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玉華
我國反腐敗歷史上,在已落馬的億元級貪官中,江蘇省蘇州市原副市長姜人杰案有著諸多與眾不同的特點。人們說姜人杰是人中之“杰”更是貪中之“杰”。讓我們從理性思考的角度分析姜人杰案的新特點,或許可以探索出幾點有效預防腐敗的措施來。
思考之一:運作土地高手必成貪中之“杰”。姜人杰在擔任蘇州市副市長短短3年期間受賄共計人民幣1.0867億元、港幣5萬元、美元4000元,平均每天受賄約10萬元。他以受賄金額最高的“江蘇第一貪”形象出現,其單筆受賄金額8250萬元也創(chuàng)下貪腐最新紀錄。2008年10月23日,姜人杰被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受賄罪判處死刑。
近幾年來落馬的貪官,大多是靠運作土地貪污受賄的,姜人杰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他的手段更毒辣,心更黑而已。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認定姜人杰受賄1億多元,在這些受賄款項中。只有2萬元與土地沒有直接關聯,其余受賄款全是從地皮上生出來的。姜人杰深知。只有抓到土地才能啃到大魚頭。據知情人介紹,2001年6月,位于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的一塊150畝土地因為多年未開發(fā),被蘇州市計委、規(guī)劃局、建設局、國土局等四部門會審確定為取消項目,報姜人杰審批??墒牵私軈s能變戲法般地把這塊土地運作給個人搞開發(fā),自己從中收取了一筆8250萬元的巨額賄賂??梢?,姜人杰真是個土地運作高手。
拿到土地的人叫顧文彬,是姜人杰的老部下,原是蘇州工業(yè)園區(qū)一個辦公室主任。2001年,正值房地產業(yè)抬頭之際,顧便想借機下海經商。顧某打電話給正在省委黨校學習的姜人杰,表示想搞房地產開發(fā)。懇請得到姜人杰的支持。2002年1月,顧注冊成立了蘇州鼎立物產有限公司,經營范圍為房地產開發(fā)經營及中介,銷售建筑材料、裝飾材料、五金、衛(wèi)生潔具。姜并未含糊,還真的給顧推薦了蘇州水利局在園區(qū)的150畝土地。水利局在上世紀90年代取得土地使用權后一直沒有開發(fā),迫于資金壓力,急于轉讓。姜告知顧??梢悦慨€約7萬元的價格買入辦度假村。并話里有話地說:“這個生意是我給你介紹的?!鳖櫼宦牣敿幢響B(tài):“事成后利潤我們平分?!?002年下半年,根據土地“招拍掛”的新政。超過2年沒有開發(fā)的屬于招標拍賣范圍的項目用地,一律由政府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水利局那塊土地也在被收回之列。但其時顧已買下那塊地,打算向蘇州工業(yè)園談判索賠。姜示意顧以外商的名義向市領導人反映問題。顧遂與一家香港投資公司搞了個假合作,然后以這家公司的名義給市委寫信,要求對其“度假村”用地作出補償。果然,事情引起重視,市委一位副秘書長被指派調查、解決此事。姜人杰進一步從中協調,使其在土地回收前辦下了土地證。
顧在辦好土地置換手續(xù)后,又在姜的牽線搭橋下,將90%的土地使用權高價轉讓出去,凈賺1.9億元。2003年10月底的一天晚上。顧到姜人杰家興奮地說:“那塊土地轉讓后我們凈賺了1.9億元,這全靠你幫忙!”顧某告訴姜:“公司賬上的8250萬元全部歸你!”
