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玲
家庭教育的成敗,直接影響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效果。而家長的素質,在家庭教育中又起著決定性作用,正如教育家福祿貝爾所說:“國民的生命,與其說操在當權者手中,不如說握在母親手中”。因此,以家長素質為突破口,提高家庭教育質量,促進孩子良好發(fā)展,已成為社會各屆的共識。多年來,我們不斷探索家長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研究,提煉出了提升家長家教水平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 建立優(yōu)質的家教師資隊伍,定期講座,是提高家教水平的基礎。
(1)固定講師團。主要聘請學校經驗豐富的老班主任、年級主任和學校領導擔任常規(guī)家長學校的授課任務。
(2)專業(yè)講師團。主要聘請國內一些知名的教育專家舉辦相關專題講座、咨詢活動,講授帶有專業(yè)性的教育理念。
(3)家長講師。家長人才濟濟,并且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長在育子方面有很成功的做法,為了進一步開發(fā)家長資源,推廣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和成功的家庭教育經驗,增強家教的貼近性,我們從在園孩子的家長和已畢業(yè)孩子的家長中選擇一批理念先進、經驗豐富、口語表達力強的家長,組成“家長講師團”,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最先進、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親身的育子心得介紹給廣大家長,共同促進家庭教育工作效率的提高。
策略二 關注家長所需,因人施教,使每位家長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幼兒園可通過家長學校問卷調查活動,了解家長的實際要求,因人因需進行有目的的講座。如: 08年2月,我們調查了一千余名家長。從家長調查中獲悉家長對幼兒每個年齡段的關鍵期、生理、心理特點等非常關注,因此,當年的第27屆家長學校我們就開設了5項內容,全部由年級主任主講。針對小小班家長,我們開設了兩歲孩子如何教養(yǎng)的課程;針對小班家長,我們進行了“什么是健康的愛”的講座;針對中班家長,我們對家長進行了“四歲幼兒最可愛—談四歲幼兒的特點及家庭教育方式”的講座;大班家長,重在引導他們做好幼小銜接工作,進行了“家長在‘幼小銜接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的講座;針對蒙氏班家長,我們又進行了“家長如何陪孩子快樂成長”的講座,整個系列培訓人數達千余人。
策略三 重視家訪工作,雙方促成家園合力。
家訪工作,是增進家園聯(lián)系,提升家教水平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小班入園前,必須全班性家訪,中班、大班,每學期也不得少于一半人數家訪。家訪之前要組織教師進行培訓,詳細寫出家訪內容,制定出家訪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家訪過程中,老師和家長親切交談,認真觀察幼兒家庭情況,及時掌握幼兒在家的第一手資料,配合家長融洽親子關系,尋求家長的信任和支持。
策略四 暢通溝通渠道,及時聽取家長心聲,并積極反饋。
為了廣泛的聽取家長心聲,除設置傳統(tǒng)的——“園長信箱”外,還應設置“網絡留言板”,班級網站等,家長可以通過小相冊隨時了解班上教育活動的進程、了解自己孩子在園情況,也可以隨時隨地向老師提出建議或反映孩子在家表現(xiàn)。另外,還可設置開放性的園長接待日,改教學班的固定觀摩為家長的推門聽課等。
策略五 加強視聽滲透宣傳,以廣播和文字等形式對家長進行指導。
在各班門口,可開辟“家長園地”,通過文字指導的方式向家長進行家教宣傳活動。內容包括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有幼兒身體與心理的發(fā)展、家庭營養(yǎng)知識、家庭教育方法以及新的教育觀念與實踐等,并且還針對不同時期家長關心的問題不斷調整。另外,每天早上送孩子與下午接孩子時,還可安排專職人員通過小廣播來宣傳家教知識。為了給幼兒創(chuàng)設和諧的環(huán)境,我們還定期發(fā)放“寫給家長的一封信”,使家長能自覺自愿的配合我們工作。視聽結合、時時滲透,有效地促進了家長的學習。
策略六 敞開大門,讓家長走進教室,走進活動,在觀摩、體驗中理解。
1.幼兒園每學期制訂家長開放日的常規(guī)制度,把家長請進教室,讓家長能親身了解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程序及學習、勞動、游戲、鍛煉等教學內容,并進行意見反饋。
2.家園親子活動:包括家園同樂會,“六一”聯(lián)歡會,畢業(yè)典禮晚會,元旦慶典等,家長、幼兒、教師共同參加。
3.請家長給孩子上課。如請當醫(yī)生的家長給孩子講怎樣保護牙齒,請當交警的家長講解交通常識等。讓家長親自參與教學,更能了解幼兒所需。
陳玲,教師,現(xiàn)居河南新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