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璐
男孩兒拉赫曼今年才剛剛滿8歲,是印度一個極為平常人家的孩子。如今,他因在北阿肯德邦臺拉登互動藝術學院教授成人制作電腦動畫,可能成為全球最年輕的大學講師。一夜之間,成了聞名于世家喻戶曉的神童。嘖嘖稱贊之余,恐怕誰也沒有想到,居然是眾人心目中的所謂壞習慣,成全了這個天才。
在拉赫曼還未出生時,拉赫曼的爸爸就在家里添置了一臺電腦。為的是閑來無事,自己上網打發(fā)時光。不久,問題出來了,細心的爸爸發(fā)現(xiàn)小拉赫曼對電腦特別感興趣,只要他一上網,孩子就目不轉睛盯住看,尤其是拉赫曼的哥哥操作電腦的一舉一動,他會偷偷摸摸照葫蘆畫瓢。于是,親戚朋友紛紛奉勸拉赫曼爸爸盡快將電腦處理掉,或者盡早禁止拉赫曼玩電腦。
拉赫曼爸爸并沒有采納大家的忠告,他想到了卡爾·威特教育理念——孩子自己應該做的事,必須讓孩子自己去做,他認為,壞習慣并非一成不變。只要培養(yǎng)得當,同樣可以成為好習慣。
于是,拉赫曼爸爸不但沒有簡單封殺拉赫曼的愛好,反而順其自然,循循善誘。3歲半時,拉赫曼居然學會了首個電腦動畫制作程序,制作出字母跳舞的動畫。
在發(fā)現(xiàn)兒子有電腦天賦后,拉赫曼爸爸更是推波助瀾,迫不及待帶拉赫曼前往臺拉登互動藝術學院求學,但因年齡實在太小,人家堅決不收。拉赫曼爸爸軟硬兼施,苦苦央求,終于讓校方破例收下他兒子。這下,拉赫曼如魚得水,白天在當?shù)匾凰W讀書,晚上前往學院學習互動藝術課程,每周在那里授課一次。目前,拉赫曼正在做關于黑洞、外星人和水利的項目。
印度執(zhí)政黨國大黨總書記拉甘地對拉赫曼“青睞有加”,給他購置筆記本電腦,同意為他支竹18歲之前的學費。
習慣能成就一個人,也能夠摧毀一個人。很明顯,如果沒有開明爸爸,拉赫曼鮑對不會有今天。而我們的一些家長,自以為很聰明,對所謂的壞習慣,不分青紅皂白,一律拒之門外。常常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愛好、思維行事,人為設置許多束縛孩子的條條框框。培養(yǎng)的模式幾乎一模一樣,結果孩子可能成為人才,卻不能成為天才。
曼狄諾有句名言,成功與失敗的最大分野,來自不同的習慣。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壞習慣則是一扇向失敗敞開的門!中國約有四百萬網癮少年,至今培養(yǎng)出幾個天才少年呢?家長們該三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