蘇州坊問稱姜家父子共同開著一個“土地專賣店”,其營業(yè)部就是福海拍賣行。姜人杰父子的巨額不義之財,絕大多數是從土地上生出來的。查處姜人杰腐敗大案。就是從房地產入手。官員一旦信仰喪失。世界觀、人生觀這個總開關出了問題,在權力失去監(jiān)督的情況下,不一定需要多長時間,很快就會把自己煉成貪官乃至大貪官。因此,在查處腐敗案件時。千萬不要以任職時間長短來評判某個貪官的貪腐程度,8250萬元的賄賂款不是一個晚上就進了姜的賬戶嗎!須知,貪官聚斂不義之財也是爭分奪秒。姜人杰在不到四年時間里就受賄一億多元,而且緊抓地產這個大魚頭不放。創(chuàng)造了日進十萬雪花銀的貪腐神話。由此可見,貪官幾乎沒有不喜歡運作土地的。短短幾年時間,姜人杰快速走過了從清廉官員到腐敗巨貪的人生裂變,其貪欲的膨脹可見一斑。當權力大棒揮舞到無所不能的時候。貪欲就如同密密麻麻的毛細血管,扎進成千上萬個投資項目里,并瘋狂地吞噬著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思考之二:天堂也出貪官。百官共廉不可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是自古以來國人對蘇杭二州的贊美。把蘇州比作人間天堂是有道理的。因為它不僅風景優(yōu)美,而且經濟發(fā)達,人文薈萃。2004年8月7日,時任蘇州市副市長的姜人杰突然被“雙規(guī)”的消息一經傳出。輿論為之嘩然。
人們議論紛紛,將焦點聚集于蘇州政壇,其中原因,倒并非姜人杰是多大的官,姜人杰也無非是個副廳級官員,在貪官隊伍中。官比他大的多得很。省部級甚至于更高級別的也大有人在:說姜人杰貪污受賄額高也不錯,但達到億元級的也并非他一人。就拿其他廳級貪官來看,少則數十萬數百萬元,多則上千萬元。幾千萬元也比比皆是。在經濟日漸發(fā)展、大案日漸增多的今天,人們倒也并不覺得怎么奇怪。人們最稀奇的是。蘇州,這個曾被譽為百官共廉的人間天堂竟然也出了個大貪官!
就在案發(fā)前的幾年內,全國各地的紀檢監(jiān)察機關、檢察機關的同行們紛紛云集蘇州,一撥撥前來考察學習當地的廉政建設先進經驗。這些取經隊伍都是沖著蘇州的百官共廉經驗而來的。所謂百官共廉經驗就是:20多年來,蘇州市(地)委書記中,沒有一人因腐敗問題受到處分:近10年來,蘇州市的歷任市委書記、市長、人大常委會主任、政協主席,以及下屬各縣級市四套班子的近百名一把手中,在任職期間也無一受到過黨紀國法的處分。
媒體宣傳蘇州是一所廉政干部學校,這里有一套獨特的教育干部的方法。形成了配套性、群體性、長期性的廉潔奉公的氛圍。一句話,蘇州在創(chuàng)造了經濟奇跡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廉政奇跡。
眾多媒體在解讀蘇州百官共廉現象時注意到了蘇州的歷史和文化。蘇州歷史上出過不少著名清官廉吏。如白居易、范仲淹、況鐘等,他們給后世留下了為官的楷模。古代賢者認為。一切貪污受賄、腐化墮落,皆因不知足而起。讓人民愛鄉(xiāng),知足。潔身自愛,隨時警示,防微杜漸,是古代蘇州政治的長處。
蘇州市向前來參觀學習的人介紹:蘇州出現百官共廉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創(chuàng)設了一套新的廉政制度,其主要著眼點有三條:一是調整權力結構。削減個人權力。對權力進行制約和分解;二是引進市場機制,讓權力使用的過程在公開、透明的情況下達到公平:三是運用經濟手段調動廣大干部的廉政自覺性。
誰想到,到了2004年10月,宣傳了幾年的百官共廉神話,居然被姜人杰擊破。從此,再也沒有哪家媒體宣傳所謂的百官共廉經驗了,絡繹不絕的取經團也就此止步。現實是無情的,姜人杰的落馬。宣告了蘇州百官共廉神話的結束。更嚴重的是,憑直覺和過去的經驗。像姜人杰這樣的腐敗大案。不可能是單獨作案的,更不可能是個孤案。據悉,姜人杰為了保住活命,“雙規(guī)”后咬出了其他諸多貪官。目前已經公開的是曾擔任十四年市財政局局長、后來提拔為市政協副主席的趙文娟和蘇州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許樹東。還
有城建、交通、市政、公用等部門已有多名官員被找去談話、協助調查或被撤換。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姜人杰案一審被判死刑。姜人杰提出上訴后,至今二審尚未宣判,他到底會不會咬出更多貪官,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近年來在人們的潛意識中形成了這樣一個概念,只要經濟搞上去了。就會一好帶百好,甚至于把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拔高為十全十美的典型。蘇州百官共廉神話的破滅說明,天堂照樣出貪官,經濟搞上去了并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貪污腐敗不是經濟薄弱地區(qū)的專利。經濟發(fā)達的地方照樣出巨貪。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城市。是不可能出現所謂百官共廉神話的。實踐告訴我們,黨風廉政建設,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必須抓得很緊很緊。
