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娜
[摘要]在美術欣賞課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美術作品,提高審美能力本文在這些方面做簡要探討。
[關鍵詞]美術教學美術欣賞學習興趣審美能力
有人認為美術欣賞就是給學生看美術作品。其實不然,欣賞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認識作品,了解畫者思想情感,與藝術家直接交流,對作品進行分析、再認識、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當前素質教育占主流的情況下,職專美術教師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提高課堂效益,創(chuàng)新教學,才能從學生有限的精力中,得到一點收獲,從而實現審美教育的目的。
美術欣賞課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積極思維,引導他們對作品藝術分析,形成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我認為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教學方式應有所創(chuàng)新,變被動式、灌入式教學為啟發(fā)式教學
我們經??吹浇處熞恢v到底,相當投入,學生卻漠然處之,欣賞課變成了“講賞”課,這種局面相當尷尬。教與學之間互動較少。學生的學習不應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主動參與、積極參與的過程。教師應時刻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興趣人手,激發(fā)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提高鑒賞審美水平。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是消除學生依賴老師的心理。學生是在美術教學中的真正審美體驗者,實踐者。欣賞課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幾幅名畫,更重要的是啟發(fā)他們,引導他們不斷提高并終生受益的欣賞方法,審美思維和審美情趣。
增強教學的直觀效果
使用圖畫、錄像、多媒體課件等等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途徑了解作品。采用直觀教學,讓學生有新鮮感,注意力就會被吸引。教學中對名作的講述也要有新的要求。好多作品的評述都是一些晦澀的,不易理解的詞組堆砌起來,同學們在認識過程中往往不能欣賞到點子上,解決這個問題唯有教師自身下苦功,提高自身專業(yè)、文化修養(yǎng)和語言表達能力,做到“既能意會,又可言傳”,語言準確而言簡意明,風趣幽默而不失感染力,這樣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中貫穿知識,理解美術作品的內在聯系。如對意大利文藝復興畫家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作品的評述時,用大量的作品來增強學生最直觀感受,利用多媒體教學,分別對作品最直觀感受,利用多媒體教學,分別對作品題材,藝術處理手法,追求的境界等進行言簡意賅的評述,當然也要有重點,否則學生會因多而亂,互記混淆,出現名作名家的張冠李戴。
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
美術欣賞課授課時要做到理論在先,引導學生在了解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去分析作品,欣賞作品。著名藝術家豪澤爾指出:“人可以生來就成為藝術家,但成為鑒賞家卻必須經過教育”。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結構。如在欣賞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梵高的《向日葵》等等的時候,我發(fā)現一部分同學對什么是國畫,什么是油畫、水彩畫等不了解,對于美術作品常見的幾種表現方式如寫實的、變形的、寫意的、抽象的分辨不清,就更談不上怎樣欣賞美術作品。所以說先以專業(yè)理論知識作引導,讓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特點,表現方式等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在專業(yè)理論的引導下去感受名家名作品的美感就不會思路茫然。
發(fā)揮想象力,加強對作品更深的思考
上美術欣賞課時,教師出示欣賞的作品后,不要立即講解,可以讓學生讀畫幾分鐘,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思維空間,鼓勵他們獨立觀察,充分想象,細細領悟作品表現出來的藝術效果,然后大膽發(fā)表個人的見解,教育、這樣可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激發(fā)他們對美術欣賞的興趣。如在欣賞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的作品《格爾尼》時,引導學生首先讓學生從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去觀察,觀其色彩、造型。讓學生從中找出“人、牛、馬”的形象圖形,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思考,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畫中主要是揭露法西斯的罪行,有的學生說:“畫中的牛代表邪惡勢力”;有的學生說上端的燈泡那是“夜之眼”,“燈泡是眼的瞳孔”,也有的學生說象征光明和希望……眾說紛紜,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面對畫面的感受不一樣。畫中渲染了一種恐怖緊張的氣氛,既代表人們對法西斯暴行的憤慨,又使人產生一種泄憤后的“美感”。僅僅憑“像?!被颉跋耨R”直觀判斷而已,往往達不到欣賞的好效果。因此,加深對名畫的探討,開發(fā)學生的多方位思維,課堂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自己講,暢所欲言。營造一種平等,活躍的課堂環(huán)境,就可改變那種以老師唱獨角戲而學生昏昏欲睡的局面。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評說作品時,適當穿插相關故事情節(jié)
例如:當我在評賞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時,畫家顧愷之并沒有像解說圖一般畫出所有情節(jié),學生不太熟悉作品和作者,因而作品展示出來,學生并不十分感興趣。這時如果僅從色彩、線條、人物表情、神態(tài)等去分析,顯然他們是不太愿意聽的。我就從美術作品相關的“情節(jié)”人手,介紹有關作品的趣聞軼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被帶入故事,馬上被情節(jié)吸引?!堵迳褓x》是畫家顧愷之要體現三國時曹植與洛神之間那種若即若離的人,神間的戀情。在這個旋律中,穿插了湘水二妃及漢水女神游戲、水神擊鼓、女媧清歌以及日中的金鳥、空中的翔龍、六龍駕車等。我邊詳說畫中的形式美感邊穿插作品的神化故事情節(jié),介紹些相關的作畫背景資料,學生深深被吸引,從而激發(fā)對美術欣賞課的極大熱情。
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教師應充分調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盡量鼓勵他們發(fā)表自己的獨到的觀點。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欣賞課,積極引導學生發(fā)掘每件作品最獨特,最本質,最撼人的美感,并對其進行深刻分析,逐漸培養(yǎng)他們的藝術修養(yǎng)和創(chuàng)造性審美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審美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