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向紅
【題目展示】
S.H.E專輯里有首《不想長大》的歌,歌里唱道:“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長大后世界就沒有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我寧愿永遠都笨又傻/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長大后我就會失去他……”但是,人總是要慢慢長大的,在長大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困惑和煩惱,你是如何面對這些困惑和煩惱的?請你以“成長的煩惱”為話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1)可以寫你的經(jīng)歷、感悟、認識;(2)請大膽選擇你最擅長的文體,用你喜歡的表達方式寫作;(3)內(nèi)容要充實,不少于600字。
【思路點撥】
寫好“成長的煩惱”,首先要把握好兩點:一是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必須是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在從童年到少年這個階段的過渡中煩惱更為突出。二是要寫出自己煩惱的思想狀態(tài)和心路歷程。
要想把這篇文章寫得出彩,在構(gòu)思時,要考慮三個方面:
一是緊扣“煩惱”說事。說說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的煩惱是什么。一般而言,所謂成長產(chǎn)生的煩惱,是指自己對人生、世界的認識和解讀與社會大眾的共識不一致,也就是指看不慣、讀不懂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些人與事,或形成了一種誤讀。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誤讀,不一定就是你理解錯了,很可能是由于社會復雜,自己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接受不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些現(xiàn)象。比如,童年、少年看問題,總是很單純的,不帶有任何功利性,他們用這種眼光看成年人的世界就容易產(chǎn)生煩惱等。
二是合理運用表達方式。煩惱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要在文中寫好這種煩惱,往往以描寫或議論這兩種表達方式為主,但是,無論是描寫或議論,都必須建立在敘事的基礎(chǔ)上。所以,在寫作時,一定要把記敘作為基本的表達方式,讓讀者知道煩惱產(chǎn)生的根源,讓煩惱有個現(xiàn)實依據(jù)。
三是感情基調(diào)要正確。所謂成長的煩惱是人生過程中的一種階段性心理,是很正常的。煩惱其實是人生成熟的催化劑,在寫作時,要把握好感情基調(diào),不能因為成長中的一點煩惱而抹煞了人生前進時的陽光色調(diào),許多事實說明煩惱往往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
【范文示例】
18歲那年曾遠行
雪小禪
那年,我18歲。高三,黑色的七月。落了榜,雨季就來了。
我只差3分就上線了,老師說我上重點都沒有問題的,可我落榜了。看了榜回來,我就病了。當時家里住的還是平房,院子里有兩棵棗樹,棗樹的葉子上有許多雨滴,一滴滴落下來,倒像是眼淚,掉進了我心里。
……
許多平常不如我的同學考上了大學,她們興高采烈地來找我玩,商量去哪里旅行,讓我感覺如芒刺在背。
那天,父母都去上班了,我忽然決定離開這里!我找了幾件衣服,拿了家里七八十塊的現(xiàn)金,留了張紙條就走了。
騎上自行車就出了門,一直往東,我要去北戴河,看大海!之前,我騎車最遠去過白洋淀,離家只有60公里。一直向東,我的腿開始發(fā)沉,嘴開始發(fā)干。出太陽了,很毒的太陽,道上只有我一個人。來回過的都是大卡車。晚上,我下了車,差點累趴下。到了天津,我跑到一家叫建華的小旅館,住一夜只要5塊錢。進了門,我對著水龍頭就喝了一肚子涼水,之后,倒在床上。
后來,就開始拉肚子,幸虧老板給我買藥,也幸虧年輕,第二天早晨就好了。老板找人修了我的自行車,又給我一瓶涼白開,叮囑我一路小心。事隔多年,我仍然記得他。
兩天以后,到達山海關(guān)時,我又黑又瘦。看到“天下第一關(guān)”幾個字,我把自己那輛破自行車舉過頭頂。
終于,我第一次看到了大海!想象中,大海很大很藍,可是眼前的大海,更像一滴巨大的眼淚,落在地球上。
我坐在沙灘上,默默地流眼淚,后來干脆放聲大哭,哭聲很快被海浪淹沒,和這些咆哮的海浪比起來,我的哭聲那樣小,甚至,微不足道。
剎那間,我似小僧悟道,心清心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忽然明白了海子這首詩里的真正含義。
我在海邊一直待了三天,幾乎花完了所有的錢,買了好多珍珠項鏈,撿了好多貝殼。我迷戀著海,看著海浪進退,想人生也是如此進退,不可能一直向前。我也決定了,回去復讀!一定要讀大學!
……
感謝18歲那年的遠行,它讓我明白,有些人必得經(jīng)歷挫折,有些花必得等待春天,雖然有的花兒的春天來得晚一些,可每一朵花兒,必有它自己開放的模樣。
(選自《感悟》,有刪改)
寫作借鑒: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不如意之事,就像文中的作者高考落榜一樣。作者詳細記敘了自己看海的過程,讓讀者看到一個苦悶困惑的落榜學子形象。讓人欣慰的是,作者從中悟到了人生的道理:人生總有進退,有時后退才能更好地前進。本文可借鑒的地方是:以事說理,表達的情感較為濃烈,誠摯感人。
【現(xiàn)場作文一】
拜年
孫詢
盼望著,盼望著,年的腳步近了——
今年我上初一,考試考得還不錯。爸媽都很高興,讓我?guī)е艿苋ビH戚家去拜年。這個待遇是不錯的,這意味著我已經(jīng)是小大人了。
終于過年了!盡管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很晚才睡,可大年初一我還是五點多就醒了。爸媽總說我盡管上了中學了,但還是脫不了孩子氣。我才不服氣呢!
