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明
[關(guān)鍵詞] 先天性巨細胞病毒;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 R373.9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5(a)-228-02
先天性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是最常見的宮內(nèi)感染之一,在我國廣泛流行。為提高對新生兒先天性CMV感染的診治水平,本文對我院新生兒科收治的70例新生兒先天性CMV感染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997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患兒70例,男46例,女24例;早產(chǎn)兒21例(30.0%),足月兒47例(67.1%),過期產(chǎn)兒2例(2.9%);體重<2 500 g 28例,2 500~4 000 g 40例,>4 000 g 2例;其中小于胎齡兒(成熟不良兒)19例(27.1%)。
1.2 診斷標準及檢測方法
70例患兒均符合先天性CMV感染診斷標準[1]。實驗室檢測:①定量檢測血/尿CMV-DNA:采取中山大學(xué)達安基因診斷中心提供的試劑和方法,熒光定量PCR(FQPCR)法;②定性檢測血清CMV-IgM:取患兒血清,用上海貝西公司提供的試劑盒,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間接法測定CMV-IgM抗體,采血時間為患兒入院的第1天。聽力檢測:當住院新生兒病情穩(wěn)定或?qū)⒊鲈呵?,進行耳聲發(fā)射(DPOAE)聽力篩查,并于出院后1~3個月第2次復(fù)查。所有患兒在6、12、24個月進行隨訪。
1.3 治療方法
70例中有60例在藍光照射、白蛋白靜脈滴注以及保肝利膽等綜合治療基礎(chǔ)上,給予更昔洛韋(更昔洛韋5 mg/kg,每日2次,間隔12 h,連用10 d為1個療程)。有10例因家屬拒絕而未予更昔洛韋治療。
2 結(jié)果
2.1 臨床表現(xiàn)
70例患兒入院時均給予檢測血清CMV-IgM 以及血/尿CMV-DNA,結(jié)果血/尿CMV-DNA有61例為陽性,而血清CMV-IgM有50例為陽性,檢出率分別為87.1%和71.4%,由此可知,PCR法檢測血/尿CMV-DNA較ELISA間接法測定CMV-IgM抗體敏感度高。黃疸65例,肝(脾)大(肋下>2 cm)23例,小眼球8例,小頭畸形7例,紫癜5例。除上述表現(xiàn)外,合并先天性心臟病1例,貧血2例,支氣管肺炎4例,合并先天性腭裂、多囊腎各1例。
2.2 實驗室檢查
43例血清總膽紅素升高,為66~340 μmol/L(正常<17 μmol/L),以間接膽紅素為主;36例出現(xiàn)肝功能異常,ALT為65~752 U/L(正常<30 U/L),AST為112~1 030 U/L(正常5~40 U/L);13例外周血白細胞總數(shù)<15×109/L,11例血小板<10×109/L。70例患兒140耳中,120耳(85.7%)通過首次篩查;3~6個月內(nèi)復(fù)查106耳(75.7%)通過;6個月以后隨訪96耳(68.6%)通過。
2.3 轉(zhuǎn)歸
60例患兒經(jīng)治療后僅有3例黃疸未完全消退,其余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恢復(fù)正常;而未行更昔洛韋治療的10例中,僅1例黃疸完全消退,8例肝大者僅1例恢復(fù)正常,5例發(fā)熱中,3例仍未退熱,4例抽搐無一例恢復(fù)。10例未應(yīng)用更昔洛韋治療的患兒,至1歲時5例聽力損害加重;4例新生兒期無聽力損害,隨訪至1歲時均出現(xiàn)聽力損害。
3 討論
CMV感染在我國相當普遍,育齡婦女血清CMV-IgM陽性率高達96%[2],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大多來自再發(fā)感染的母親,因此,加強孕母期的保健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本文討論的70例患兒入院時和療程結(jié)束后均給予檢測血清CMV-IgM以及血/尿CMV-DNA,結(jié)果70例患兒入院時血清CMV-IgM 56例為陽性,檢出率為71.4%;而血/尿CMV-DNA 61例陽性,檢出率為87.1%,由此可知,PCR法檢測CMV-DNA較ELISA測定CMV-IgM敏感度高得多,為確立診斷及判斷療效提供一個客觀而真實的指標,值得臨床推廣。先天性CMV感染的患兒在出生時90%~95%是無癥狀的,表現(xiàn)為亞臨床感染,僅5%~10%因CMV侵入人體后即可引起產(chǎn)毒性感染,出現(xiàn)臨床癥狀,而肝臟又是CMV感染的重要靶器官之一,本組資料顯示以肝臟損害多見,絕大部分患兒有黃疸,肝臟增大23例。據(jù)文獻報道[3],5%~17%先天性CMV感染亞臨床型患兒將在日后出現(xiàn)語言學(xué)習(xí)能力下降及其他神經(jīng)系統(tǒng)缺陷等情況,30%有不易恢復(fù)的聽力障礙。目前對CMV 感染導(dǎo)致聽力損害的發(fā)病機制不明,一些研究者認為宿主的炎癥反應(yīng),與病毒感染引起的內(nèi)耳不同結(jié)構(gòu)的損傷導(dǎo)致了聽力惡化。也有研究表明,CMV對腦室內(nèi)層的室管膜細胞和第八對聽神經(jīng)的神經(jīng)細胞及血管內(nèi)皮細胞有特殊的親和力[4]。通過對CMV感染兒進行CT掃描,發(fā)現(xiàn)這類患兒腦室周圍有低密度病灶和(或)伴有局部鈣化灶,提示由CMV感染所致的遲發(fā)性感應(yīng)神經(jīng)性耳聾(SNHL),可能與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累有關(guān)。
更昔洛韋具有廣譜抗皰疹病毒活性,是第一個治療人體CMV感染的有效藥物。其通過選擇性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而抑制CMV-DNA的合成,還可直接滲入病毒的DNA從而減緩其延伸,抑制CMV的復(fù)制。本研究采用更昔洛韋治療新生兒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治愈率為95%,黃疸消退明顯,SB、ALT、AST明顯降低,說明更昔洛韋在抑制CMV復(fù)制的同時,使肝損害得到明顯緩解和修復(fù),臨床癥狀好轉(zhuǎn)(黃疸消退、肝脾縮小、肝功能恢復(fù)),治療效果顯著,雖有一定副作用,但不嚴重,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抗CMV病毒新藥。
總之,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對胎兒、新生兒、嬰兒危害大,因此,產(chǎn)前檢測孕母的CMV感染情況很有必要。而且,應(yīng)該對具有CMV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兒進行篩查,及早發(fā)現(xiàn),予以防治,降低死亡率和病殘率。
[參考文獻]
[1]董永綏.巨細胞病毒感染診斷試行標準[J].中華兒科雜志,1995,33(1):3-4.
[2]許玲芬.嬰兒巨細胞病毒肝炎臨床分析及更昔洛韋療效評價[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2,17(8):472-473.
[3]何稼敏,敖黎明,鮑克容,等.先天性無癥狀巨細胞病毒感染患兒近期隨訪觀察[J].中華兒科雜志,1998,36(1):37.
[4]Julie KS, Anne HR. Timely diagnosis of congenital infections[J]. Pediatric clinic of North America,1994,4l(5):l0l8-1020.
(收稿日期:200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