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列御寇
薛譚學(xué)謳于秦青1,未窮青之技2,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3,撫節(jié)悲歌4,聲振林木,響遏行云5。薛譚乃謝6,求反,終身不敢言歸。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7,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8。既去而馀音繞梁 9,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10,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11,一里老幼悲愁,垂淚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fù)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12,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13。乃厚賂發(fā)之14。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15?!?/p>
【選自《列子·湯問篇》】
注釋
1薛譚、秦青,古代傳說中秦國的兩名善歌的人。謳,歌唱。
2窮,盡,完全學(xué)會。
3餞,餞別。郊衢,城郊的大路。路邊有亭子,可供餞別。
4撫,通“拊”,拍打。節(jié),古樂器,用竹編成,形狀像箕,可拍打成聲,用作伴奏。
5響,回聲,這里指聲音。遏,阻止。行云,行,動詞活用為形容詞,流動著的云朵。
6謝,認(rèn)錯。
7韓娥,古代傳說中韓國善歌的人。東,名詞活用為動詞,東行。之,到。
8鬻(yù),賣。假,借。
9既,已經(jīng)。梁 (lì),棟梁。
10逆旅,旅舍。
11曼,拖長。
12 (biàn),兩手拍擊。
13向,往昔。
14厚賂,多多地贈送財物。發(fā),送別。
15放,通“仿”,仿效。
(張大文注釋)
趣味閱讀
趣說老子、孔子、列子、莊子
四子一起放風(fēng)箏
老子通過收放線,控制風(fēng)箏。
孔子拽緊線,不停跑動,唯恐腳步一停,風(fēng)箏就會掉下來。
莊子沒有線,高舉風(fēng)箏,等待風(fēng)來吹起它。
列子空身,迎風(fēng)而立。莊子怪之,列子悠然良久,輕聲曰:“我在放自己?!鼻f子慨然嘆曰:“吾聞道矣!”
四子一起談?wù)撜埧椭?/p>
老子曰:“自助餐”是“道”,用這種方式吸引人,是“德”。
孔子曰:“長者先餐”是“道”,各自謙讓是“德”。
列子曰:“盡興而歸”是“道”,不露聲色是“德”。
莊子曰:“不得已才請客”是“道”,這種態(tài)度就是“德”。
四子各執(zhí)一端,于是請教大羅金仙,恰逢佛祖也在座。大羅金仙取出一面鏡子,曰:“能到鏡子里面作客,是道;請大家都進(jìn)去,是德”。佛祖曰:“能請出鏡子里的人來作客,是道;請出所有的人,是德”。
四家四性格:一為深沉,一為執(zhí)著,一為飄逸,一為才俊。
(一言以蔽之,有趣,卻也草草,權(quán)當(dāng)會意一笑。從嚴(yán)講,不可當(dāng)真以管窺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