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放高利貸者手里拿著一把剛討回來的高利貸,對阿月提說“阿凡提,你喜歡這些錢嗎?”
“不喜歡!”阿凡提回答說。
“為什么?”放高利貸者問。
“因為你的錢像我們家的母狗一樣會下崽?!卑⒎蔡峄卮鸬馈?/p>
這是一個諷刺高利貸者的小故事。類似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不僅中國有,外國也有,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就是一個諷刺放貸者的典型故事。
在中世紀(jì)的歐洲,借錢的利息往往高得讓農(nóng)民無法償還,這樣他們就會變成債奴,甚至奴隸,境遇非常悲慘,因此哲學(xué)家和教會禁止收取利息。
那個時候,人們有這種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覺得商人除了以一種價格購買商品而又以另一種更高的價格賣出以外,好像沒有做任何事情。而放貸的人獲得利潤就更沒有道理了,是不公平的,因為他們什么事情也沒有做。
這種爭論一直都有,很難有什么十分明確的答案。不過事實說明一切,能通過實踐檢驗的,就有存在的道理?,F(xiàn)在金融業(yè)那么發(fā)達(dá),金融已經(jīng)上升到國家政治的高度,這些爭論也越來越?jīng)]有意義。
但是,即使在借貸已經(jīng)司空見慣的現(xiàn)代社會,高利貸仍然是罪惡的,它像賭博、黑社會一樣臭名昭著。就算在金融最自由的國家,利率也牢牢地控制在國家手中,它們被嚴(yán)格控制在一個道德認(rèn)可的范圍之內(nèi)。因為過高的利率(一般大于20%)仍然被認(rèn)為是一種掠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