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民
在學習杠桿原理時,阿基米德有一句豪言壯語——“給我一根杠桿和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我們知道地球的質(zhì)量為6×1024kg,并且假設支點距地球1 m,阿基米德給杠桿的最大壓力為600 N,則阿基米德需要一根約為1023m的輕質(zhì)杠桿。即使他以100 km/h的速度(相當于小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勻速下壓杠桿,要將地球撬起1 cm,也需要1012年(1年約為104h),可見這一豪言壯語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一、訣竅有玄機
阿基米德這句名言雖然不可能實現(xiàn),卻給人們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象——使用杠桿可以省力,這也是人們使用杠桿的一個重要原因。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在阻力及阻力臂確定的情況下,要想省力,必須增大動力臂。中考物理試題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類似的題目。那么,怎樣才能增大動力臂呢?我們根據(jù)動力臂的概念“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不難得出,要想增大動力臂,首先應當使動力作用點離支點最遠;其次,以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連線為動力臂,動力臂就最大。如圖1所示杠桿,在施加三個不同方向的力時,F(xiàn)2、F3兩個力的力臂都和F1的力臂形成一個直角三角形,F(xiàn)1的力臂總是斜邊。因此,以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連線為動力臂,動力臂就最大。
二、訣竅試金石
例1(2007·煙臺)瓶蓋起子如圖(a)(b)兩種用法,A、B是開蓋時起子和瓶蓋接觸的兩點。在瓶蓋和瓶口的接觸點中,D和E分別是離手最遠和最近的兩點。開蓋時手對起子施加的力F作用在G點,瓶口對瓶蓋的阻力可以認為作用于瓶蓋的中心C點(圖中沒有標出)。如果瓶蓋在打開的過程中沒有發(fā)生明顯的彎折,則()
A. (a)圖支點是A,(b)圖支點是B,(b)種用法省力
B. (a)圖支點是A,(b)圖支點是B,(a)種用法省力
C. (a)(b)兩圖支點都是B,(b)種用法省力
D. (a)(b)兩圖支點都是A,(a)種用法省力
解析:以A、B兩點中任何一點為支點對阻力及阻力臂都沒有影響。當以A點為支點時,支點與動力作用點的距離最大,以此為力臂所需動力最小,因此正確答案為B。
例2(2007·蘭州)在圖3中,畫出使輕質(zhì)杠桿保持平衡的最小的力F的示意圖(要求保留作圖痕跡)。
解析:如圖4所示,此類試題首先要確定動力的作用點,使其離支點最遠,即杠桿的最右端。然后作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連線,以此連線為力臂畫力(注意力與力臂垂直),所需要的力最小。
例3(2006·南昌)如圖5所示,唐師傅想用最省力的方法把一個油桶推上臺階。請你在圖中畫出這個力的示意圖。
解析:如圖6所示,將油桶抽象為杠桿,其支點在臺階的拐角處,而離支點最遠的動力作用點在通過支點的直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