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荀
〔摘 要〕文章提出圖書館將科技查新與學科館員工作相結合的初步構想,結合本館工作實踐分析該構想的客觀優(yōu)勢,并對其可行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圖書館;科技查新;學科館員
〔中圖分類號〕G252.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0821(2009)02-0150-03
Combination of Sci-tech Novelty Retrieval and Subject LibrarianQin Xun
(Library,Chengdu Aircraft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Chengdu 61004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preliminary conception on integration of sci-tech novelty retrieval and the subject librarian work.It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some measurements through practice,and discussed its feasibility.
〔Key words〕libraries;sci-tech novelty retrieval;subject librarian
進入20世紀以來,隨著網(wǎng)絡的興起和迅速普及,圖書館數(shù)字化、信息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為讀者提供的服務范圍也更加便捷和廣闊,科技查新和學科館員制度就是圖書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筆者從工作實踐和理論研究中發(fā)現(xiàn),科技查新工作與學科館員工作存在很多的契合點,兩者是相互依托和相互促進的。如果二者能夠有機地結合,有利于它們發(fā)揮出更大
的作用。
1 科技查新工作
1.1 科技查新工作概況
科技查新工作是指通過各種檢索手段和綜合分析、對比方法,按照科技查新規(guī)范操作,根據(jù)委托人提供的需要從文獻的角度對所查證的科學技術內容作出新穎性判斷,從而為科研課題的立項、科研成果的評判等提供科學依據(jù)的一項文獻信息服務工作。從1990年開始,我國要求對于申報部級以上獎勵項目進行科技查新。近年來,隨著服務的規(guī)模和內涵不斷擴大,科技查新服務已成為圖書館的一項重要工作,各大圖書館都相繼建立起了科技查新工作站。2001年1月1日起實行的《科技查新機構管理辦法》和《科技查新規(guī)范》,標志著我國科技查新工作逐步步入法制化的軌道。
1.2 查新工作的現(xiàn)狀分析
自1990年以來,我國的查新服務工作已經走過近二個年頭,正逐步走向成熟,在保證科研立項、科技成果鑒定和新產品認定的新穎性、科學性、公正性方面發(fā)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以我所為例,每年都要承擔大量的科研任務,大多與本所專業(yè)有關,相對比較集中,從而有利于查新人員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掌握。另外,我館在文獻資源建設上基本上是以本所科研為中心,對于本所專業(yè)設置和科研方向一致的文獻收藏比較系統(tǒng)、全面,基本能夠滿足科研課題的查新需求。盡管取得一定的成就,但由于種種原因,查新工作還面臨一些問題。
1.2.1 查新報告難以全面反映課題研究的動態(tài)
查新報告是查新工作質量的具體反映,是整個查新工作的歸納和綜述。而多數(shù)查新報告的查新結論,只是對某一創(chuàng)新點進行分析對比,難以全面反映課題研究的進展狀況,無法給科研管理部門、評審專家提供全面的參考。
1.2.2 查新委托方對查新工作重視不夠
許多查新委托方對查新工作不太重視,認為查新只是走過場。提供委托單時草率了事,不能詳細給出課題的創(chuàng)新點和查新要求,向查新人員提供的課題研究內容和研究過程簡介資料也不夠詳細,這些勢必影響查新報告的質量。
1.2.3 查新委托方時間進度要求急迫
主要表現(xiàn)為查新委托方要求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查新報告。主要原因是用戶對查新工作的性質和程序不熟悉,認為只是檢索一下相關數(shù)據(jù)庫,就可以出報告。殊不知查新人員需要在幾天時間內對用戶在幾年內的科研成果進行消化理解,再對查出的國內外文獻進行對比分析和專家咨詢,才能撰寫查新報告。另外,項目申報和成果評審受理時間太集中,委托方趕在臨報材料之前才找查新單位。這樣的“批量生產”,大大影響查新質量。
1.2.4 查新人員隊伍薄弱
科技查新不僅是一項科學性、技術性很強的信息服務工作,而且是一項高智力的信息服務工作,因此要求查新員既要懂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又要懂現(xiàn)代檢索技術。我館長期以來的專職查新員只有1~2名,人員存在嚴重不足,而且均非工科專業(yè)人員,專業(yè)背景知識存在一定的不足。
1.2.5 查新服務缺少創(chuàng)新