“先去誰家拜年?”弟弟問。
“當然是奶奶那里了,奶奶平時一個人多么不容易。”我說。
“奶奶你們天天見到,不必要先去的!你先去趙叔家,他剛從上?;貋恚惆纸衲暌黄鹱龉つ?!”媽媽說。
“難道拜年還和工作掛鉤嗎?”我反問媽媽?!斑€是先去奶奶家吧!”我堅持道。
“這孩子,長大了怎么就這么不懂事了呢!”媽媽不高興了。
“孩子真的大了,懂事了?!卑职中α恕?/p>
奶奶見到我和弟弟,很高興,直夸我們知書達理。
第二站,媽媽決定讓我們?nèi)ゴ笠碳液途司思遥麄儍杉译x得近。媽媽都準備好禮品了。
臨行前,媽媽交代了我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到大姨家時,弟弟別去。第二件事是,別把兩份禮品拿錯了。
媽媽還特別囑咐我:“姨夫經(jīng)常念叨你,說你聰明,過年時一定要去他家玩,給表妹補課!”
我們都走了很遠了,媽媽還在后面喊:“記住了,要在大姨家吃飯,她不會虧待你的!”
“真是勢利,不就是大姨家有錢嘛!”
對了,媽媽囑咐我禮品別拿錯了,難道——我得打開瞧瞧,“呀,給大姨家的里面是好煙好酒,給舅舅家的里面都是普通食品。差距這么大呀?”原來如此!媽媽呀,這兩家都是您的親人啊,您怎么能這么做?我心里嘀咕。
既然大姨家那么有錢,肯定也不在乎我們這點禮品的,只要我們心意到了就行了。舅舅家雖然窮點,可是他們一家待人很好的,家里客人也多,更需要禮品的。我得換一下媽媽給舅舅和大姨家準備的禮品。每年我和小弟去,舅舅都給紅包的。
對于我首次領(lǐng)頭拜年,大姨和舅舅都給了很高評價,直夸我和弟弟。當然,我的自我感覺也不錯?;貋砗?,母親檢查我們的收獲,弟弟上繳了100元,舅舅給的;我是大人了,沒有要。媽媽問我兩袋東西有沒有拿錯。見我支支吾吾,媽媽一下子明白了,嘆口氣說:“這孩子,你說你長大了咋就不懂事了,不明白怎么辦事了呢?”
難道我真的做錯了?大人的世界同孩子的世界相比,差別怎么就這么大呢?
點評
拜年,本來是表達親情、友情的重要方式。作者卻在描寫拜年的先后、送禮的輕重上,反映了母親與“我”存在著很大差距:“我”以禮節(jié)為重,以感情為重,沒有絲毫功利目的;母親卻以利為重。這種成長的困惑,耐人尋味,值得我們?nèi)シ此肌1疚牧⒁獠凰?,以事說理,通過自己成長的困惑反映了一種社會現(xiàn)象。
【現(xiàn)場作文二】
抓小偷風波
張睿
“媽,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被校長表揚了!”遇到好事,想不說都控制不住。在飯桌上,我壓低聲音告訴媽媽。
媽媽一驚,“什么好事!”
“請聽我道來——
最近,學校里經(jīng)常有東西被盜。剛開始是各個班級的書、文具、自行車什么的,后來,學校里一些鐵制的東西也被偷了。你知道的,我的那輛自行車不也丟了?最可氣的是,高年級的同學非說是七年級學生干的,而且還說我們班是重點懷疑對象。你說這事可氣不可氣?于是,我們班成立了偵察小組,要把事情的真相查出來?!?/p>
“組長是誰?你干什么?”老爸冷冰冰地甩出一句。
“別急,我哪干得了這個職務!我僅僅是個跑龍?zhí)椎?,慚愧?。 ?/p>
“小偷是怎么逮到的?”老爸迫不及待地問道。
“是這樣的,經(jīng)過我們一個多月的艱苦調(diào)查,以及我們認真仔細的地毯式搜索,突然,我發(fā)現(xiàn)了學校院墻邊有處破洞,還用雜草給堵著用來偽裝!這肯定是小偷的通道!你猜,是誰發(fā)現(xiàn)的?”
“誰?”爸媽異口同聲道。
“你們的女兒我呀!”我很自豪地說。
“于是,我們制訂了周密的計劃,決定用蹲守的辦法。一天過去了,又是一天過去了——”
“快點說!”爸爸命令道!
“這天放學后,我發(fā)現(xiàn)有人從洞里爬出來!我大喊一聲!小偷!抓小偷!很快,許多人都圍上來,就把小偷抓住了!”
爸媽沒有作聲?!霸趺?,不驚險?”我問道。
“你們猜,那小偷是誰?”爸媽的情緒又被調(diào)動起來了。
“就是咱小區(qū)6幢的王翔,你們認識的呀!”
這一下,我自以為給爸媽長面子了。我欲再燒一把火來渲染,補充道:“學校還讓我寫先進事跡報告呢!”
“寫你個頭,就說你不知道!”爸爸發(fā)火了。我一下子蒙了。
“聽你爸的!你想想,你不是警察,抓什么小偷;而且抓的又是熟人?!?/p>
“我看你人長大了,書讀多了,頭腦倒傻了……”媽媽叨叨著。
“唉——”我重重地嘆口氣!難道,我真的做錯了嗎?
點評
在中學生眼里,抓小偷無疑是正義之舉,應該得到社會和家長的肯定。但是,在成人看來,倒成為多管閑事了。與成人認識的巨大反差,使得許多青少年產(chǎn)生了煩惱和困惑。與前文一樣,本文所揭示的主題是深刻的。本文采用了場景描寫,運用對話的形式記敘事件,刻畫人物,心理描寫細膩,誠摯感人。本文語言生動活潑,對比鮮明,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