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山
摘要:王先謙是近代著名學者,詩歌造詣也頗為精深。在創(chuàng)作上,他留下一千三百首詩歌。內(nèi)容豐富全面,主要學習杜甫、蘇軾,風格與二人比較接近。在理論上,他強調(diào)詩歌的感化功能,要求詩歌反映現(xiàn)實。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他還選編有《詩義標準》,為初學者開示作詩準的。其創(chuàng)作與理論在當時都獨樹一幟。
關(guān)鍵詞:王先謙;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
中圖分類號:G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387(2009)02-0047-03
王先謙(1842--1918),湖南長沙人,近代著名學者、文獻學家。其文學造詣也頗為精深。張舜徽先生曾評價說:“先謙功力,終在文辭。”僅收就詩歌而言,也足以自成一家。他的《虛受堂詩存》(下簡稱《詩存》),收錄了自咸豐十一年(1861)至宣統(tǒng)元年(1909)創(chuàng)作的詩歌多達一千三百首,內(nèi)容非常豐富。他的文集中,很多地方談到了對詩歌創(chuàng)作及其社會功用的看法。此外,他還選編有提供作詩范式的《詩義標準》一百四十四卷,收詩一萬三千多首。本文主要探討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與詩歌理論方面的情況。
一、王先謙的詩歌創(chuàng)作
王先謙六歲開始,由父親王錫光教授詩歌。二十歲從軍,在幕中與李謨、黃士畸等人以詩相期勉。從二十四歲中進士到宣統(tǒng)元年,隨著社會地位的漸高。他開始與當代名流交往唱和。其中以詩聞名的洧鄧輔倫、王闿運、易順鼎、寄禪、笠云等湖湘詩人,也有沈曾植、李慈銘、樊增祥等湖外詩人。宣統(tǒng)二年,他因“搶米風潮”遭到清廷降級處分。此后很少作詩。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要集中于這四十九年之間。
(一)詩歌創(chuàng)作內(nèi)容。王先謙的詩歌創(chuàng)作,內(nèi)容非常豐富,不僅記載了他的交往和游歷,抒發(fā)人生際遇和感受,而且還反映了他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教育、學術(shù)等方面的思想。此外,他還寫下了大量唱和詩,多為應(yīng)酬之制,表現(xiàn)出士紳的悠閑情調(diào),內(nèi)容比較空泛。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反映了他的學術(shù)觀點及對時局的關(guān)心和憂慮等,較有現(xiàn)實意義。總體來看,他的詩歌中思想價值較高的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反映個人身世痛苦和遭遇不幸。先謙早期家境頗為貧寒,上有兩兄,皆不幸早亡,咸豐十一年又遭父喪。時家徒四壁,向親戚求援,又多受白眼。他這一時期的詩歌,較多地抒發(fā)了個人的不幸遭遇和凄苦心情。如《百哀》寫道:“莫言倉有谷,釜破不成炊。莫夸蔟有繭,機斷那得衣。推韓蕭相對,薦孟昌黎詩。大小有汲引。嗟余競安施。欲就親戚話,脫口落嘲嗤。趿履向何門?茫茫隨所之。搔首萬慮短。沉吟百哀滋。乃知無父人,永與天日辭?!边@首詩以及《按劍》、《出門述懷》等詩,生動地寫出了他的生活窘境和絕望心情。
迫于生計,先謙輟學從戎。在軍中。他感于時局動亂,一度打算走軍功之路?!陡苄小分杏性疲骸疤煜卤镂窗簿?,健兒殺賊相軒渠。時危此輩固有取,命達豈在多讀書?!钡蛟馊俗嬔裕w無望,被迫辭歸。途中亦覺前路迷茫,《自黃州南返登岳陽樓》中感慨:“茫茫身世今何著,剩欲呼天問左徒。”