思考之三:能力強的官員,權力也不宜過度集中。姜人杰腐敗案中,有個十分引人注目的地方,組織上認為他能力強,讓他一個人分管13項工作。
在蘇州政壇上。姜人杰確實是個能人。1964年,不到16周歲的姜人杰高中畢業(yè),與其他同學一起到震澤附近廟港公社紅心大隊插隊務農。5年后的1969年,姜人杰被安排到所插隊的廟港公社紅衛(wèi)中學擔任教師。1974年6月入黨。他擔任的第一個領導職務是公社黨委宣傳委員(享受副鄉(xiāng)級待遇)。
到公社文化站工作后,幸運之神突然降臨到姜人杰頭上。著名社會學家、經濟學家費孝通到故鄉(xiāng)吳江調研,先后兩次到盛澤鎮(zhèn)調研小城鎮(zhèn)建設,均由姜人杰全程陪同。姜人杰為人機靈,深得這位后來擔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費老的賞識。
七十年代末,全國恢復高考,姜人杰未能如愿進入大學殿堂。到了八十年代初。錯過高考且年齡較大。但他卻成了有培養(yǎng)前途的機關干部,有機會被推薦到大學進修,拿了一個大專文憑。1982年,在費孝通的推薦下,姜人杰經過一定范圍的考試。被組織上派到南京大學經濟管理干部專修班學習。在畢業(yè)分配時。費老表示,如果沒有合適的位置給姜人杰,他將會留姜人杰在自己身邊工作。當時的吳江縣領導人當然不敢虧待姜人杰。1984年,任命姜人杰為上??p紉機三廠吳江分廠的廠長。而姜人杰呢。果然不負費老重望,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使該廠就成為吳江機電企業(yè)中的龍頭。
1987年4月,在工業(yè)這條線上有政績的姜人杰被調入吳江縣政府擔任副縣長。姜人杰給人的印象是“聰明、能干、有辦法”。
1990年,姜人杰被平調至蘇州市外經委任副主任、黨組成員。1992年升任江蘇省蘇州市外事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1998年任江蘇省蘇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外經委主任、蘇州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
2001年5月,姜人杰升任蘇州市副市長,分管城市規(guī)劃、建設、交通、市政公用等13大類工作,兼任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常務副總指揮、蘇州市城市建設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從一個公社文化站的干部發(fā)展到素有天堂之稱的蘇州市副市長,而且分管城建房產這一最有油水的行業(yè),在世俗的眼光看來,這應該是一個男人最成功、最有出息的體現。確實,他登上了最能發(fā)財、最讓各路富豪們臣服的金光閃閃的權力寶座。
但是,權力無疑是把雙刃劍。這把劍能夠體現人生價值、為民造福,但如果使用不當,卻會反受其害,被劍刃所傷。甚至亡命于劍下。
姜人杰被判了死刑。命運葬送于他畢生追求、曾經緊緊握住并以此為榮的權力寶劍之下。
2001年,正是蘇州市固定資產投資和城市建設的高速發(fā)展期。統(tǒng)計資料顯示。2002年,蘇州市的固定資產投資已經超過1000億。進入全國前列:2003年,蘇州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409億,僅次于北京和上海。其中,城市建設投資從2002年開始就大大超過100億元的數字。而2003年蘇州的國民生產總值為2802億。高速公路和城市建設是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部分。1998年以來,蘇州已建和在建的高速公路包括滬寧高速、蘇嘉杭高速、沿江高速、繞城高速等。2003,年,蘇州市全年高速公路投資計劃為31.25億元,姜人杰擔任蘇州市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的指揮長。由于蘇州城市建設飛速發(fā)展,幾乎每一項重點工程或計劃均與姜人杰多少有些關聯,并且最終都需要由他拍板或者落實。