查新工作目前屬于指令性、規(guī)范化的科技情報咨詢服務,信息服務的方向限定在新穎性評價上,服務內容和范圍局限性較大,缺乏情報研究和輔助、引導的作用以及對課題及負責人評價等其他增值服務。
2 學科館員制度
2.1 學科館員制概況
建立學科館員制度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最早出現(xiàn)于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的美國,由卡內基裁仿〈笱圖書館開始嘗試性地推出導航式定單服務,也稱“跟蹤服務”。由圖書館根據(jù)某一學科專業(yè)的需要而指定信息服務人員,這些人員能夠與對口單位建立聯(lián)系,在學科專業(yè)與圖書館之間架起一座相互溝通的橋梁,為用戶主動地、有針對性地收集和提供信息服務。清華大學圖書館于1998年在我國率先開展了這項服務,至今,國內多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圖書館都先后設立了學科館員,其主要職能是針對專業(yè)學科服務對象開展“專業(yè)參考幫助”和“學科聯(lián)絡”。
2.2 學科館員的現(xiàn)狀分析
自1998年學科館員制傳入我國后,國內眾多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圖書館陸續(xù)實行了學科館員制度。從實施的效果來看,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2.2.1 提高了館藏資源建設的質量
有針對性地制定資源建設與規(guī)劃,根據(jù)學科用戶的意見制定計劃,解決了圖書館不同專業(yè)的信息資源充分利用的問題,方便科研人員及時了解、把握和利用本學科的最新信息。同時,逐漸形成圖書館在某方面學科資源建設的特征,為有關學科向更高水平和更深層次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2.2.2 加強了圖書館與科研部門的聯(lián)系
從工作深層次角度改變圖書館適應科研需要的模式,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從專業(yè)文獻信息研究和保障角度,起到帶動和促進教學科研向前發(fā)展的作用;
2.2.3 促進和帶動圖書館各項業(yè)務工作達到更高的標準
將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有機地融入科研工作中,有利于圖書館對各學科專業(yè)文獻信息的深層研究、開發(fā)和利用,以及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了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學術地位。
3 科技查新與學科館員工作的契合點及結合的意義
3.1 科技查新工作與學科館員工作的契合點
科技查新和學科館員工作都是是根據(jù)科學研究的特定領域和需要,對文獻、信息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處理,二者存在太多的契合點:
3.1.1 信息需求相通
科技查新工作的要點是全面把握課題技術點,理解、認真吃透用戶委托的查新課題內容,從中提煉出關鍵技術的創(chuàng)新點,貫穿整個課題的信息分析是影響查新質量關鍵;而學科館員制度要求學科館員直接參與科學研究過程,為科研提供全程的信息保障。兩者在信息需求方面基本上是相通的。
3.1.2 人員素質要求相近
無論是學科館員還是查新員,都要求具備深厚的學科知識,深人了解科研課題的學科背景,同時要熟練掌握信息搜索和獲取的技術,善于捕捉、發(fā)現(xiàn)和搜集最新文獻信息,為讀者提供最新的國內外學術研究動態(tài)和前沿信息。二者的人員素質要求相近。
3.1.3 服務流程相似
科技查新的工作流程大致為:接收查新課題→文獻檢索→分析研究→(與用戶分析討論→)撰寫初查結論→與用戶分析討論→撰寫查新報告;學科館員的工作流程為:確立學科方向→收集相關信息→分析研究→學科聯(lián)絡→定題跟蹤→二、三次文獻推薦→交流咨詢。可以看出,兩者的信息服務流程有很多相似之處。
3.1.4 工作環(huán)境相同
無論是科技查新人員還是學科館員,兩者的工作環(huán)境無外乎就是圖書館、信息中心或單位圖書情報部門等這樣的機構,工作設備、接觸的信息資源和從事的工作內容等都十分類似,有的單位查新人員就是學科館員。
3.2 二者結合的意義
學科館員制度來源于國外,相對于科技查新這個“本土產品”來說,它在目前的剛剛起步階段多少還有一些“水土不服”,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缺乏相應的管理機制,此外還存在人員素質和信息資源與要求差距較大等等問題;而實行科技查新這些年來,雖然有穩(wěn)定的隊伍和相對健全的制度,但已逐漸缺乏新意,走向形式化。
科研院所的學科專業(yè)性較強,而學科館員和查新人員都是為特定專業(yè)學科的科研工作提供服務的,兩者在服務對象、服務目的和用戶交流等方面都有許多共通之處?;诓樾鹿ぷ髋c學科館員制度的契合點,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可以對信息資源進行更有針對性、更深入的揭示,提供更加專業(yè)、更深層次的信息檢索服務,它們的相互促進,將會最大限度地滿足各學科讀者的信息需求,而且也有利于專業(yè)文獻信息的深層開發(fā)和利用,這將是未來圖書館發(fā)展個性化服務的一大亮點。