二度從軍,又因主將梁洪勝(字華彬)輕敵和援兵不至,招致慘敗。其間先謙多次進獻計策,均未受重視。突圍不久,先謙再次辭歸,臨別有詩《別華彬》:“別君且莫斟,我歌勸主人。安樂不足說,請從患難陳。群兇擾湖北,我?guī)熓靥扉T。長戟四五動,斬馘日以繁。狃此常勝勢。筑壘花臺原。我諫君不從。雄心塞乾坤。眾寡既不敵,我卒以大奔。賊圍將合時,壯士聲盡吞。君獨氣閑逸,指揮若無聞。先送被傷卒,次護及幕賓。問賓孰愿留。眾賓歇不言。我為意氣激,矢復同顛連。君謂我有母。望子淚眼穿,君辭愈以固,我留愈以堅?!毩ν跏?,勿懈戎軒勤?!б馕礊榈湥嗬聿赜谕?。得意未為福,危機伏于安。……明鑒在不遠。請無忘九真。”這首詩直接敘事說理??偨Y(jié)了戰(zhàn)爭慘敗的教訓。勸勉粱氏努力戎事并反復告誡要引以為鑒。
2、表達對人民疾苦的關(guān)注同情和對國家危難的深切憂慮。早年的不幸經(jīng)歷,使得王先謙能夠體會到貧窮百姓的生活疾苦。初到武昌,他在《黃鶴樓遺址》中記載了戰(zhàn)亂中百姓的悲慘哀號:“城下何所有?比屋皆蓬蒿。殘黎泣成行。負喧草礫中?!倍祀S軍經(jīng)過黃陂,見鄉(xiāng)民因大雪而餓死,遂賦《大雪行》說:“野人凍苦若猬縮,瓶罌凈盡禁不得。開門欲出雪沒人,閉戶更向冷灶哭。晨昏僵臥誰復知?駢頭餓死在茅屋。東鄰西舍郁相望。人聲寂寂鬼火綠?!蓖稳?1864)所作的《老翁行》云:“老翁唇焦寡婦哭,官兵縱馬食民谷??蓱z終日汗扶犁,原野青青為誰熟?!敝赋饬斯佘姷穆訆Z行徑。他的《河間行》、《大河行》記載了永定河與黃河水災(zāi)造成百姓流離失所,寄寓了他對災(zāi)民的深切同情。
先謙一生積極主張興辦洋務(wù)、加強軍備,以抵御外國侵略。不少詩歌反映了他對國家時局和危難的關(guān)注。同治六年《觀演洋炮》中對列強的窺伺表現(xiàn)出清醒的認識:“良法巧工俱可會,飭材辨器奠窮源。務(wù)興鐵炭中原利,盡啗豺狼重餌存?!A夷和好古難恃,將帥籌邊今感恩。風雨墨天潮倒海,長鯨日日思并吞?!奔孜缰袊鴳?zhàn)敗后軍備不修,《無端》詩中表示出了極度的憂慮:“自從甲午役,戎備已全隳。吳舟恨不返,魯戈安足揮?徒知償國債。無復慮危機。……臨餐不能咽,徙倚盡余暉?!卑藝?lián)軍攻入北京,他在《李幼梅寄示其祖文恭公星沅及其父編修公杭館課詩賦卷,為題此詩》中哀嘆:“憶歲庚子天降災(zāi),聯(lián)軍橫海窺燕臺。翰林之署庶常館,棟宇俄頃成煙埃。文淵早陪校理列,四庫圖籍安在哉?衣冠文物亦異昔,故家遺澤吁可哀!”
3、詠古詩和寫景詩。王先謙寫了不少詠古詩。表達了對歷史的思考和看法。如《蜀中覽古》:“天府矜夸蜀道通。從來割據(jù)難稱雄。項王若解施仁義,高祖當然老漢中?!?《詩存》卷五)他的寫景詩大多清新秀麗,頗能反映出當時的心情。如《題百花洲》之一:“無主園亭傍水開。清風繚亂逐人懷。綠云滿地吹不散,時有妙香聞酒杯?!薄蹲栽缆磿哼^牛頭洲回寓園》之一:“山桃猶照跟,洲柳盡低眉。春滿朱張渡,天清屈賈祠。”這兩首詩雖無一字抒情。但風格明快,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當時的愉悅心情。
總之,王先謙的詩歌全面表達了身世之痛、國難之哀、友朋之樂、學術(shù)之見。等等。在他這里。一切無不可以入詩。雖然有些藝術(shù)上并無多高成就,但內(nèi)容充實,對于研究了解他的生平學術(shù)也具有一定價值。
(二)詩歌藝術(shù)風格。王先謙幼習詩歌,始自杜甫、蘇軾詩歌,受二人詩風影響最多也最深。他在《詩義標準序》中說:“(府君)每論學首稱詩,必以杜、蘇為宗。言二人之詩,匪特文詞美也,其胸中皆別有主宰。讀杜詩,當觀其能窮處;讀蘇詩,當觀其由達而能窮處?!畔戎t家當日蓄書無多,而兒時即知有杜、蘇集。拈毫弄墨。權(quán)輿于茲矣?!痹缙诘膶W詩經(jīng)歷,對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影響很大。