姜人杰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把自己煉成億元巨貪,除了他本人的世界觀、人生觀這些內因在起主導作用之外,也與組織上看重他的所謂“能力強”,讓其權力高度集中、疏于制約的外因也不無關系,由于姜人杰分管的工作太多,集十三項大權于一身,且大多是涉及巨額資金的實權,他可以調動多種資源,周旋于多重身份,行賄者便看中他的身份含金量,以及姜的長期投資價值。
面對這無處不在的誘惑,姜人杰倘若能嚴格自律,謹慎用權,也不會把自己推上斷頭臺。然而遺憾的是,在物欲的誘惑下。姜人杰脆弱的思想防線不擊而潰,他不但徹底地露出了貪婪無恥的本性。肆無忌憚地公開索賄,甚至泛濫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倘若說別的腐敗官員受賄時,還有所顧忌或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話,姜人杰則是赤裸裸地大搞錢權交易。凡老板攬到了工程項目,老板就得付給他報酬。如姜人杰在出任蘇州市副市長的第二年。就公開向開發(fā)商索賄,并公然與開發(fā)商平分土地開發(fā)的利潤,其最大的一筆受賄款,就是接受開發(fā)商的利潤分成,而其資本就是權力。
實際上,姜人杰一案最值得人們反思的,便是在政府負責人員的安排上,存在分工不科學、權力過于集中的問題。雖然政府領導人的工作任務十分繁重,牽涉到方方面面。但在領導人的分工上,應當考慮到既科學合理又有利于預防腐敗的問題。然而,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姜人杰這個副市長一人就分管了城建、交通、市政、房改、房地產開發(fā)、人防等13大類工作,并兼任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常務副總指揮、蘇州城市投資公司董事長。這種權力的極度集中,使姜在蘇州成了一個呼風喚雨的人物,各種窺探的目光自然聚焦于他身上??梢哉f。這樣的分工在客觀上就為他大肆貪污受賄創(chuàng)造了條件。
姜人杰一案再次印證了這樣一個淺顯卻極易被忽視的道理:沒有監(jiān)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監(jiān)督的脆弱和乏力,往往就是權力尋租的開始。
于是,行賄者用金錢進攻他。最終將他拉下馬。要是蘇州真正能做到他們向外地介紹經驗時說的那樣,“調整權力結構,削減個人權力。對權力進行制約和分解:引進市場機制,讓權力使用的過程在公開、透明的情況下達到公平”。說不定姜人杰也不至于走到今天這一步。
思考之四:貪官子女暴富往往就是老子腐敗的舉報信。在反腐力度不斷加大,防腐措施不斷出臺的今天,許多腐敗分子都在用心鉆研腐敗的新花樣。姜人杰不愧為貪中之“杰”。他鉆研出的腐敗手法之一,便是讓兒子到前臺表演木偶戲,而自己則躲在后面牽線,堪稱當今時代的腐敗高手!
姜人杰有個寶貝兒子,名叫姜荑,1979年出生。他在南京大學工商管理系畢業(yè)后。先入蘇州歐萊雅(中國)銷售部做銷售主任,2002年1月入蘇州市協安貿易
有限公司任業(yè)務經理,在父親姜人杰擔任蘇州市副市長一年多后的2002年9月離開,開始經營一家名為蘇州福海拍賣行的公司。
檢察機關指控,2001年2月。姜人杰出任蘇州市副市長。當年,其子姜荑醞釀開拍賣公司,注冊資金至少要1000萬元。姜首次向開發(fā)商索賄,就發(fā)生在此時,并從此一發(fā)而不可收。檢方查明,姜以兒子的名義索賄或受賄2000多萬元。
問題首先出在姜荑掌控的福海拍賣行的注冊資金來源上。2002年春節(jié)后,姜人杰讓兒子姜荑開設一家拍賣行,但是需要大筆注冊資金和業(yè)務周轉金。姜人杰找到時任蘇州住房置業(yè)擔保有限公司總經理的陳峰。他是陳的頂頭上司。姜人杰兼任董事長的蘇州城市建設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是陳峰所在公司的母公司,陳順理成章地從公司賬上分兩次挪給姜荑1200萬元公款使用。為了掩人耳目,姜荑沒有出任福海拍賣行股東,而是被聘為總經理,以此達到在工商登記資料中隱藏身份的目的。姜荑在注冊完畢后。他沒有盡快把資金還回去,而是用這筆資金迅速地擴大自己的業(yè)務。
福海拍賣行成立后,由于有姜人杰的牽線,其業(yè)務囊括了絕大部分新開商鋪和土地的拍賣,生意異常興隆。幾乎把蘇州同城的拍賣公司擠垮。福海公司對其他拍賣業(yè)務不感興趣,做的全是“政府生意”。2003年8月,屬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國有資產的五星級酒店“新蘇國際大酒店”要拍賣,原由上海一家拍賣公司承接,后姜人杰親自過問。指定由福海估價拍賣,福海抽取了5%的傭金。僅此一項獲利就高達3000萬元。
姜人杰洗錢手法不僅在于讓兒子的拍賣公司獲得了特別多的業(yè)務,更重要的是。在于他利用自己手中分管土地城建房產開發(fā)的大權,將油水一一流進兒子的公司里。
