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禮梅
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改變落后的教學方式,構建先進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加強人文精神教育,教學內容要以多樣化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應和現實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實現新課程改革的初衷。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人文精神自主學習學習興趣
首先,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高中歷史課程教學必須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這就要求課堂教學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培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的同時,更應該注意歷史課程教育的目標,加強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為此,只有實行人文精神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和學習能力,才能實現課堂教學以知識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的轉變,使學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擁有健康的人格、崇高的道德品質、真誠的情感,學會寬容和尊重別人。現行的歷史教材,無論是人民版還是人教版,都有許多關于人文精神方面教育的素材,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充分發(fā)掘利用。如此,歷史課堂教學才能呈現生機和活力,實現歷史教育的目標。
其次,課堂教學應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習歷史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進而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過程。所以,學習過程應該是學生主動參與、學會學習的過程。課堂教學要改變以往教師講,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現象,要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觀點,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學會同他人合作探究學習和交流。盡可能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
學生學習歷史不僅是了解過去,掌握歷史知識,還要認識現實,重要的是認識和理解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直接參與對歷史的研究和解釋,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歷史和現實問題。將學習過程中的發(fā)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學生發(fā)展自己、學會學習的過程。教師可以在組織指導新教材增加的閱讀課和活動課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主動學習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三,課堂教學內容要以多樣化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歷史新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于教師教學理念更新的同時,也有利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倡導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必要的前提。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陳舊的教師講和黑板板書的表現方式,要制作和使用電子課件和多媒體教學,使教學內容以多樣化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不再讓學生單純地記憶歷史結論,而是結論與形成結論的過程并重。新教材在這方面給我們留下了很大的思維拓展的空間,新的人民版高中歷史教材就在突出學生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的理念下,設計了部分的活動課,初步改變了過去歷史課“讀書多,活動少”的局面。例如“軍事天才”拿破侖?波拿巴這一課的課后練習就設計了對拿破侖的評價,學生通過翻閱資料和文章結合教材內容加以分析,形成自己的觀點。它的設問向開放性試題發(fā)展,目的就是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培養(yǎng)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類似例子還有許多,歷史教師應借此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形成結論,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思考歷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四,課堂教學內容應和現實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歷史課程在遵循高中歷史教學規(guī)律的同時,在內容的選擇上,堅持基礎性、時代性,密切注意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聯系,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目前高中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普遍比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歷史情節(jié)中,也就是停留在直接興趣這一層次上。此外,在學習歷史過程中,學生普遍感到困難。因此,歷史教學要提高學科的實用價值,和現實相結合,這既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又可以讓學生逐漸消除畏難心理。這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很大作用。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的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對學生取得的成績,進行及時的評價和鼓勵,讓學生覺得自己是個成功者,有信心、有興趣地進行下面的學習。總之,教師要對學生的每一點成績和進步加以肯定和鼓勵,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因材施教,不加重學生學習負擔,使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抱有信心,始終保持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實現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
綜上所述,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形勢,要努力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樹立嶄新的教學目的觀,實現教學“過程與結果”的統(tǒng)一,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提高能力,在閱讀、分析各種歷史材料中,掌握運用史料的方法和技能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如此,才能實現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實現新課程改革的初衷,進而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海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