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杰
摘要:大學生村官是近幾年中國干部管理體系中出現(xiàn)的新生事物,從一開始,這個新生事物便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盡管大學生村官已經(jīng)展現(xiàn)了其生命力,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正視它的不足。從大學生中選拔出來的村官,要能夠勝任農村的工作,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但是,這并不等于從大學生中就選拔不出好的合格的能夠勝任農村工作的村官,關鍵在于我們用什么樣的標準去選拔。
關鍵詞:大學生;村官;選拔標準
大學生村官是近幾年中國干部管理體系中出現(xiàn)的新生事物,從一開始,這個新生事物便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幾年的實踐,既展示了這一新生事物的巨大潛力,同時也暴露了許多的問題。其實,任何一個新生事物在誕生之時都是不完善的,存在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但是,既然作為干部管理體系中出現(xiàn)的新事物,我們就應當客觀冷靜地對待。我們應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快其完善的步伐,使它更快地成熟起來,更好地促進我國農村的發(fā)展。
在大學生村官這一名稱中,它的關鍵詞往往被人們誤以為是“大學生”,其實,這是不正確的。正是由于對關鍵詞的誤解,才導致了我們工作中的失誤,至使不少的大學生村官的潛能沒有得到發(fā)揮,從而使許多的人質疑這一新生事物。在大學生村官這一名稱中,關鍵詞是“村”與“官”。很有必要將“村”與“官”分開,因為這兩個關鍵詞決定了大學生村官的基本性質與選拔標準。
首先談“官”,官者領導也。從事行政領導工作與從事行政事務工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也許人人都可以或者說只要具備一定的學歷,再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基本上都能適應行政事務性工作。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勝任行政領導這個工作的,行政領導需要特殊的才能,學歷很高的人,哪怕是博士也未必就能勝任行政領導。這就是為什么許多的大學生、研究生,在學業(yè)上都是出類拔萃而當村官卻舉步維艱。責任不在他們而在于選拔者,是選拔機制的不完善,把一些只能勝任行政事務工作的人安置到行政領導工作的崗位上。因此,在運作過程中出現(xiàn)一系列問題是很正常的。
其次談“村”。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農村的發(fā)展從整體上來說一直落后于城市的發(fā)展,處于兩極分化中的城鄉(xiāng)差距呈越來越大的趨勢。這一方面有國家政策方面的問題,但是不可否認,農村較之于城市發(fā)展的難度更大,農村的矛盾更突出。可以說,一個人可以在城里的單位當個不錯的領導,但不一定能把農村的領導工作做好。簡單地說,農村的官難當。農村的基礎設施差,農民受教育程度低、發(fā)展乏力、貧窮,這一只只的攔路虎,決定了對于從事農村領導工作者的非同一般的素質要求。因此,村官要當好確非易事,對村官的素質要求必定要高于城官。由此看來,從大學生中選拔出來的村官,要勝任農村的工作,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但是,這并不等于從大學生中就選拔不出好的合格的能夠勝任農村工作的村官,關鍵在于我們用什么樣的標準去選拔。
第一,選拔大學生村官的第一條標準,應是具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與組織能力。村官雖不大,但接觸的卻是千家萬戶、上上下下、方方面面。許多問題出在村,根子卻在上面,解決的途徑也在上面。如果村官沒有與鄉(xiāng)鎮(zhèn)、縣里各方面領導打交道的能力,許多的問題根本解決不了。農村的落后,農民的窮,要改變,也要求村官具備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與組織能力。只有把農民組織起來,形成規(guī)模巨大的航船才能搏擊風浪、戰(zhàn)勝風浪。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的創(chuàng)立,需要各級農村領導付出極大的心血與努力。只有那些高瞻遠矚、想干事、能干事的村官,才能引導廣大農民走上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
第二,選拔大學生村官的第二條標準,應是對農村比較熟悉或是出身農家的子弟。盡管這不是絕對的,但應有必要傾向于這一方面。從小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對于農村缺少感性認識,對于農民缺少感性認識,心理上先天就有隔閡。特別是現(xiàn)在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yǎng),面對落后的農村,面對素質相對不高的農民,恐懼心理油然而生。但是,對農村比較熟悉或出身于農家的大學生就不一樣了,他們對農村有天然的親近感,他們面前的農民就像他們的兄弟姐妹、父老鄉(xiāng)親,從心理上,他們就會與農民融為一體。沒有心理上的隔閡與障礙,這對于從事農村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選拔大學生村官的第三個標準,就是思維活躍,能言善辯,有較強的文字處理能力。正如創(chuàng)新是一個國家發(fā)展的不竭動力一樣,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村官才能勝任本職工作。落后的農村積累了太多的矛盾,農村的發(fā)展,農民的小康,面臨著重重的難關。如果我們的村官只是一個循規(guī)蹈矩思維呆板的人,即使他在大學里學到了許多的專業(yè)知識,也不能保證他能當好村官。只有思維活躍的人,才能不斷地提出新的主意。而能言善辯又是受農村工作的特點所決定的。眾所周知,農村中各類矛盾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但這些矛盾絕大多數(shù)都是一些不大的矛盾,是群眾之間或干群之間因為一些陳年老賬、利益紛爭等等問題引起的。處理這些矛盾無需要強力機關的介入。作為一個村官,能夠用自己的言語來化解這些大大小小的矛盾,這是做好一個村官必備的條件。
而大學生村官必須具備較強的文字處理能力,是指村官除了能說會道,還要能寫。寫作能力也是大學生村官必備的條件之一。寫作能力,即一個人社會科學知識的集中反映。能寫出一篇文通字順的文章,思路清晰,富有條理。
綜上所述,要真正讓大學生村官這一新生事物完善規(guī)范,讓大學生村官真正在廣闊的農村發(fā)揮自己的作用,為新農村建設發(fā)揮出自己的才能,科學地選拔大學生村官是基礎性的一環(huán)。如果這一環(huán)節(jié)不能保證質量,以后的努力將難以奏效。因此,大學生村官的選拔工作非常重要,各級組織人事部門不得不慎之。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魯垛鎮(zhèn)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