(chuàng)造了高額的壟斷租金,其中包括政府獲得的財政收入,中央政府占到8成,地方政府占到兩成,再就是中國煙草總公司的分成(占煙草商業(yè)企業(yè)稅后利潤的15%)。壟斷租金的一部分,還被擁有權力的官員所攫取,比如通過煙草零售許可證、準運證的審批和發(fā)放,撈取個人好處,剩下的就表現(xiàn)為煙草行業(yè)過高的工資與福利了。
9
一方面要控制吸煙,但另一方面也要保障稅收、保證煙農的合法收入,這本身就是一對矛盾,怎么處理?
鄒方斌:要真正保證煙農的收入,就得取消煙葉稅及煙草專賣制度。至于控煙,我認為主要是靠加強對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
10
那什么樣的市場模式才適合我國呢?
鄒方斌:我國究竟采取哪一種管制模式,一是取決于當前的制度現(xiàn)狀,通過漸進改革的方式,逐步取消專賣制度,培育公平競爭的煙草市場是最重要的。二是取決于人們對管制的認識。
我個人認為,對煙草管制太多并不是好事,即便是美國那樣的模式,比如不斷要求增加煙草稅收,低收入的人群反而會轉向低劣的假煙與黑市煙。嚴厲的控煙政策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本想要保護的那些人,結果卻受到了更多的傷害,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