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皓帆
[摘要]利用稚化教學使抽象的生物學概念變成學生可感知的、便于理解的知識,有利于學生對生物學概念的掌握和靈活應用,對于整個生物學課程的學習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關鍵詞]生物學概念稚化思維稚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 671—7597(2009)10101 67—01
生物學概念是通過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對生物學研究對象的本質特征或共同屬性的反應,正確的生物學概念,不僅是生物學知識的組成部分,而且是學生獲得更系統(tǒng)的生物學知識的基礎。概念是生物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許多生物學的概念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困難,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很難找到原有的概念作為理解新概念的建構支架。根據皮亞杰的構建理論,學生學習過程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降低講解難度,多為學生提供一些主動進行知識建構的拋錨點。稚化教學可應用在中學生物學概念的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稚化就是幼稚化、兒童化,包括形象的稚化和思維的稚化。思維的稚化還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源于原有的先前經驗不足,如果教學過程不根據學生原有的先前經驗展開,他們的學習就會遇到困難,長此以往,他們會逐漸失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稚化思維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一起走入學生的原有經驗中去,在此基礎上逐漸引導將新知識的學習順著他們的思維逐漸展開,在思維的水到渠成中掌握新知識,這樣可以降低學習新知識的難度,他們會信心很足,在成功中體會無窮的樂趣。下面談談稚化教學在生物學概念學習中的具體應用:
一、在感性中的得出概念
(一)從生活經驗中學習
人類的認知最早都是從生活實際開始的,從平常的事物中學到一些基本概念,學到一些知識和經驗進而達到對一些事物的認識,僅憑抽象地理論描述,孩子很難想象。生物學概念也是如此,從生活實例引入,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達到主動獲取知識,由抽象到本質,深入淺出,便于理解。例如,學習“生物”這。一概念時,學生要想透徹理解“生物”這一概念不太容易,生物的概念包括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內涵就是作為生物應該具有哪些特征,也就是生物學家總結的幾大特征:(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2)生物體都具有新陳代謝作用,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也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3)生物體都具有應急性;(4)生物體都具有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現(xiàn)象;(5)生物體都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征;(6)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也能影響環(huán)境。作為生物這一概念的內涵對學生來說是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我們可以利用稚化教學從生物的外延著手。生物的外延是哪些物體是生物。結合實際,學生根據現(xiàn)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能很快找出環(huán)境中的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然后讓同學們討論判斷的原因,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中生物進行觀察、比較、討論,找出哪些特征是其他生物也共有的特征,進而達到對生物這一概念的理解,這也符合人類的認識規(guī)律,既由個別到一般。這樣由學生積極參與、親身體驗得出結論,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也會比較深刻,運用起來就比較靈活。
(二)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體驗情景
對于一些概念我們可以先讓學生有一個感性認識,然后自然形成概念。例如,對“生物圈”的學習,可利用多媒體制作成精美動畫,旋轉的地球、跳出大海的鯨魚、廣袤的森林和原野、藍天飄動的白云、大街川流不息的汽車、草原奔跑的獅子等等,再配上解說:假如你在太空中遙望地球,映入你眼簾的將是一幅由藍色、綠色、白色等編織而成的美麗圖畫。藍色是浩瀚的大海,綠色是廣袤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飄動在海洋和陸地上空的云彩。這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各種各樣的生物都在這里生活和繁衍,地球表層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構成生物圈。學生在如詩如畫的意境中去認識生物圈,這樣同學們在體驗中感悟出新的概念,比直接告訴學生生物圈的概念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形成良好的環(huán)境意識。實現(xiàn)三維教學目標。再如,講到DNA復制的概念,有絲分裂的概念,減數(shù)分裂的概念等,學生很難理解這些微觀的看不到的東西,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在可視直觀中去理解抽象的概念。教師和同學們一起在形象化中理解概念,這種稚化方法效果很好。
二、撥開枝葉,掌握主干
每個概念都由多個詞語構成的,在這些詞語當中,有關鍵性和非關鍵性的。如果對關鍵性的詞語不加以強調,學生就很難掌握其核心內容,原因是受到無關特征的影響,所以教師在講授概念的過程中,應該對整個概念進行分解。例如,“等位基因”的概念,要強調的是:(1)存在部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2)作用:控制相對性狀;(3)本質:基因。特別要強調其作用是控制相對性狀,以與同位基因區(qū)別。這樣學生對“等位基因”的概念就有了一個比較清晰而深刻的認識。再如,“酶”的概念,可分解成:(1)產生部位:活細胞;(2)作用:催化;(3)化學本質:有機物。教師應特別提醒學生注意這些前提條件,以便于學生掌握。這樣,就可以把繁雜冗長的句子轉化為簡單的詞語,克服了很多無關特征的影響,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使學生真正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在運用的時候才能高效準確。
三、運用對比區(qū)分概念
在生物學中,許多概念具有相似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混淆。在概念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明確概念的本質特征是必要的。比較是同中求異和異中求同的一種思維過程。如“線粒體”和“葉綠體”這是細胞中兩個非常重要的細胞器,在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學習時可以把這兩個概念在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等方面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從而使學生對這兩個概念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再如細胞分裂的兩種方式,“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這兩個過程有很多相似之處,本質上卻有很大不同。對于這兩個概念,采用比較的方法進行教學會起到較好的效果??梢砸龑W生對有絲分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細胞圖進行比較,然后采取表格的方式總結歸納它們之間的異同以及繪出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過程中DNA數(shù)、染色體數(shù)變化的曲線圖。
總之,生物學概念在生物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在生物概念的教學中要稚化自己的思維,在學生現(xiàn)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采取恰當?shù)慕虒W策略,促使學生高效準確地把握生物學概念,實現(xiàn)生物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