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林
我剛擔任班主任的時候,曾有經(jīng)驗豐富的老班主任向我面授機宜:帶班之初就要樹立班主任的絕對威信,對付那些“刺頭兒”學生一定要先發(fā)制人,切不可反過來受制于學生;等把學生“捋順”了以后,班主任工作就好做多了。我無限崇拜地請教:該怎么判斷哪些學生是“刺頭兒”呢?老班主任一臉神秘地對我說:一看頭發(fā)二看衣,三聽講話聽語氣。
在上第一節(jié)班會課時,我還真發(fā)現(xiàn)有幾個留著半長頭發(fā)的男生,甚至還有染發(fā)的,像是“刺頭兒”學生,于是我果斷地宣布:“遵照中學生儀表規(guī)范的要求和有關(guān)規(guī)定,男生頭發(fā)前不過眉,后不過領(lǐng),上不過寸,側(cè)不過耳,鬢不過耳垂。給你們兩天時間,對照這個標準自行收拾。否則——”“啪!”我重重地一拍黑板擦,替代了“否則”后面的話。隨后,我看著學生們怯生生的眼神,一種我自己當學生時從未有過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我在第三天進行“檢查驗收”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坐在教室后排的大個子男生依然故我,長長的劉海將眼睛遮住一半,從頭發(fā)縫隙后面閃出的是又怯又窘的眼神。我命令他站起來,并喝問他為什么不剪頭發(fā),他筆直地站在那兒,一聲不吭。我不禁怒火中燒,將講桌拍得山響,義正詞嚴地發(fā)表了一通紀律訓話,限令他務必在下午上課之前將規(guī)定執(zhí)行到位,否則回家反?。?/p>
下午,預備鈴響過,我還沒走到教室門口,就看見教室后窗戶旁人頭攢動,學生們在那里嬉笑哄鬧。我心下狐疑,三步并作兩步走進教室,意想不到的場面讓我不由得停下了腳步:那個大個子男生居然剃了個光頭,白凈的前額上赫然長著一方不規(guī)則的黑色胎記,就像貼著一塊凝固的柏油,既刺目又嚇人,而他正面無表情地接受眾人的“檢閱”。原來,他留“長發(fā)”是為了掩蓋“缺陷”!
我簡直被這一幕“嚇蒙”了,一時手足無措,還沒等我說話,大個子男生突然站起身來,像瘋了一樣,抓起書包,朝樓下狂奔,高大瘦削的身影不一會兒就從校門口消失了。
下午放學,分管德育的副校長滿臉困惑地找到我,問:“怎么全校都在風傳你們班來了個‘怪物?”又羞又愧的我此時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結(jié)結(jié)巴巴地向他解釋清楚事情的原委,沒想到,副校長不僅沒有責怪我,反而笑了起來,拍了拍我的肩膀,幽默風趣地說:“小伙子,當一名優(yōu)秀的班主任一定要有博大的襟懷,現(xiàn)在的學生喜歡張揚個性,只要他們表現(xiàn)得不太夸張,讓他們展示一下青春風采又有何不可呢?何況,你連學生的情況都還沒了解清楚呢。試想,如果全校的師生都是一個發(fā)型,看起來不也挺別扭嗎?讓他回來吧,你可要‘禮賢下士,畢竟是你無‘禮在先啊!”
是啊,如果連學生的發(fā)型我都寬容不了,又怎能和這群個性鮮明的學生融洽地相處三年呢?
第二天早自習的時候,我把戴著一頂紅色旅游帽的大個子男生叫到辦公室,為自己工作的疏忽真誠地向他說了聲對不起,然后從抽屜里拿出一頂白色的沾了些灰塵的棒球帽,遞給他說:“這是我上大學時戴的,有些舊了,你回去洗一下吧!一定要收下??!”他接過了帽子,并順勢戴在頭上,快步走進教室,接著,一陣熱烈的掌聲從教室里響起。
大約一個禮拜后,我收到了一封信,信中寫道:“老師,對不起,我應該先向您講清楚的(我剃了光頭的事),可我從小就不愛說話,讓您受委屈了吧?其實,我知道帽子是您新買的。那天上晚自習時,我準備順道去買帽子,剛好看見您走進超市,買了頂白色的帽子,還故意在樹上把帽子蹭臟了……同學們說,其實,您不太適合剃板寸,您這么年輕帥氣,剪個‘散碎應該更能凸顯您的氣質(zhì)……”
如今,大個子男生畢業(yè)已經(jīng)三年了,我卻將“散碎”保持了下來,倒不是為了某種刻意的紀念,而是確實覺得,“散碎”比“板寸”更青春亮麗!
(責任編輯鄧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