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平
玉茗風流四百年。四百年后,“上昆”將“臨川四夢”排齊結(jié)集上演,傳承非遺經(jīng)典,續(xù)接城市文脈,十分難得。值得注意的是,整出《紫釵記》在近代從未被上演過,此舉無疑是中國戲曲史上極有意義的一筆。
湯顯祖在談到他的“四夢”創(chuàng)作時曾說“因情成夢,因夢成戲。”《紫釵記》雖其夢的篇幅最短,但情也至深。它別于唐人傳奇故事原本,也別于湯顯祖本人早年所作傳奇《紫簫記》,人物性格作了改造,改悲劇為大團圓。這是湯氏“尚情”以至褒揚“至情”戲劇觀之必然。
《紫釵記》的故事情節(jié)并不復(fù)雜。唐代才俊李益與佳麗霍小玉燈會邂逅、花園定情。雖然他們的愛情和婚姻遭到以盧太尉為首的奸惡勢力的阻擾破壞,但男女雙方堅守初衷,終以黃衫豪客的出手相援、皇帝主持公道而獲得團圓結(jié)局。《紫釵記》中的李益性格主要是忠貞,但還帶有三分軟弱。黃衫豪客是湯顯祖期盼的“社會的良知”,當然這種期盼只是一種劇作家的心愿和夢想而已。
《折柳陽關(guān)》是《紫釵記》全劇的重頭戲,也是唱做最具功力的一折。李益奉旨遠征,瞿小玉在灞水之濱折柳相贈,因“柳”通“留”,有留戀之意,希望親人毋忘長安舊情,速去速返。這折戲典型地表現(xiàn)昆曲生旦戲載歌載舞的特點,以陽關(guān)道作背景,灞橋送別,兩小童面向而跪,茶盤里面放著兩只酒樽對飲,再現(xiàn)唐人禮節(jié),古意盎然。道具柳枝也得到了巧妙的運用,當“小玉”唱到動情時,按一般的處理就把柳枝交給“李益”,而“李益”在這里有一個創(chuàng)新。他想,如今的女生會親手做一些小飾物如五色繩等,親手給男生戴上,于是他讓“小玉”把柳枝系在自己的手腕上,于是折柳相送有了現(xiàn)代色彩。
后來,當小玉聽說戀人變心,便有了“怨撤金錢”的表演。她在舞臺上步步輾轉(zhuǎn),一腔三嘆,痛徹心肺。她揮撒的是金錢,祭奠的卻是愛情,動靜張弛,哀怨交加,沈昳麗的表演很有激情,也很有分寸。
《紫釵記》中的全部唱腔,是周雪華根據(jù)清代昆曲曲集《納書楹曲譜》編創(chuàng)的。北曲蒼涼,南曲纏綿?!蹲镶O記》始用北曲,又回南曲,南北合套,相得益彰。誠如俞振飛曾評說的那樣:“旋律纏綿悱惻,很具特色?!睉蛑杏械某~雖典雅難懂,但經(jīng)過演員聲情并茂的歌舞演唱,一般觀眾還是能夠欣賞的,又輔以精美的燈光布景,在整體舞臺呈現(xiàn)上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視覺氣質(zhì),把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有機結(jié)合,體現(xiàn)了“上昆”的藝術(shù)風格和特征。
在戲中,擅演才子的優(yōu)秀小生黎安塑造人物細致準確,亦文亦武,光彩照人;沈昳麗風神嬌俏,演出了女主角的幽懷曲意,人物思想感情跌宕起伏,層次分明。此外,吳雙(飾黃衫客)、繆斌(飾盧太尉)、陳莉(飾鮑四娘)三位實力派演員的助演,又為全劇增色,使整出戲更加好聽好看。這臺青春偶像版的昆曲演出總體是成功的。湯公若泉下有知,定會含笑頜首。
縱觀全劇,筆者感到結(jié)尾比較草率、黃衫客一出手,戲劇矛盾沖突便輕而易舉地得以解決了,老謀深算的盧太尉何以如此不堪一擊?紫玉釵如何回到黃衫客手中?……情節(jié)的交待尚不夠清晰。而且劇中有些場次的節(jié)奏過于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