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茜
詹姆斯·杜布森博士說:“有千百種方法可以讓孩子失去自尊心,但重建自尊卻是一個緩慢而困難的過程。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里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p>
孩子的心靈是非常脆弱而敏銳的,需要成人的細心呵護和理解。作為幼兒教師的我更加深知這一點的重要性。每天面對那么多天真無邪的孩子,我們肩上的擔子就更加地沉,生怕刺傷孩子那一顆顆弱小稚嫩的心靈。
我所帶的班級是中班,雖說我們的孩子都是4、5歲左右,但是他們也會有自尊,喜歡別人表揚,也會像大人一樣想得到別人對他的肯定,愿意在集體面前有好的表現(xiàn),更不愿意別人看到他不好的一面!所以每次老師在評值日生,小組長,勤勞小工等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會爭前恐后的舉手,生怕錯過每一次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老師用大拇指在他們的小小額頭上輕輕一點。這,代表的是認可和表揚。
記得有一次我照顧孩子午休,快起床的時候,他們都各自做著自己的事情。這時,天鑒走到我身邊,很不好意思地對我說:“鄭老師,我……”看到他那緊張又有些害怕的樣子,我馬上意識到,這小家伙可能是尿床了,但又不好意思對我說。我走到了他的床前,看到?jīng)鱿_實濕了好大一片。我就在他耳邊輕輕的說了一句:“沒關系,一會兒把涼席洗干凈拿出去曬干就可以了,你先去小便吧?!彼宦?連忙跑著去廁所小便了。過后我把這件事情告訴班上的配班老師,讓我來處理這件事,于是過了一會兒,我悄悄地把天鑒帶到了廁所,幫他換上了干凈的褲子,他靦腆地、有點不好意思看了看我,我對他說:“沒事的,天鑒,下次要上廁所就要早點告訴老師,好嗎?”天鑒聽了點點頭說:“我知道了?!?/p>
人們常說,樹怕傷根,人怕傷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長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發(fā)展的內在動力。經(jīng)常聽到家長在我面前抱怨:“為什么孩子在幼兒園什么都好,老師說什么都按要求做,一回到家就嬌了?!边@些看似簡單的話語卻時常提醒著我,作為一個幼兒教師,孩子心中最尊敬崇拜的我們,又怎能不去小心的呵護他們幼小的心靈呢?
現(xiàn)實生活中,不注意保護孩子自尊心、自信心,不尊重孩子隱私的事已司空見慣。有的孩子一件事沒有做好,就說你怎么這么笨;孩子平時有些膽小,就說你真是個膽小鬼;孩子偶爾一次小小的失誤,就指責你怎么這么不給人爭氣。有些家長、老師看孩子不順眼,總是指責、埋怨,有的甚至打罵體罰。這樣下去,久而久之,一個本來不錯的孩子,會在一片指責埋怨聲中,失去應有的上進心和自尊心,最終難以成才。大學時,老師經(jīng)常對我們說的一句話就是:“千萬別對孩子說笨,這個簡單的字眼對于孩子的殺傷力是極大的。” 是的,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我也逐步的體會到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孩子是需要被關注的,哪怕只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豎起大拇指的一個手勢……
大學畢業(yè)實習的過程中,我遇到過這樣一個孩子。大家都說她笨,一個女孩,一個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沉默不語。手上總是拿著一本相冊跟一個白色的小公仔,一天我無意中看見了相冊中夾的一張爸爸抱著她的照片,我心里有底了,這一定是一個念家的孩子,就是因為對家的過分依戀才會變成這樣。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我經(jīng)常去找她說說悄悄話,抱抱她,經(jīng)常在小朋友面前表揚她,鼓勵她。慢慢地,她開始有了自己的小伙伴,開始跟大家一起游戲,一起學習……到我實習結束的那一天,我要離開的那個下午,她向我揮手再見,我看得見她眼里流露出的一種不舍,沒有任何修飾的一種愛。這件事使我體會到,孩子是需要關注的。
我們的孩子是一個獨立的、有完整人格的人,他們同成人一樣有隱私、有自尊,不愿意被別人嘲笑,同樣需要被關注和尊重。0~3歲是大腦早期發(fā)育的最佳時期,是進行快速學習的好時機,是樹立幼兒人格的黃金年齡,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大!”所以,請關注你的孩子,尊重你的孩子,你的一個小小的反饋,對于他們會是很大的收獲。
作者單位:廣州軍區(qū)政治部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