姜人杰常用的操作手法是:某開發(fā)商看好地皮——這些地皮通常是原來的農業(yè)用地或者工業(yè)用地——找到姜人杰,由政府出面收回土地,給土地原使用者一定補償,然后將這些土地的性質轉變?yōu)樯虡I(yè)、金融、房地產開發(fā)用地。這些土地中,一部分被直接劃撥給政府下屬的城建開發(fā)公司,由這些公司出地皮,房地產開發(fā)商出資金,雙方合作開發(fā)房地產,從中漁利;另一部分則拿出來公開拍賣,由姜人杰事先與開發(fā)商商量好,以約定的低價拍賣成交,雙方再從所得利潤中分成。后一種操作手法。便成為姜人杰父子的巨大財源。
因而,福海拍賣行對行內競爭最激烈的藝術品拍賣根本不屑一顧,他們只吃土地,業(yè)內有人甚至稱福海拍賣行是“土地專賣店”。
據了解,蘇州拍賣行業(yè)一年的總業(yè)務量大概在20多個億元,由大小28家拍賣行分割,其中土地拍賣總量不過10億元。福海拍賣行基本上壟斷了蘇州的土地拍賣市場,他們的收費標準比其他拍賣行高出近一倍。福海傭金標準可以達到拍賣價的5%,而其他蘇州拍賣公司僅能得到2%~3%的傭金。此后,福海拍賣行僅運行一年時間,其業(yè)務總額已高達8.11億元人民幣,純利潤超過4000萬元。
2003年底,有人給紀檢機關寫信反映姜人杰以兒子之名洗錢受賄,特別是兒子的拍賣公司借用陳峰擔保公司1200萬元的專項資金的問題。江蘇省紀委開始著手調查。同時,審計部門在專項審計中,發(fā)現某專項資金中少了1200萬元。查證的結果是,這筆資金被挪用給了姜荑用作成立公司的注冊資金和啟動資金。審計結果讓姜人杰非常緊張,他急忙叫兒子把錢還回去。好在這段時間里。在姜人杰的關照下,姜荑的拍賣公司生意興隆,歸還1000萬元資金并不困難。審計結束后,姜人杰安排姜荑設法將家中的資金轉移到外地。姜荑因此遠赴云南處理相關事宜。姜家轉移資金的行動剛一展開,即被發(fā)現。姜人杰由此被“雙規(guī)”,而姜荑亦被從云南帶回蘇州。2003年,根據群眾舉報和紀檢機關的介入,以陳峰擔保公司1200萬元的專項資金漏洞為線索,陳峰被傳喚調查,拔出蘿卜帶出泥,姜人杰通過兒子辦公司斂財及巨額受賄案,最終東窗事發(fā)。凡是貪官,除了自己直接受賄之外,大多都如姜人杰那樣,自己躲在后臺牽線,而讓妻子兒女或情人等在臺前演木偶戲。
事實告訴人們,貪官的子女、妻子、親屬或情人暴富,實際上就是對貪官的舉報信。反貪部門只要保持高度的敏銳性,順藤摸瓜,舉一反三,腐敗大案、要案基本上是一查一個準。
思考之五:反腐敗的政策須走在腐敗分子的對策之前。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辦法,鉆法律的空子,是腐敗分子們的慣用伎倆。在查處姜人杰案的過程中,就曾遇到了這個問題。起初,對姜人杰單筆受賄的8250萬元定性存在不同意見。2006年開庭時,姜人杰稱沒有收受8250萬元。只是拿這筆錢開公司,公司委托其子姜荑管理。姜人杰受賄案屬新形勢下出現的新類型腐敗。如果法院對8250萬元定為受賄,當時確實缺乏法律依據。如果不是中紀委2007年5月底出臺的《關于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guī)定》(俗稱“八項禁令”),如果不是2007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fā)布的《關于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俗稱“十條意見”)明確了各種新類型受賄刑事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的具體意見的話,就讓腐敗分子姜人杰鉆了空子?!兑庖姟返谄呖蠲鞔_了“由特定關系人收受賄賂問題”——“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托人謀取利益,授意請托人以本意見所列形式,將有關財物給予特定關系人的,以受賄論處。”該意見所稱“特定關系人”,是指與國家工作人員有近親屬、情婦(夫)以及其他共同利益關系的人?!@一司法解釋,使姜人杰父子受到法律的嚴懲。可以這樣說,姜人杰等新類型腐敗案件的出現,開庭審理時出現的爭議,推動了“十條意見,,和“八項禁令”的出臺?!鞍隧椊睢泵鞔_規(guī)定與請托人“合作”開辦公司屬于受賄行為。如此明確的法律條款,使腐敗分子的對策失靈。值得注意的是,當新類型腐敗出現后能及時出臺相關法律法規(guī),固然值得肯定,但立法最好走在前面,需要有前瞻性和預見性,這樣不但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也可以避免司法部門在審理案件時的被動。
(責編: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