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 喜
雕塑家蒂娜·荷西·普德斯一直以來迷戀于創(chuàng)造與現(xiàn)世相對獨立的空間。她常常通過條狀物的變化和組合構造“空”的立體結構,這使得她的作品充滿漫游式的隨意和輕松。然而,因為“空”的存在,從她作品的體內涌動出不可名狀的情緒,與外部的能量進行著對流,這則使之流露出神秘莫測的夢幻色彩和危險氣息,似乎潛俠著某種不甚明了的力量。
不規(guī)則形態(tài)的條狀物,或者被直接粘連成某種面目模糊的形狀,或者被蒂娜卷曲成一個個圓圈,繼而聯(lián)結成一張三維的不定形的網。這些條狀物像是某種構成組織的纖維,仿佛植物的藤蔓,也如同糾纏不清、牽扯不斷的思緒,在下意識的引導之下,附著為一體,預示了某種趨勢和可能性。比如她的一件之前的作品(圖1):兩個傾斜的立體鑄銅網狀物,恰似一男一女隨風起舞,不厭其繁地、無所畏懼地向著永恒的天空延伸。這正是人類命運的美好寫照。
在蒂娜近期的作品中,纏繞的條狀物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一張神情茫然的面孔。條狀物構成的虛空間因為面孔形成的實空間穩(wěn)定下來,并隨之成為面孔的附屬物,看起來像是女人的頭發(fā),然而在不經意間,泄露了她們內心的秘密。當這些形態(tài)不一、大大小小的面孔和頭發(fā)被錯落有致地固定在墻上時,無異于形成了一道有趣的風景。她的作品也展示了她奇特的想象力,在她所創(chuàng)造的空間中總是充滿著詩意和幽默的低音,它們通過最令人驚奇的方式被表達出來?!端枷胝吲c水》(圖2)這件作品是蒂娜在洗臉時所獲得的靈感,半球形底的原型是一個洗臉盆,大約是出于結構美感的需要,蒂娜將臉盒倒置過來;向上的條狀物實際上是被手所撲起的水花,面孔幾乎被“水花”所淹沒,或許是被情感和思想所淹沒了吧。
蒂娜的作品常常用陶瓷的材料來展示,富有裝飾性。在她的早期藝術創(chuàng)作中,有很多形象生動的公共藝術。有一件在哥本哈根城外的巴斯莫斯學校里的陶瓷作品(圖3),是一只蹲著的狗把它的頭伸進了墻里,令人聯(lián)想到它正試圖穿墻而入,參與到墻另一側的教室里的教學中。在今后的日子里,觀察蒂娜的公共藝術作品與建筑之間的對話將如何發(fā)展,將會是一件饒有趣味的事情。
蒂娜與朋圖斯的作品的相似之處在于它們都是嚴肅又可愛,單純卻不幼稚。她的“空間之夢”,無窮無盡,與我們一起共同完成一個個關于存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