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海麗
信息型試題來源于社會,貼近生活,成了各種考試的亮點題型。信息型試題一改傳統(tǒng)物理試題的簡單化和單一性,具有很深的文化內(nèi)涵,題材豐富多彩,有聯(lián)系生活、關(guān)注熱點、反映最新科技和時代氣息的特點。這類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閱讀能力、觀察能力、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等。在近幾年的考試中,信息型試題的比重占得越來越大,且滲透到各種題目當中,希望引起同學們的重視。
一、文字信息
例仔細閱讀下面關(guān)于贊美光的詩句:“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湖面映照著,人來車往;鏡頭記憶著,世事滄桑;宇宙鴻蒙,遠在天邊;回想起古人,鑿壁的佳話;怎能不珍惜,今天的時光?!睆闹锌梢垣@得許多與光有關(guān)的知識。請根據(jù)示例,另舉一例。
示例:詩句: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光的知識:各種各樣的光。
舉例: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的知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了光學知識與語文詩句之間的聯(lián)系。要想準確地解答此題,首先要把詩句的含義弄清楚。在這首詩中,大部分詩句都與光學知識有聯(lián)系,解題的關(guān)鍵是能否通過詩句聯(lián)想到相關(guān)的光學知識。例如:詩句:回想起古人,鑿壁的佳話。光學知識:光的直線傳播。詩句:湖面映照著,人來車往。光學知識:光的反射。
答案:詩句:鏡頭記憶著,世事滄桑。光學知識:凸透鏡成像。(只要合理即可)
點評本題是考查學生閱讀文字并從文字中提取有用信息的信息型考題,是近幾年來新興的一類物理考題,很好地體現(xiàn)了物理知識與語文知識學科間的相互聯(lián)系。在以后的學習中,同學們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閱讀、理解知識的能力。
二、圖畫信息
例“頻閃攝影”是研究物體運動時常用的一種實驗方法。攝影在暗室中進行,把照相機固定在地面上,快門是常開的,但由于沒有光照亮物體,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個閃光燈,它每隔0.02 s閃亮一次,閃亮的時間很短,只有大約1/1000 s。光源發(fā)光時物體被照亮,底片就記錄下這時物體的位置。分析如圖1所示的小球連續(xù)運動的頻閃照片,就可知道它的運動速度大小。請你用尺子量一量,再算一算,它的運動速度最接近下面哪一個()
A. 0.8 m/s B. 1.2 m/s
C. 0.6 km/h D. 3.6 km/s
解析本題考查測量和平均速度計算的有關(guān)知識。要想正確解答此題,首先要用刻度尺測量出照片中兩點之間的距離(約2.40 cm)和這兩點之間的時間間隔(0.02 s),再利用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v=S總/t總可計算得出。
答案:B。
點評本題是以圖畫為命題情景的考題,這類題目在中考中是非常多見的,以選擇題和填空題居多。解答這類題目的切入點就是要仔細審圖,從圖中找到對解題有用的信息。這類題重在考查審圖能力,能否正確識圖并與相關(guān)知識聯(lián)系是解此類題的關(guān)鍵所在。
三、表格信息型
例在“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同學們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
A. 與物體質(zhì)量大小有關(guān)
B. 與物體運動速度有關(guān)
C. 與物體間的接觸面積大小有關(guān)
D. 與物體間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
實驗中有一較長的水平粗糙桌面、一個帶鉤的長方體木塊和一支彈簧測力計可供使用。
(1)小方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木塊在桌面上進行了三次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上表所示。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驗證猜想________(填序號),實驗中采用控制變量法,則該實驗注意保持木塊與桌面間的________不變,可得到的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述器材還可以驗證猜想________(填序號),實驗中要水平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是因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實驗中再提供一塊長玻璃板,利用上述器材還可以驗證猜想_______(填序號)。
解析對“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這個問題,題目中提出了多種猜想。探究這些猜想是否正確時,必須用到控制變量法。
(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當木塊運動的速度發(fā)生變化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并沒有發(fā)生變化,所以利用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驗證猜想B。
如果在實驗過程中保證木塊與桌面的接觸面積不變時(桌子表面的粗糙程度是一定的),那么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摩擦力大小與速度無關(guān)。
(2)利用現(xiàn)有的器材還可以驗證猜想C是否正確(即讓木塊的不同表面與桌面接觸)。
這種測量摩擦力的方法其實是利用二力平衡的方法測量,即拉力與摩擦力相互平衡。在實驗過程中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是因為木塊勻速運動時,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水平拉力與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如果在實驗中再提供一塊玻璃板(有了不同粗糙程度的接觸面),利用上述器材還可以驗證猜想D是否正確。
點評這是一類考查學生從表格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的題目。同學們在解題時,一定要學會選取對解題有用的信息,摒棄一些干擾信息。
四、綜合信息題
例小華在課外探究彈簧的長度跟外力變化的關(guān)系,他得出了如下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并根據(jù)實驗得出的數(shù)據(jù)繪制了拉力與彈簧長度之間關(guān)系的圖象(如圖2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解析如果沒有注意到當彈簧受到的拉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時,彈簧的伸長量不再與力成正比這一現(xiàn)象,從而容易錯選C。不仔細審查實驗的數(shù)據(jù),誤認為彈簧所受的拉力為0時,彈簧的長度也為0而誤選A。當彈簧不受拉力,即F=0 N時,彈簧的長度為2 cm,所以A選項是錯誤的。由數(shù)據(jù)可知,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的長度與彈簧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當拉力增大到3 N時,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彈簧的長度不再均勻增加,據(jù)此可知答案為D。
點評此題深層次考查了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同時滲透了一些數(shù)學上的圖象知識,體現(xiàn)了學科間相融合的思想,折射出了今后中考命題的發(fā)展趨勢,為以后的學習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時,本題也提醒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加強學科間橫向聯(lián)系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