總體來講,他的詩歌表現(xiàn)出“清切通贍”的風格。李肖聃《題葵園所著書后》中說:“(先生)少承庭誥,雅好吟誦。集中從軍諸作,雄深雋永,與通藉后之雍容華貴、擅名臺閣者,氣象不同。而
通體清切通贍?!毕戎t在《四書文豳序》中說:“詩之變也,極于綺麗,李、杜正之。文之變也,極于駢偶,昌黎正之。雖謂李、杜、昌黎為詩文中之周、孔可也?!笨梢娝麑Α熬_麗”詩風是不滿的。門人葉德輝說:。先生詩。削膚存液,刻核新深。得杜之神,運蘇之氣,含陸之味。置之國朝集中,挺然拔秀,未有與之相似者也?!逼鋵?,如果從內(nèi)容上進行區(qū)分,他的記事詩風格接近子美,理趣詩風格多似東坡。
先謙早期和后期所作的詩歌,風格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徐世昌說:“葵園精研古學,著述閎深。早歲作詩。蒼涼沉郁,雅近少陵。晚學東坡,益見變化?!彼缙诘脑姼?,一寓身世之感,風格“蒼涼沉郁”,頗有杜詩氣骨。門人蘇輿《虛受堂詩集,序》也說“自其少作詩。滄涼沉郁。”在寫作手法上,或直抒胸臆。即景抒情。也多為睹物興思、景為情設(shè),情景融為一體。如他初次從軍途中所作《泛洞庭》之二:“山色迷離入云霧,秋聲蕭瑟出孤蒲。月將孤影渾如夢,舟載愁心直渡湖?!痹娭衅嗝缘木吧退敃r的心情是一致的。這種風格,和他有意學習杜詩是分不開的。他在《壽梅山房詩存序》中說:“禹臣喜為詩,言必稱杜甫,又常以學杜勉余。偶有作,禹臣剔抉瑕病不少貸。余深韙之?!?/p>
通籍以后,他的詩風逐漸發(fā)生了變化。門人蘇輿《虛受堂詩集·序》說他“中年宦游以來,乃更神明變化,奄有眾美,而于身世之感,君國之大,學問之所系,倫紀之所關(guān),指事切情,展卷如親如先生者,固不僅以詩名。即其成就卓如,足以遐挹曩賢,俯式頹俗。視彼專家,抑何多讓!”這一時期,由于親人先后死亡和國勢日益衰敗,身世孤零和時局痛切之感,仍時見與他的詩歌中。但隨著學識的增長以及閱歷的豐富,他的詩歌內(nèi)容更加廣泛,風格也漸趨多樣。他的詩歌中,不僅時有“每談時事腸內(nèi)熱,欲上無逸書軒屏”的情感激烈之作。而且出現(xiàn)了許多表現(xiàn)人生感悟、學術(shù)見解和事物哲理之類的詩。如《仙人市道中》“之一”抒發(fā)了他對三年學政生涯的回首和感概:“四年奔走暫還鄉(xiāng),來往渾如社燕忙。父老莫夸游宦好,鬢邊一半是吳霜?!憋L格頗似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這一時期的寫景抒情詩,也大多清新自然、秀麗可喜,從中可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情。頗有東坡詩歌的風韻。
二、王先謙的詩歌理論
王先謙自小從父親那里接受了嚴格的詩歌教育,他自言“于詩稍窺門徑。皆府君教也”。他的父親編有用來課子的《詩義標準》六十卷,曾自為序說:“詩之為道不一。人事盡之矣。人事不一。倫紀盡之矣。其在已身,感時感事,雜詩盡之矣。詠古詠物,其旁出也。人不能外倫紀而別求所謂正人,即不能外倫紀而別求所謂佳詩。詩教莫古于‘虞廷言志一語。所謂志者。君與臣言忠,父與子言孝,兄弟言友恭,夫婦言節(jié)義,朋友言信,師弟言學,戚族言親睦是也。人無論何時何地,皆當思有以自盡。一命之士,心存君國,韋布之儒,躬踐仁義,無鄙俗之念,無愿外之思,發(fā)而為言,自有安雅恬愉之致,故未有志不正而能為詩人者。今取自漢迄明諸家詩,……聊示兒輩。俾知詩之為道與立身相表里,為之者皆有扶世翼教之責。毋徒以風云月露、模山范水為觀美也。”在這種詩教觀念的影響下,王先謙的詩歌主張,基本上遵循著儒家傳統(tǒng)的詩教觀。并無多大新意。他的詩歌理論不多,主要表現(xiàn)如下。
