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重
古詩文中的“南山”大多指陜西省西安市西南的終南山,首見于《詩經(jīng),小雅,天?!罚骸叭缭轮?,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贝笠馐牵邯q如上弦的月。好比初升的日,恰似長壽的南山,不會崩坍陷落。后“壽比南山”常用來比喻人長壽,如“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高士傳》載,秦末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和用里先生四位老者,德高望重,不為權(quán)勢所惑,隱居終南山而不輕出。后用“南山皓”指年高望重才識過人的隱士,如“送爾長江萬里心,他年來訪南山皓”(李白《金陵歌送別范宣》)。
《史記·李將軍列傳》載,李廣“與故穎陰侯孫屏野居藍(lán)田南山中,射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李廣在藍(lán)田南山射獵,把草中的石頭當(dāng)作老虎來射,竟將箭射入石中。后常用“射虎南山”形容武藝高強(qiáng)、勇猛過人,如“身老南山看射虎,眼高四海送飛鴻”(張孝祥《望江南》)。
《列女傳·陶答子妻》載:“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yuǎn)害?!蹦仙叫陟F雨中七天不下山尋食,是為了讓霧雨潤澤皮毛,使皮毛文彩斑斕,也是為了避免災(zāi)禍。后遂用“南山霧”比喻隱退避害或培育才德的社會環(huán)境,用“南山豹”比喻不同凡響的人物,如“文章不經(jīng)世,風(fēng)期南山霧”(黃庭堅《寄晁元忠》)。
《舊唐書·李元舷傳》載,李元舷審理案件,秉公而斷,他的上司讓他枉法屈從權(quán)貴,改變原判,李元舷判后說,“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終無搖動”。后用“南山鐵案”表示絕對不可更改的決定,也借以頌揚執(zhí)法官吏的公正無私,如“東市朝衣真不測,南山鐵案競無名”(黃遵憲《感事》)。
《新唐書·盧藏用傳》載,盧藏用中進(jìn)士后沒被封官重用,就利用當(dāng)時社會的偏見,認(rèn)為隱士都是不慕名利而又有學(xué)問的賢者,采取了以守為攻的策略,隱居在京師附近的終南山,后來果然被朝廷召去。后因以“終南捷徑”比喻謀求官職或名利的便捷途徑。
說到“南山”,不能不提陶淵明?!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歸園田居》),詩中的“南山”是指江西的廬山,是陶淵明的隱居之處。詩人在南山腳下采摘菊花,鋤草種豆,過著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澳仙健焙髞沓蔀榕c歸隱有關(guān)的典故,如“東晉圖書,南山杞菊,誰識幽居懷抱”(張炎《臺城路》)。