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冰
編輯導語
還記得那朵開在棗紅被面上的百合花嗎?還記得那張羞澀靦腆的笑臉嗎?還記得那段炮火紛飛的崢嶸歲月嗎?這篇在我年少時期,賺取我最多淚水,給了我最沉重感受的小小說,真的像小作者說的那樣,如一朵清新秀麗的百合盛開在我們心中,并且永開不敗。
每讀一次茹志鵑的小說《百合花》,我的心靈就會受到一次洗禮,一次凈化,一次美的升華?!栋俸匣ā废裥蹨喌拇蠛铣幸欢蝺?yōu)美抒情、風情濃郁的小插曲,反映了波瀾壯闊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文中沒有正面描寫炮火紛飛的戰(zhàn)爭場面或叱咤風云的戰(zhàn)斗英雄,而是選取了1946年中秋節(jié)發(fā)生在我軍前沿包扎所的一個小故事。兩個普通得連姓名也不知道的小人物——小通訊員和農(nóng)村新媳婦。小說沒有寫他們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是講述了在那崢嶸歲月中平平常常的“帶路”、“借被”、“犧牲”、“獻被”等情節(jié),并從中表現(xiàn)出了軍民魚水情,以小見大,從平凡中顯出了不平凡的人格力量。
戰(zhàn)爭是殘酷的,它扼殺一切美好事物,多少人死于戰(zhàn)亂之中。然而死的意義有所不同,或輕于鴻毛或重如泰山。小說中的小通訊員,這個年僅十七八歲的小戰(zhàn)士,他為了掩護同行的幾位支前村民而壯烈犧牲,用他的死換來別人的生,這種舍己救人的行為是需要有崇高的思想覺悟和自覺的獻身精神來支撐的。無疑,他的死比泰山還重。這使我聯(lián)想到當今現(xiàn)實生活中的諸多咄咄怪事:有人被車撞傷了,肇事者逃之夭夭不說,圍觀者可達上百人卻沒有人肯伸出援救之手:一個少女不幸沉入游泳池深水中,任呼救聲、哀告聲不絕于耳,十幾個小伙子卻置若罔聞,就是不肯下水救人……今天的人怎么了,為什么如此麻木?難道像小通迅員一樣的熱血男兒就只能出現(xiàn)在小說里,活在我們的記憶中?
《百合花》中最感人的場面是小通訊員犧牲后,新媳婦獻被的情節(jié)。也許,在今天的許多人看來,捐獻一床被子不算什么,就是一床嶄新的上好面料的被子也不過幾百元錢嘛??墒?,在那戰(zhàn)亂的年代里、苦難的歲月中,新媳婦的這床被子可是她出嫁前起早貪黑地勞作、節(jié)衣縮食辛辛苦苦攢錢購置的婚被,是她作為新娘唯一貴重的嫁妝,有著不能用金錢衡量的紀念意義,是她十分珍視的寶貝。盡管如此,在需要的時候,她還是毫不猶豫地獻出來給小通訊員作為安息的鋪蓋,讓我們看到一個普通農(nóng)村婦女思想升華時所進發(fā)的耀眼光華。這又讓我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在當今的生活中,當邊遠山區(qū)的孩子們因貧困而失學時;當某地或某個家庭遭受天災人禍時,當……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也如同《百合花》中新媳婦一樣,毫不猶豫地從自己并不飽滿的錢包中拿出一部分捐給希望工程,捐給不幸的人們,奉獻一份愛心。但是,也有一些人,他們靠著黨的富民政策富了起來,成為大款大腕,自己揮金如土,卻為富不仁。面對需要幫助的人,視而不見,冷漠麻木。這些人與小說中的新媳婦,與現(xiàn)實中的孔繁森相比,無異于行尸走肉!
《百合花》講述的故事雖已離我們遠去,但它告訴我們:人類不需要戰(zhàn)爭,需要的是和平、安寧、友愛和奉獻。戰(zhàn)爭的威脅依然存在,人間的丑惡不公依然存在,《百合花》所頌揚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奉獻精神依然有著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百合花》如同清新、清麗、清純的百合花,將永遠開在我們的心中!
編輯點評
小作者采用夾敘蜜議的手法,表達了自己因《百合花》所萌生的感動。言辭犀利地列舉了當今社會的個別不良現(xiàn)象,并以此反襯“小通雖”等革命先烈的高潔品質(zhì),向往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天下大同的人間姜景。
(指導教師:王和春)
責編:張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