4 學科館員與科技查新結合的方式
將學科館員與科技查新相結合,可以對信息資源進行更有針對性、更深入的揭示,提供的信息檢索服務就會更專業(yè)、更深層次。
4.1 查新人員兼任學科館員
4.1.1 查新人員擔任學科館員,有助于在短期內建立和完善學科館員制度
學科館員作為圖書館學科、專業(yè)化服務的主導力量,對圖書館的綜合服務水平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其素質要求較高,要在短期內建立一支較高水平的學科館員隊伍還有一定難度。而專職查新員在人才條件和工作職責等方面與學科館員都極為相近,所以,兼任學科館員是比較容易和可行的。將二者合而為一,就可以在短期內建立起學科館員制度,豐富圖書館服務模式,提高服務質量。
4.1.2 查新人員兼任學科館員,有助于拓寬其專業(yè)知識面
當查新課題是各學科專業(yè)的前沿和尖端研究領域時,查新員要在短時間內對研究人員多年的科研成果進行消化理解,再對查出的國內外文獻進行分析對比,作出有關課題新穎性、先進性的評價,是非常困難的,必須深人研究和熟悉相關學科領域的發(fā)展。而學科館員正好具有這方面的優(yōu)勢。學科館員和科研人員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對所服務的學科有了深入的了解,熟悉學科研究的方向和前沿,可通過定題服務等形式直接參與到課題研究中。因此,查新人員通過兼任學科館員,可拓寬其專業(yè)知識面,夯實其學科專業(yè)基礎,有助于提高查新工作的質量。筆者就是在從事了十幾年查新工作后,兼任學科館員的。作為查新員,只是在課題申報時對某一領域的知識和信息有所接觸,要對其做出準確評價確實很有難度。兼任某學科的學科館員后,伴隨課題的進展,不斷提供所需信息,并及時得到反饋,對該課題和該領域的現(xiàn)狀也就漸漸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相信這樣做出的查新報告會更加準確和公正。
4.2 學科館員從事查新工作
4.2.1 學科館員從事查新工作,有助于提高其研究和服務能力
學科館員從事查新工作后,可利用查新項目內容進行相關學科知識的跟蹤。在學科知識的更新方面,查新人員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通過用戶提供的項目委托尤其是立項課題委托,查新人員可以了解相關學科最新的研究動向,并可在此基礎上為用戶提供全程跟蹤服務,主動為用戶提供項目最新發(fā)展的動態(tài)資料,這些都有助于提高課題研究成果的水平,同時還可提高學科館員的研究和服務能力。
4.2.2 學科館員從事查新工作,有助于實現(xiàn)查新服務主動化、全程化
學科館員要直接參與科學研究過程,為科研提供全程的信息保障。這和查新工作的主動化、全程化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因此,由學科館員來從事查新工作,可以彌補查新人員對課題不能全程跟蹤、主動服務的不足,有助于提高查新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并提升查新機構自身的學術地位。
我所圖書館從館內各部門共選出16位館員兼職學科館員負責聯(lián)系和服務于16個相應的專業(yè)領域和專家,幾乎涵蓋了全所的各個專業(yè),針對各專業(yè)領域的信息需求提供文獻咨詢解答、學科/專業(yè)資源推介和動態(tài)信息跟蹤報道等服務,其中有兩名為查新員兼任學科館員,經過不斷的摸索,發(fā)現(xiàn)二者的結合是培養(yǎng)和提高館員業(yè)務素質的一個有效途徑。當然,查新員和學科館員還是存在一定差別的,要使二者的結合發(fā)揮最大的效應,還需要進行統(tǒng)籌安排,制定周密細致的工作計劃,并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才能開拓出一片新的空間。
5 結束語
學科館員制度與科技查新制度在人才培養(yǎng)、服務模式等方面即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二者可有機結合。只要將查新人員的培養(yǎng)與查新工作合理安排,統(tǒng)籌兼顧,充分借鑒學科館員制度并加以完善,就能夠發(fā)揮查新機構的現(xiàn)有優(yōu)勢和潛在優(yōu)勢,提高查新報告的質量,同時又能提升各學科專業(yè)文獻信息的深層開發(fā)和利用水平,使學科信息服務水平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費曉煒.高校學科館員咨詢服務工作初探[J].圖書館建設,2007,(1):77-79.
[2]趙文偉.基于數(shù)字圈書館的學科館員[J].情報資料工作,2005,(3):100-102.
[3]周曉蘭.高校圖書館開展科技查新工作的實踐與總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7,(32):62-63.
[4]彭駿.試論高校圖書館查新人員與學科館員的統(tǒng)一[J].中華醫(yī)學圖書情報雜志,2006,(15):67-69.
[5]丁有光.對科技查新工作的幾點思考[J].中國信息導報,2007,(11):31-33.
[6]周國華,邵正榮.建立查新工作網(wǎng)絡管理平臺的嘗試[J].現(xiàn)代圖書情報技術,2004,(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