(一)詩歌要發(fā)揮教育感化功能。在詩歌的作用上,他認為詩歌首先要發(fā)揮的是其政治功用,即“扶世翼教”功能。他認為“抽思乎風月之場,飛文于山水之域,非其詩之精者也?!l(fā)揮性情,馳騁文翰,莫先斯學?!币簿褪钦f,詩歌的首要目的是要培養(yǎng)人的與儒家正統(tǒng)觀念相吻合的思想感情。他在《葦野詩文合鈔序》中批判自漢迄明的詩歌創(chuàng)作時說:“至于詩,則吟諷感激,使人自得于性情之正,學者人道之初有取焉。而扶世翼教,未嘗專恃此也。……自漢迄明,詩人輩出,傳者無幾。其幸存而合于溫柔敦厚之教、美刺勸懲之旨者,抑又無幾。自君子視之,直玩物耳。”可見,他認為詩歌對培養(yǎng)初學者端正的“性情”是大有裨益的,雖然“扶世翼教”的任務(wù)不能??吭姼鑱硗瓿桑运磳Π言姼璁斪髑才d的“玩物”。他在《集句訓予詩序》中又說:“夫詩之道,原本于情性,而事不越乎倫常?!币簿褪钦f,不管抒情、言志還是記事,都要“溫柔敦厚”,不能超越于綱常倫理之外。
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上,他主張要反映現(xiàn)實,特別是要關(guān)注和反映民生疾苦。他在《國朝試律詩抄序》中批評當時的科考制藝詩說:“試律之在今日,其于詩道若甚微也?!惫饩w十八年他作有《中丞和詩,謹次韻再賦一篇》一詩,序文中說;“夫詩,特學人馀事,無論在位君子,即隱居求志,徒以詞章記誦為務(wù),亦奚足尚邪?”詩中有這樣兩句:“騷人嘲弄雜悲歡,誰肯垂念民事難?!彪m然他認為“詩為小道”,但他不滿“徒以詞章記誦為務(wù)”,反對單純?yōu)樽髟姸?。他?chuàng)作的詩歌中,關(guān)注社會現(xiàn)實的內(nèi)容確實占據(jù)了很大比重。
(二)詩歌創(chuàng)作方法。王先謙專門談?wù)撛姼鑴?chuàng)作方法的文字很少,他曾和周壽昌談?wù)撨^作詩選材要廣泛、取材要精嚴。《與自庵丈論詩奉呈》中有這樣兩句:“百代陶甄共一家,取材勿嗇用勿奢?!比~德輝《虛受堂詩集·后序》中說:“每聞先生論詩大旨,不主性靈,亦不主典實。欲以杜、蘇、陸三家融冶一爐,而自成一子?!瑫r與湘綺先生并稱‘二王,然湘綺摹儗六朝,耳目手足皆非己物,先生頗諷之?!逼鋵嵓毨[起來,他還是主張作詩之初要多摹仿的。他任國子監(jiān)祭酒后,立即選編了《國朝試律詩抄》和《師竹吟館詩存》,《師竹吟館詩存序》中說:“夫試帖之與古近體詩,自唐以來,截然不相混,顧其為道一耳。探其源于彼,乃能究其業(yè)于此。有能為試帖而不能為古近體者矣,未有不善為古近體而能以試帖名家者?!彼x編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后學者能夠“循規(guī)尋響”。
他父親的六十卷《詩義標準》,采自漢至明諸家精粹之作,分別義類,綴以評論,開示先謙兄弟作詩之法。先謙將其由十三門擴為十五門,分為一百一十四類,收詩一萬三千零六十六首。具體門類如下:
擴充后的《詩義標準》,收詩范圍相當廣泛。他在序文中說:“經(jīng)史諸子,選擇而登?!捊y(tǒng)《文選》。古今推美。茲全采人,不敢有所去取。自各家專集外,敕撰《全唐詩》、《全金詩》、吳孟牧《宋詩鈔選》、厲鄂《宋詩紀事》、陸心源《續(xù)宋詩紀事》、顧嗣立(元詩選》、錢謙益《列朝詩集》、朱彝尊《明詩綜》,參互考訂,頗具苦心?!彼@樣做,和他選編《續(xù)古文辭類纂》、《駢文類纂》等文選一樣用意良苦,都是為后學開示作詩“準的”。
總之。王先謙對于詩歌不如文章那樣重視,所以其理論闞述并不多。他的詩論,大體上綜合了“格調(diào)”、“性靈”二說,李肖聃總結(jié)為“本源忠孝,發(fā)抒性靈”,此論實為精當。他的詩作,李肖聃稱“當代奉為宗工”,葉德輝說“置之國朝集中,挺然拔秀,未有與之相似者也”,也大致如此。今人論湖湘詩派,多不述及先謙,實為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